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課期間,父母如何輔導孩子作業(六)——如何設定标準

上一篇文章,提到,由于對每項學習任務,達成的标準,父母與孩子不統一,會給孩子帶來混亂,讓他沒有依據可查,最終他會按照自己了解的标準、學習态度來完成。

而待父母查驗結果時,就會發現,孩子口中所謂的自主,在自己眼中 ,變成了作業沒有完成,書本比臉還幹淨,學了什麼一問三不知。

是以,從這個方面來說,與孩子商定,設定一個完成标準很有必要。

網課期間,父母如何輔導孩子作業(六)——如何設定标準

同時,也有個疑問,如果給孩子設定如此細緻的标準,會不會讓孩子失去自由,更不利于孩子形成為自己負責的能力。

對依賴性強,沒有養成自主負責能力的孩子來說,沒有細緻的标準,最終就是混亂、一團糟。

自由,是在一個架構内而言,沒有了這個架構,自由也失去了意義。

比如,疫情期間,很多父母居家辦公,沒有考勤,沒有限制,有多少人,是按照到公司上班的标準,要求自己,認認真真完成每日工作?

相信,有很多人,會無意中放松自己。

大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

标準,就如同一個架構,在培養孩子秩序的同時,避免讓自由失去限制,進而滑向散漫和放縱。

網課期間,父母如何輔導孩子作業(六)——如何設定标準

但這個标準的設定,有個前提,就是,父母與孩子一起設定,而不是父母一言堂,直接下達指令,必須做到什麼什麼樣。

因為很多學習上的要求,孩子比父母清楚,父母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将這些要求,梳理出來,形成标準;

對于大一點的孩子來說,他們很清楚,學習、作業需要達成的标準,因為之前他們在學校中練習過,現今,隻是把這些要求重新梳理,引導他們規範即可;

而對低齡的孩子來說,他們可能并不清楚,這些标準具體的要求,需要父母花費稍微多一些的時間和精力,引導他們梳理清楚。

例如,每天下課了,父母可以問問孩子,作業有哪些?

當孩子回答說,不知道時,也不要一頓劈頭蓋臉,指責孩子上課肯定沒有好好聽講,有可能是他隻記得幾個點,沒有辦法完整的描述而已。

引導他仔細回憶老師所說,當他想不起來時,根據老師發出的作業内容,适當提示,讓孩子自己把作業内容梳理清楚;

而後,再引導孩子,思考作業的完成标準。

網課期間,父母如何輔導孩子作業(六)——如何設定标準

很多父母,在此會有誤解,覺得這些要求,孩子不是應該一清二楚的麼?為什麼還要梳理?

有些孩子,可能是一清二楚,可有些孩子,卻未必清楚。

即使孩子清楚了,他在行動上也不想達成。

參考在工作中,摸魚,完不成績效的那些人。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努力工作,認真工作,否則會影響自己的飯碗,但他們做不到認真工作。

有了梳理的過程,孩子也會重視學習這件事。

學習任務達成的标準,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以孩子踮起腳尖夠到為準。

過高,孩子一直達不成,就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同時,孩子不斷體會到挫敗感,損壞他的信心和打擊他的興趣;

過低,則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低估,被輕視,做這項事情,純粹是浪費時間;

而需要費點勁,努力才能達成的标準,會讓孩子體會努力與結果的對應和成就感。

網課期間,父母如何輔導孩子作業(六)——如何設定标準

同時,标準 還得尊重孩子的學習特點、當下的學習能力來設定。

有的孩子,以目前的學習能力,無法全部達成作業要求,那就适當降低标準,以保護孩子學習興趣為主,随着孩子的能力不斷提高,标準動态調整。

比如,無法一次背下來的課文,就分成2次背,或是第一次,先讀熟,弄清楚意思,第二次再背誦,而不是要求,孩子,一定要一次性背出來,哪怕花上1、2個小時;

再比如,有的孩子,當下對某個科目興趣不濃,甚至有排斥,标準,自然不能跟其他同學同等,否則就會徹底把他推向厭惡的地步。

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心裡明白,是要學習的。

隻是,受限于他們的年齡和認知,他們無法看得長遠,當下所學,是為未來服務,甚至為終身幸福服務;

更無法了解,自己每天上課、學習、寫作業有什麼意義。

于是,他們表現出來,好像不愛學習,學習上不自主,不自覺,這更需要父母的了解和包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