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但凡容易被氣壞,總是對孩子發火的父母,都是控制欲特别強的父母

剛剛看到一個視訊,一位寶媽在流着眼淚控訴孩子。控訴什麼呢?最近這幾天不是因為疫情孩子在家上網課嗎?這位寶媽看到孩子一會扣扣橡皮,一會發發呆,上網課極不專心,然後她就管他,讓孩子上課專心點。但是孩子要麼不聽,要麼就沒有3分鐘熱度,一不看着又變回原樣了,于是就給氣哭了。

這種類似的視訊或者新聞,我們經常能在網上看到。之前還有一位寶媽控訴孩子,說自己一定會英年早逝,會被孩子活活氣死。因為孩子早上起來穿衣服沒磨磨唧唧的的,還嫌衣服紮他。這當媽的還不能說,一說他就哭,可把這位媽媽氣死了。

但凡容易被氣壞,總是對孩子發火的父母,都是控制欲特别強的父母

其實在我看來,這都是父母自找的,誰讓你控制欲這麼強呢,總想管着孩子。

正是因為你總想控制孩子,而孩子又不聽,達不到自己的期望,于是父母就容易控制不住情緒,就對孩子生氣發火了。假如你對孩子保持平常心,孩子做什麼你都能接受的話,你看看你還會不會對孩子生氣。

說到這裡,肯定有的父母不願意了:我要對孩子負責,總不能看着他犯錯不管吧?難道他不學習我也不管了?

從邏輯上來看,好像是那麼回事,好像你越是對孩子負責,就應該管得越多,就應該糾正孩子更多的錯誤。那你糾正孩子的錯誤,孩子肯定不願意,那父母就隻能對孩子生氣發火打壓孩子,逼着孩子聽了。

這好像就是一個死循環:你要更好地教育孩子,你就需要更多的管孩子,就需要更多地控制孩子,而孩子肯定又不喜歡被管,于是父母就跟孩子産生沖突,父母就容易被氣的發火。

但事實并不是這樣,從一開始,你的教育邏輯就有問題,采用了一個錯誤的教育邏輯。

錯誤的教育邏輯

在以往的教育中,父母把自己跟孩子置于一個對立面,父母就像一個監工,時刻的監督控制孩子,隻要孩子犯了錯,就批評指責孩子,要求孩子改正。我把這種盯着孩子缺點問題,然後批評否定孩子的教育方式稱之為否定式教育。

反思一下你自己的教育,你是不是時刻盯着孩子的缺點問題,總想糾正他們?那你用的也是這種否定式教育。

但凡容易被氣壞,總是對孩子發火的父母,都是控制欲特别強的父母

基于否定式教育的理念,父母要想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他們就需要更多的發現孩子的缺點問題,然後更多的否定他們,這樣才能讓孩子變得越優秀。

簡單地說,在否定式教育下,父母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更多的糾正孩子錯誤=更多的控制孩子。

是以,在否定式教育下,父母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父母,要對孩子更負責,就需要他們更多的盯着孩子的缺點問題,更多的否定他們。

但就像我上面說的,沒有人喜歡被人監督控制的,孩子也一樣,這違背了人的本能,任何人都是追求自由的,想要自己控制自己的,是以當父母總是監督控制他們,批評否定他們時,就必然會引起孩子的反抗。

是以我們又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父母更多地糾正孩子=孩子更多的反抗。

而父母又不可能看着孩子反抗不管,因為父母要達到自己的教育目的,是以他就需要壓制孩子的反抗,逼迫孩子聽自己的。否則孩子反抗成功了,他們就不聽自己的了,自己還怎麼糾正孩子的錯誤呢?

舉個例子,你批評孩子總玩手機不好,讓孩子放下手機去學習,那如果孩子反抗成功,推翻了你的教育,他就不會放下手機,更不會去學習。是以父母必須要壓制孩子的反抗,而孩子肯定會反抗父母的壓制,于是孩子就顯得叛逆不聽話,當然父母就容易生氣發火了。簡單地說,孩子叛逆得越厲害,父母的壓制力量就越厲害,隻有這樣才能壓制了孩子。而父母的壓制力量主要依賴的就是父母的權力,就是對孩子生氣發火,批評打罵。

是以我們又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孩子更多的反抗=父母更多的壓制=父母更多的生氣發火。

但凡容易被氣壞,總是對孩子發火的父母,都是控制欲特别強的父母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否定式教育下,父母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更多的糾正孩子錯誤=更多的控制孩子=孩子更多的反抗=父母更多的生氣。

這個邏輯沒有問題吧?

也就是說,基于否定式教育理念,父母要想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就需要更多的控制孩子,就需要更多的對孩子生氣發火,這是一個必然。也正是基于這個邏輯,是以父母才認為自己越是要對孩子負責,就越要控制孩子,而也就越容易生氣發火的原因。

但這個教育邏輯從一開始就錯了,要對孩子負責,要糾正孩子的錯誤不假,但不見得非要用這種控制的方式。我們其實完全可以不用批評否定,一樣可以改正孩子的錯誤,這就需要父母學習運用肯定式教養的理念。

肯定式教養

肯定式教養是一種與否定式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它不需要父母控制孩子,而是讓孩子自己控制自己,自己改正自己的錯誤。沒有了父母的控制,他們當然也就沒有必要跟父母作對,父母也就不用通過生氣發火來逼迫他們了。

那肯定式教養理念是如何做到這一點呢?這就需要我們先了解什麼是肯定式教養。

肯定式教養理念是我提出的,是建立在信任孩子的基礎上,認為孩子是沒有問題的,是想要變得優秀的,隻不過受一些因素的阻礙,使得他們表現出一些不良行為。

因為在肯定式教養理念看來,孩子是沒有問題的,是以當孩子表現出不良行為時,我們就不需要批評指責孩子。不是孩子的問題,你批評指責他幹嘛呢?沒有批評指責,也就沒有孩子對抗,父母當然也就不用對他們生氣發火了。

但凡容易被氣壞,總是對孩子發火的父母,都是控制欲特别強的父母

那肯定有的人說了:不是孩子的問題,那孩子的不良行為怎麼解釋?

這就是我們肯定式教養理念的颠覆之處,它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有一個全新的解釋,會颠覆父母原有的認知。

我們以孩子上網課不專心為例吧。

難道孩子不想上課專心嗎?難道孩子想考倒數嗎?并不是,隻不過确實存在一些因素影響了他們,是以他們才不專心的。就比如說,有的孩子存在感統失調,就容易注意力不集中。

那如果是孩子感統失調造成的注意力不集中,你父母通過批評打罵能強制孩子改正嗎?顯然是不可能的。正确的做法是訓練孩子,幫助孩子解決感統失調問題。沒有了感統失調的問題,孩子自然就專心了。

你看在這個教育過程中,父母控制孩子了嗎?批評指責孩子了嗎?孩子反抗父母了嗎?是不是一樣解決了孩子的問題?這才是正确的教育。

總結

父母要對孩子負責,這是正确的,但并不代表你就一定要管着孩子,控制孩子去改變,這隻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當然,父母也就更加容易生氣。

父母應該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教育思想,采用肯定式教養理念,利用孩子追求卓越的心理,根本就用不着管孩子,孩子自己就會糾正自己的問題。這樣的教育讓親子關系更加和諧,父母也根本用不着對孩子發火。

對肯定式教養理念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公号“肯定式教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