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争奪特斯拉,中國城市的新能源暗戰

"

争奪特斯拉,中國城市的新能源暗戰

讓特斯拉以一條鲶魚的姿态進入本地,不是為了單純地豐富地方産業結構,完善上下遊生态,更不是讓其拿走更多資源,帶走更多市場佔有率,而是為了保持整個行業的活力,帶動良性競争。

作者丨鹹魚

編輯丨堅果

封面來源丨圖蟲創意

争奪特斯拉,中國城市的新能源暗戰

特斯拉在中國第二家超級工廠究竟落戶何地?近日,這一事件又重新引發了外界的關注。

今年1月,馬斯克曾對外宣布今年将公布特斯拉全球第五座超級工廠的選址地,而在此之前,特斯拉已經擁有了位于美國内華達州和紐約的兩座本土超級工廠,以及中國上海和德國柏林兩座海外超級工廠。

其中中國作為特斯拉的第二大市場,同時也是增速最快的地區,生産制造本土化的好處自然不必多說,近一年來,已經有多座城市向特斯拉抛出過橄榄枝,希望能夠引進特斯拉的超級工廠。

而在疫情完全消散之前,中國供應鍊的完整性應該是特斯拉最重視的地方。特斯拉的下一座超級工廠會不會繼續選擇中國,是以也受到了外界的廣泛關注。

1

選址看中什麼

特斯拉工廠選址的邏輯大約是三點。一是標明城市所在地區的汽車産業形成叢集,供應鍊具有明顯的配套優勢;二是靠近港口,便于國内生産的車型出口海外;三是地方政府在政策支援和服務方面,在土地、信貸資金、政府審批等方面建廠的條件應與上海工廠類似。

很明顯,特斯拉之是以選擇在中國建設第二家工廠,是因為它借鑒了上海超級工廠帶來的經驗。即離當地市場越近,對生産越有利。同時,本地化生産更有利于企業控制成本。

争奪特斯拉,中國城市的新能源暗戰

但這背後的一個問題是,目前特斯拉的産能已經開始跟不上它的銷量。

2021年,特斯拉上海工廠的總産能為450000輛,其中出口約15萬輛,其餘傳遞中國市場。其中,Model 3在2021年前10個月的累計銷量約為11.2萬輛,而Model Y的累計銷量約為10.6萬輛。

根據特斯拉的計劃,其上海超級工廠已于2020年開始汽車出口業務,出口國包括歐洲和亞洲。當時,上海超級工廠的總産能達到25萬輛,然而很明顯,面對全球出口中心的定位,45萬輛汽車的年生産能力仍然遠遠不夠。

不少行業分析人士都認為,上海工廠去年約45萬輛汽車的産能不僅将滿産,而且可能供不應求。當然這也與特斯拉柏林工廠投産緩慢有關。

目前,特斯拉在海外隻有中國上海一家工廠。而上海工廠的生産能力不僅為本地市場服務,還考慮到歐洲和亞洲其他市場的需求。

為了解決歐洲日益增長的需求,特斯拉于2019年底宣布在德國柏林建造一座年産能50萬輛的超級工廠。但直到最近,柏林工廠才開始正式投産。

從上海和柏林兩座海外工廠也不難看出,當地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培育和需求以及進出口的便利性也是特斯拉選擇工廠所在地的兩個重要因素,是以,結合出口的地理優勢和産業鍊的支撐情況,靠近海岸線的港口城市可能是首選。

按照慣例,美國企業的出口方式更多的是海運。如果上海能給予同樣的優惠政策,特斯拉說不定會選擇在第一家工廠旁邊擴建第二家工廠。

2

多城躍躍欲試

根據近一年的公開報道梳理來看,包括武漢、鄭州、廣州、青島等城市都可能會争取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的落地。

武漢市近年來堅持引育并舉,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先後參與了小鵬、東風本田新能源、東風高端新能源越野車等一批新能源汽車項目的落戶和營運。

