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承苗繡,讓苗家婦女家門口就業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洪克非

3月,初春,湖南湘西自治州花垣縣石欄鎮,苗家繡娘們正在工廠中的房間飛針走線,一幅幅色彩豔麗、制作精美的苗繡,将給她們帶來穩定的收入。村裡的茶葉加工廠、鞋廠,讓越來越多的苗家婦女可以留在家門口就業。留守兒童變少了,村寨裡的歡聲笑語越來越多。

這一切,讓石佳耗費了4年心血。“疫情對于旅遊文創有很大影響,但我們産業結構多元化,能走過去。”3月11日,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石佳信心不減。

傳承苗繡,讓苗家婦女家門口就業

石佳

1200多名留守兒童讓她下決心返鄉

石佳介入“讓媽媽回家”苗繡創業教育訓練基地,最初是被父母和朋友“逼”上去的。

2017年,本來在外創業順風順水的石佳被母親叫回身邊。原來,石欄鎮文化站馬站長和石佳及其父母反複溝通:石佳作為苗家女,在北京念過大學,創業又頗有起色,希望她能帶領鎮裡的婦女們做苗繡,闖出一條就業路。

當時石佳很是為難。她自小和父母離開苗鄉,家裡的主屋都捐出來給石蘭鎮的國小了。石佳在北京讀大三時開始創業,朋友圈也大多是從事建築水電安裝類的,她自己對非遺的苗繡文化非常陌生,隔行如隔山的道理她是深知的。

但閑談間的一個資料讓石佳心頭一驚——因為當地沒有産業,青年都出去打工,不到兩萬人的石欄鎮有1200多名留守兒童。

母親的希望讓她覺得責任在肩,最終她決定出資200萬元做苗繡教育訓練,同時加入了由湘西州文旅廣電局和湘西傳統工藝工作站創辦的“讓媽媽回家”公益項目。

最初她計劃,教育訓練搞完後,還是幹自己老本行去。

2017年7月,湘西七繡坊苗服飾文化有限責任公司成立。“當時助理問我新成立的公司取啥名?”正在玩網遊的石佳随口一說,遊戲裡的一個遊戲角色的門派“七秀坊”就成了公司的名字。

建苗繡産業鍊讓外出務工婦女回家繡花

公司開業的前一天,石佳請馬站長發了個通知,讓喜歡做苗繡的婦女來參加教育訓練,“我指望着能來個十七八個人就不錯了,結果當天來了400多人”。

這一刻讓她真正感到肩頭的沉重。公司租下了老鄉政府的大樓作為教育訓練基地,又聘請了4位苗繡非遺傳承人作為指導老師,鄉鎮裡的留守婦女和外出打工的婦女在基地每人帶薪教育訓練3個月。

大半年時間,基地總共教育訓練了1000多人,最後簽約了486個繡娘,其中有132個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簽約繡娘可以自主選擇來公司上班或是在家承接公司訂單,這樣在家務農,照顧老人、小孩的同時,還有一份穩定的勞務收入。很多外出務工的婦女選擇了回家就業。

不到一年時間,200萬元的投資很快就用完了。此時的石佳對于苗族文化的認知卻步步加深,原本隻計劃把家鄉苗族婦女培養成繡娘就撒手的她,開始對整個産業鍊有了全新的思考。她調整思路,追加投資,在湘西3個縣建立了5個扶貧工廠中的房間,先代加工來確定生存,用以工代訓的方式教育訓練了各個工種1000多人,同時在城市裡組建産品設計團隊、開實體店、推廣自營産品。“如今,繡娘們每月有上千至1萬元不等的穩定收入,實作了‘背着娃,繡着花,養活自己養活家’的生活。”石佳自豪地說。

4年多過去了,公司為“讓媽媽回家”公益項目提供就業崗位1400多個,幫扶貧困戶1272人次,讓幾百個孩子的父母返鄉就業。石佳是以榮獲2020年“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貧人物”和”全國各行業傑出的女人“稱号。

傳承苗繡,讓苗家婦女家門口就業

石佳在展示苗繡服飾

指尖技藝化成指尖經濟

公司的自營産品一開始銷路不暢。石佳意識到,原因是對苗族文化挖掘得不深,苗繡難以在衆多競品中勝出。

“苗族人曆史上從北到南曆經多次遷徙,為何文字缺失了,苗繡卻能流傳到現在?因為它的一部分用作于文字之外,另一部分則是一種精神的象征。”石佳說,苗繡中很多圖案與符号都承載着相應的曆史紀念與文化脈絡,這是它成為非遺文化傳承的魅力之一。

作為初涉苗繡行業的小白,她帶領團隊開始走訪博物館,翻閱古籍,請教一些老學者考證文史資料,甚至研究易經,把這些積累變成作品,将古老智慧文明的符号,一代代傳下去。她組建的專業設計師團隊,收集了上萬種傳統圖案,建立資料庫,再通過設計創新,将傳統的苗繡運用在服裝、飾品、家居、箱包、扇子等系列文創品上,設計出了300餘款産品,受到市場的歡迎。

2018年5月,石佳帶着苗繡作品參加了巴黎國際展。6月,國際知名奢侈品愛馬仕公司設計師為七繡坊設計了12套苗繡元素時裝,這些苗繡時裝登上了法國波爾多時裝秀的T台。同年,石佳作為非遺傳承人代表,出訪波蘭、捷克、比利時,受到多國上司人的接見。在打開國外銷路的同時,她将苗繡文化帶到歐洲。

緊跟網際網路時代消費模式,石佳開辟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方式,在北京、濟南、湘西墨戎苗寨等地開設了5家自營旗艦店,以實體店鋪穩住品牌,并通過線下直營、線上社群電商分銷模式,實作了較好的銷售量增長。2021年,他們公司在手工刺繡這個行業,網銷拿到全國第一的佳績。

傳承苗繡,讓苗家婦女家門口就業

石佳在展示苗繡産品

多業态并舉,做精做強

近兩年來,新冠肺炎疫情起起伏伏,給文旅行業帶來巨大沖擊。石佳把北京高檔飯店的文展場地變成了文化會所,用多種沙龍形式打造朋友圈,把苗繡文化潛移默化滲透出去。

“我們傳遞一個資訊:你手中的苗繡,不論是包、鞋、扇,它的圖案花色符号,都儲存着特有的寓意和曆史,絲毫不遜愛馬仕、LV。”石佳說,有了價值的認同,消費者就會覺得購買的不是産品,而是儲存了一種文化。

然而,僅僅靠苗繡這種純手工的模式無法維系愈來愈多的鄉村加盟者。石佳的五年計劃是,一二三産業的融合,促進當地就業和鄉村經濟發展。她動員溫州的夥伴來當地辦了一個鞋廠,每年産值達2000多萬元,造就了200個農村婦女就業崗位。花垣縣地區黃金茶遠近聞名,她又投入資金,流轉1806畝土地種茶。曆來講究品質的石佳對此寄予厚望,并投下血本:黃金茶一般5年才有收獲,石佳公司的管培開支高達每畝兩萬元,成為全自治州最好的茶園。石佳還積極通過品牌合作對接資源,打造多樣文化旅遊項目,開發文化旅遊項目“古苗都康養谷”,現已建成貢米、茶園、龍蝦養殖基地。

“我們在做苗繡的同時,會把苗繡元素用到其他産品的包裝上,在農業生産的基礎上發展鄉村旅遊。”石佳認為,鄉村創新創業沒有交通的便利和技術的門檻,一定要因地制宜,結合地方特色來發展相關産業,隻有多業态并舉,做精做強,才能闖出一條路。(圖檔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