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很重要,家庭教育更重要。
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終身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遠大于老師。
01
教育最忌諱的
就是父母怕麻煩
有多少父母說過這句話:“老師,孩子就交給你了。”
又有多少父母認為,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教育就主要在學校,責任就主要在老師了。
每當老師聯系家長,希望和家長一起商量孩子的問題時,得到的答複總是:
“老師,我太忙了,麻煩你好好教育!”
“老師,您一句話頂我們十句,麻煩您幫我教教他。”
可是,家長要知道: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除了學校教育,孩子學到的絕大多數東西都來源于家庭與父母。
父母的每一次缺席,都是對孩子教育的耽誤。
教育最怕的就是省事,父母的怕麻煩最終誤的肯定是孩子。
02
再優秀的老師
都彌補不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老師的主要職責是什麼?是教書育人。
既教好書,又育好人,這是老師的使命,也是老師的責任。
然而再優秀、再負責的老師,也總有力所不能及的時候。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會兩件事,一是學會做人所需要的人文素養,二是學會做事所需要的文化知識。
而家長主要負責孩子做人的本分,老師主要負責教會孩子做事的本領。
換句話來說,家長偏重育人,老師偏重教書。
家長和老師,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03
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
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李嘉誠說過:“一個人事業上最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孩子失敗的缺憾。”
而且,孩子的童年隻有一次,教育無法重來。
如果不是從小就好好教育,孩子長大以後真的很難改變。
古語雲:“人之初,性本善。”
父母一旦缺席,孩子的人生中、性格裡,就會有一個再也補不上的漏洞。
今天在孩子身上偷的懶,将來都會變成最深的遺憾。
在孩子的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04
遇到問題要了解老師
學會冷靜處理
教師很難像家長一樣對待每個孩子——不是由于責任心的緣故,而是由于角色不同,關注的方式也不同。
老師像父母那樣關心和愛護學生,我認為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師應當比家長更有理智。
當孩子沒有受到特殊關注而産生失落感時,家長應保持冷靜,運用智慧做好“補台”的工作。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悄悄地與老師進行溝通。
05
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
教育越會成功
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我可以非常負責任的說,凡是家長不與學校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這在我的教育經曆中無一例外。
是以,在孩子面前,家長要極力維護學校和老師——不是假惺惺的做戲(因為孩子都能察覺出來),而是要真心實意地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
我曾讀過一篇外國短文,說是在一次課後,老師不慎丢了一個小孩。等找到孩子後,孩子由于受到驚吓,哭得十分傷心。
孩子的媽媽看到這情景,蹲下來安慰自己的孩子,并且說:
“己經沒事了,那個姐姐因為找不到你而非常緊張,并且十分難過,也不是故意的,現在你必須親親那個姐姐,安慰她一下。”
小孩踮起腳尖,親了親蹲在他身旁的從業人員的臉頰,并且輕輕地告訴她:“不要害怕,己經沒事了。”
我想,一個善良、寬容、善解人意的孩子就是這樣教育出來的。
寫在最後:
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須要老師和家長的互相配合,各自承擔起自己的教育責任,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成就一個孩子,是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的結果。
沒有完美的老師,也沒有完美的家長,為了孩子我們都要努力。
讓孩子學會做事,學會做人,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是我們共同的目标。
■ END ■
部分内容配圖 / 源于網絡 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