在今年的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副省長楊雲彥和其他許多居住在湖北的全國政協委員送出了一份聯合提案,建議“推動特斯拉二号工廠落戶武漢城市圈”。這也為特斯拉第二家工廠的争奪戰增添了一股硝煙。

争奪特斯拉,中國城市的新能源暗戰

中原霸主鄭州在汽車工業上有一定的基礎,目前有七個整車制造商在鄭州設立基地,包括海馬、上汽、東風日産等,同時汽車産業也是鄭州市七大主導産業之一,年産值1000億元。

去年,比亞迪的整車項目也已經在鄭州完成拿地。

工業配套設施上的優勢以及中國交通樞紐地理位置,特斯拉若是落戶鄭州,那麼上海第一工廠可以專注于海外市場,鄭州可以專注于國内市場。

而廣東省可能是最符合特斯拉新工廠選址要求的一個省,而且本地市場根基較好。根據有關研究報告顯示,廣東省特斯拉的上牌占比居全國首位,占比近20%,高于上海、北京和浙江省。

在廣東省,特斯拉落戶廣州南沙的呼聲非常高。2018年,特斯拉在中國的第一家工廠選址時,廣州南沙區制定了吸引特斯拉的“T計劃”,但最終特斯拉選擇了上海,廣州轉而發展小鵬汽車和廣汽新能源等項目。

至于青島,據說當初就參加了特斯拉亞洲第一家工廠的競争,雖然失敗了,但青島還是擁有一汽大衆、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北汽、奇瑞6家整車廠,“神車”五菱宏光MINI EV就是在青島市生産的。

而且青島所在的山東号稱第一外出務工大省,相對“廉價”的勞動力使得青島擁有無可比拟的優勢,同時在貨物吞吐量上,青島港位居全國第四,全球前十,這也是青島的一大優勢。

不過青島朝北,能輻射整個環渤海經濟圈,可能會滿足特斯拉在日本和南韓的市場需求,而廣州是中國重要的汽車進出口港,有助于滿足特斯拉對南亞國家的需求。

此外,包括北京、西安、重慶、合肥、濟南、沈陽等城市也都曾是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的“绯聞”對象,但從目前來看,目前也很難推斷出誰的赢面更大。也許是表面實力占優的績優股,也許是某一匹并不出挑的黑馬。

3

期待“鲶魚效應”

作為“雙碳”時代的大趨勢,新能源一直是城市産業競争的重要賽道。龍頭企業落地可以更好地帶動産業、稅收、出口和上下遊産業鍊。

以上海為例,特斯拉在中國的工廠不僅将直接惠及中國消費者,還将對國内電動汽車企業和上下遊産業鍊産生深遠影響。

特斯拉在上海的生産在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就推動了目前國内研發的步伐。與此同時,特斯拉中國工廠也将生産電池,其電池和其他零部件合作夥伴也可能更新産業,甯德時代就是最好的例子。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無論特斯拉是否落戶,努力打造新能源産業矩陣,培育更具競争力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已經成為了城市産業競争的共識。

近兩年頻頻上熱搜的“賭城”合肥,無疑就已經在新能源汽車産業上吃到了甜頭。

尤其對于一些本身就有汽車産業叢集的城市來說,特斯拉的到來可以促進區域内汽車行業的技術創新。比如加強零部件品質控制,提高生産能力,不斷提高供應能力等。

除此之外,還能督促國内新能源汽車樹立品牌意識,努力縮小與特斯拉在技術、産品等諸多方面的差距,實作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優勝劣汰,提升行業整體發展水準。

讓特斯拉以一條鲶魚的姿态進入本地,不是單純地為了讓其豐富地方産業結構,帶動上下遊發展,更不是為了讓其拿走更多資源,帶走更多市場佔有率,而是為了保持整個行業的活力,帶動良性競争。

這或許也是很多城市最真實的想法。

争奪特斯拉,中國城市的新能源暗戰
争奪特斯拉,中國城市的新能源暗戰
争奪特斯拉,中國城市的新能源暗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