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01道饭菜里的中国故事

101道饭菜里的中国故事

关于“吃货”

吃,常被看做一件挺俗的事儿。如果一个人特别喜欢吃,整天琢磨吃,就难免被周围人说成是个“吃货”,带几分玩笑,也暗含些讥讽。

然而世事有变,这几年电视上美食节目大行其道,加之网络语言的强大生命力,“吃货”一夜之间华丽转身,成了爱美食、懂生活的朋友自嘲或互称的流行语,表明的是一种温情随性的生活态度。

其实,“吃”这件事原本不俗,讲究饮食恰恰是一个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是对大自然所赐的敬畏和珍视。况且日久天长,润物无声,吃也融进了我们的习俗和文化里。

吃,对于我们远远不只是充饥,而是融于言行,关乎礼仪,近乎信仰。

饮食习俗是一切文明的基础,它最顽强,也最牢固。它化在人们的骨子里,形成一个民族特有的精气神,表现了一个地方的生活之美,之乐,之独树一帜。

关于“辞典”

这本书说的是吃食,本打算桩桩件件、 分门别类地说,所以借用了 “辞典”的名头——有词头,略有解释,聊到了吃法,还说了些掌故,甚至为 “吃货”们便于寻味而在书后配上了索引。

可确切地说,这又不是一本通常意义上的“辞典”,它只是用了一篇篇短文,来描绘中华大地上百十来种最接地气的吃食,以及历练出这些至真滋味的故事。

尽管编排上借鉴了辞典的形式,却并不敢下什么定义,仅仅是以词条为线索,把大江南北与之联系的各种吃食乃至人物、店铺、掌故等等串联起来,用短短的千余字展现其中的别样意趣和质朴情感。

此外,由于每篇文章不仅限于题目所涉及的那种吃食,还旁及其他,所以在每篇题目下另有若干 “提示词”,制成索引表,以方便您查找感兴趣的话题。

一般而言,辞典是用来查的,很少有人按着顺序从头挨着篇读。本书当然也可以这么读——对着目录翻到您感兴趣的那一页,品评一下您好的那一口。不过,想提醒您的是,其实这么读可能会错过一些有意思的“滋味”。

本书词条的排序没有按照音序或笔画来设,而是“别有用心”。

比如“家里吃”一部分考虑到了荤素搭配,也考虑到了南北兼容,还顺应了四时节令;

家里吃着舒坦

家里的饭菜未必金贵,却吃得安稳,吃着舒坦。那醇厚的家味儿,浸到骨子里,让人心里暖和。

“街边吃”一部分则大致依照了早点、午饭、下午茶和夜宵的晨昏次序;

街边吃得随意

朴素的街边吃食,饱含着独特的韵味。哪怕尝过千遍,也让人惦记挂念。

而“饭店吃”一部分则仿效了宴席的上菜顺序,大致讲究个冷菜热汤的先后,等等。

饭店吃个名气

去饭店吃的是个精细,图的是个名气。更有那些老字号里的百年传奇、名角趣闻,为盘中餐添加了些特别的味道。

101道饭菜里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