近日,特斯拉五天兩次漲價,漲價幅度最低1.8萬元,最高漲價幅度車型為Model Y性能版,漲價3萬元。
有意思的是,作為高端電動車的代表,特斯拉這邊廂進行漲價的3萬元幅度,居然能覆寫住市場另一端的微型電動車大半的購車費用。

以現在流行的五菱宏光MINI EV的2022年新款來說,起步價僅需34800元,而目前新近上市的東風MINI EV、奇瑞QQ冰淇淋等起步價也基本在2-3萬水準。
再加上電車使用成本不像油車高昂,消費者基本上可以在現在特斯拉Model Y性能版漲價3萬元基礎上,增加一萬元不到的價格,就可以購入一輛品質尚可的微型電動車,還能滿足兩年左右的用車需求。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是容易進入的門檻,這也側面解釋了為什麼現在微型電動車市場可以火熱。同時,資料也能為這種火爆給到支撐。
根據乘聯會的資料,微型電動車市場所對應的A00級純電車型,正在從2020年的29萬輛,躍升至2021年的90萬輛,增長2.1倍。其中,五菱宏光MINI EV在這個市場一枝獨秀,占據近一半份額。
2022年開年,先後有風光、長安等車企均釋出微型電動車定位的産品。可以預見,這個市場将很快進入百花齊放的局面當中。
對于潛在消費者來說,衆多廠家的進軍在同一市場,互相“内卷”,是可以在市面上提供更為多樣化和豐富的購車選擇。但是,對于汽車廠商來說,這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
從現在一些迹象來看,看起來火爆的小車,這門生意并沒有那麼好做。
首先,是盈利問題。随着國際格局的不斷演進,全球供應鍊陸續遭遇各類黑天鵝,這讓本就處在汽車市場價格底線地位的微型電動車,在面臨原材料短缺或是漲價的挑戰時雪上加霜。
以歐拉對黑貓白貓停止接單為例,在公告中,歐拉官方直言“雖然歐拉品牌背後有産業鍊的優勢,但是這款時尚親民的小車,仍然給公司帶來了巨額虧損!”。
具體數字來看,歐拉每銷售一台黑貓,便虧損萬元。作為長城旗下的品牌,歐拉尚且遇到這樣的危機,其他新興車企在目前供應鍊危機下遇到的盈利難題更是可想而知。
這時候,可能會有人想到積分,但是結合現在的積分市場現狀,可以很直接的說,這條路正在式微。
2021年,積分單價曾上漲到了2000元左右,但是,今年的積分交易價格又回到了2020年的1000元/分左右的水準,部分交易價格甚至降至500-800元/分。随着積分光環的逐漸褪去,車企也将很難再靠積分“賺錢”。
其次,便是各個廠家在目前競争激烈的市場中打造差異化産品具有難度。
由于微型電動車的技術門檻不高,不少車企紛紛将着力點放在為使用者體驗的增值。由于使用者體驗因人而異,甚至可以說是千差萬别,這樣的發展方向将為這個市場帶來一定程度的無序競争。
以前段時間五菱旗下微型電動車型KIWI EV推出草莓熊主題皮膚為例,這款車與《玩具總動員》中的IP草莓熊來進行深度合作,不僅車中内飾有結合草莓熊元素進行定制,甚至還很大膽地在車身外部采用毛絨材質。
通常來說,汽車強調實用性。此次KIWI EV推出的毛絨車身,既不能避雨,也不能防潮,卻被推出上市,足以看出廠家在打造産品獨特性時,已是在挖空心思地另辟蹊徑。
從現在原材料供應所引發的“盈利危機”延伸來想,類似草莓熊這樣針對小衆市場的耕耘,能否為車企帶來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目前尚且是未知數。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國電動車汽車市場從“兩邊大、中間小”的啞鈴式結構,向更為健康的“兩邊小、中間大”的紡錘式結構邁進的過程中,勢必會有很大一部分低端市場的參與者将要面臨轉型或出局的選擇。
對于沒有看到微型電動車市場背後殘酷的車企來說,進入這樣的市場無疑是危險的。而在更為嚴酷的市場環境到來之前,現在無疑是車企認真思考“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個終極問題的最佳時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