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1道飯菜裡的中國故事

101道飯菜裡的中國故事

關于“吃貨”

吃,常被看做一件挺俗的事兒。如果一個人特别喜歡吃,整天琢磨吃,就難免被周圍人說成是個“吃貨”,帶幾分玩笑,也暗含些譏諷。

然而世事有變,這幾年電視上美食節目大行其道,加之網絡語言的強大生命力,“吃貨”一夜之間華麗轉身,成了愛美食、懂生活的朋友自嘲或互稱的流行語,表明的是一種溫情随性的生活态度。

其實,“吃”這件事原本不俗,講究飲食恰恰是一個燦爛文明的重要組成,是對大自然所賜的敬畏和珍視。況且日久天長,潤物無聲,吃也融進了我們的習俗和文化裡。

吃,對于我們遠遠不隻是充饑,而是融于言行,關乎禮儀,近乎信仰。

飲食習俗是一切文明的基礎,它最頑強,也最牢固。它化在人們的骨子裡,形成一個民族特有的精氣神,表現了一個地方的生活之美,之樂,之獨樹一幟。

關于“辭典”

這本書說的是吃食,本打算樁樁件件、 分門别類地說,是以借用了 “辭典”的名頭——有詞頭,略有解釋,聊到了吃法,還說了些掌故,甚至為 “吃貨”們便于尋味而在書後配上了索引。

可确切地說,這又不是一本通常意義上的“辭典”,它隻是用了一篇篇短文,來描繪中華大地上百十來種最接地氣的吃食,以及曆練出這些至真滋味的故事。

盡管編排上借鑒了辭典的形式,卻并不敢下什麼定義,僅僅是以詞條為線索,把大江南北與之聯系的各種吃食乃至人物、店鋪、掌故等等串聯起來,用短短的千餘字展現其中的别樣意趣和質樸情感。

此外,由于每篇文章不僅限于題目所涉及的那種吃食,還旁及其他,是以在每篇題目下另有若幹 “提示詞”,制成索引表,以友善您查找感興趣的話題。

一般而言,辭典是用來查的,很少有人按着順序從頭挨着篇讀。本書當然也可以這麼讀——對着目錄翻到您感興趣的那一頁,品評一下您好的那一口。不過,想提醒您的是,其實這麼讀可能會錯過一些有意思的“滋味”。

本書詞條的排序沒有按照音序或筆畫來設,而是“别有用心”。

比如“家裡吃”一部分考慮到了葷素搭配,也考慮到了南北相容,還順應了四時節令;

家裡吃着舒坦

家裡的飯菜未必金貴,卻吃得安穩,吃着舒坦。那醇厚的家味兒,浸到骨子裡,讓人心裡暖和。

“街邊吃”一部分則大緻依照了早點、午飯、下午茶和宵夜的晨昏次序;

街邊吃得随意

樸素的街邊吃食,飽含着獨特的韻味。哪怕嘗過千遍,也讓人惦記挂念。

而“飯店吃”一部分則仿效了宴席的上菜順序,大緻講究個冷菜熱湯的先後,等等。

飯店吃個名氣

去飯店吃的是個精細,圖的是個名氣。更有那些老字号裡的百年傳奇、名角趣聞,為盤中餐添加了些特别的味道。

101道飯菜裡的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