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慧學星|這是養好一個孩子最有效的4種方式

這段時間,經常聽到父母們抱怨: 想要養好一個青春期孩子,真的好難! 現在很多父母都是30歲左右生孩子,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也差不多步入更年期。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在心理學領域,我們稱之為:育兒「死亡」期。 它不僅是父母與孩子沖突最激烈的時期,也是孩子種種問題(叛逆、抑郁、自殺等)的高發期。 一方面,孩子從孩童走向成人,開始叛逆、反抗,迫切想脫離父母走向獨立。 另一方面,父母逐漸步入更年期,更容易出現抑郁、焦慮,對未來充滿不安。 他們在意識上知道要讓孩子獨立,但内心卻常常會不自覺地依賴、控制孩子。 進而導緻孩子與父母陷入「分離不能,反複糾纏」的困境。 這時,該怎麼辦? 法國電影《給我翅膀》,豆瓣8.7。 它由真實故事進行改編,講述了一名14歲網瘾少年成長、蛻變的故事。 看完後,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并總結出了青春期孩子成長的4個關鍵。

被信任

14歲的托馬,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網瘾少年。 跟着單親媽媽一起生活,躲在房間沒日沒夜玩遊戲,非得媽媽把電閘拔了才肯出來吃飯。 暑假期間,媽媽工作繁忙無暇照顧他,把他送到鄉下久未謀面的爸爸家裡。 爸爸是一名瘋狂的野生動物學家,正在策劃一個「白雁拯救計劃」—— 人工孵化20個白雁蛋,以 “鳥爸爸” 的身份将其養大;

開飛機帶領雁群從一條安全路線進行遷徙,繁衍生息。 為什麼說他瘋狂? 因為這個計劃根本沒有通過相關部門的審批,是他偷偷蓋章違規操作的。 對習慣了都市生活的托馬而言,鄉下的生活實在是太糟糕了: 白天有蚊子,晚上有老鼠,網絡信号差,根本無法玩遊戲。

但看似糟糕的環境,卻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有一天,托馬無所事事,偷偷溜進孵化房,用耳機給鳥蛋播放音樂。 突然,咔嚓一聲,一隻雛雁破殼而出。

要知道,鳥類有一種“印刻現象”—— 剛出生的雛鳥,會将首次看到的移動物體視為「父母」。 這就意味着,托馬取代爸爸成為了雛雁的「父母」,擾亂了爸爸的初始計劃。 他慌了,趕緊沖出去向爸爸道歉。 沒想到,爸爸既沒有暴怒,也沒有責備,而是溫柔地把雛雁捧起來,輕輕放在托馬手心。

爸爸:你現在就是它爸爸了。

托馬:等等,你才是爸爸。

爸爸:好吧,我是爸爸,那你就是它媽媽。 随後,爸爸毫不猶豫地把照顧雛雁、訓練雛雁的任務交給托馬。 得到爸爸的授權與托付,托馬開始變得積極起來—— 不再整天想着玩遊戲,而是每天早早起床去喂鳥、遛鳥,晚上再送雁寶寶回窩。 透過托馬的轉變,我看到了「被信任」的力量。 它主要存在2個次元: 其一,你可能會像小孩一樣“闖禍”,破壞我的計劃,但我相信你已經具備更成熟的思辨能力,相信你會主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其二,你可能會像準大人一樣,對成人的世界充滿好奇,我并不會把你拒之門外,而是将你視為夥伴,邀請你一起加入我的計劃。 不被信任的孩子,往往會對未來充滿擔憂、恐懼,做事畏手畏腳。 而一旦被信任,孩子就會獲得一種“被允許,被支援”的底氣,繼續向成人階段邁步。

被需要

托馬一成為 “鳥媽媽” ,便遇到接二連三的挑戰。 先是由于前期工作失誤,20個白雁蛋裡被混進了1隻黑雁蛋。 爸爸告訴托馬,不能把不同物種混在一起,需要放棄小黑雁。 托馬:你這可是種族歧視!

爸爸:抱歉,我們必須把它隔開。

托馬:不,我不同意。 在托馬的保護下,小黑雁得以存活,并順利長大。

後來,給雁群做遷徙準備時,從業人員以同一個理由拒絕了小黑雁。 但托馬不同意,堅持讓小黑雁跟着雁群一起遷徙。 父子2人曆經千辛萬苦,開車帶着雁群來到遷徙路線的起點——挪威北極圈。 但很不幸,爸爸僞造檔案的事情被當地警方識破了。 這就意味着,雁群屬于非法生物,需要全部被獵殺。 面對來勢洶洶的警察,爸爸吓傻了,準備束手就擒。

倒是托馬,一心想着保護雁寶寶,選擇了反抗—— 他帶領着雁群沖進湖裡,快速啟動直升機,起飛!20個雁寶寶也紛紛展開翅膀,跟着一起沖向天空。 在空中,托馬一邊回憶爸爸當初教他開直升機的細節,一邊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 他心裡很清楚,保護雁群的唯一方式,就是帶領它們完整地走一遍地徙路線。 隻有這樣,雁寶寶才能在一個相對安全的領域裡成長、繁衍生息。 于是,他将手機調為飛行模式,不再理會不再的勸誡,一個人帶着雁群往南飛。

一路上: 為了維持生計,他學會了向路人讨要食物;

為了順利航行,他學會了向漁民讨要汽油……

為了保護雁寶寶,他學會了在荒山跟野獸搏鬥;

透過托馬的冒險,我看到了「被需要」的力量。 在大人眼裡,他依然是個成長中的孩子,需要給予保護; 但在雁寶寶眼裡,他是媽媽,是保護神,是安全的港灣。 因為被需要,是以有了責任感; 因為有了責任感,是以有了沖破天際、獨當一面的決心與勇氣。

被允許「離開」

媽媽在法國得知消息以後,整個人都失控了。 立刻抛下工作,瘋一般地沖向挪威警局,大罵前夫。 在過往,她一直将兒子視為溫室裡的“掌上明珠”,無微不至地照顧着,唯恐發生一絲意外。 如今倒好,才跟兒子分開幾個星期,局面就徹底陷入失控。 特别是通過手機定位共享,得知兒子即将穿越某個危險海域時,她更是驚恐得失控大叫,寝食難安。

然而,前期有多恐慌,後期就有多驚喜。 當第二天手機傳來資訊,顯示兒子已經成功穿越,她欣喜若狂地沖了出去,摟着前夫又笑又跳。 那一刻,她真切見證到:到兒子離開父母以後,所産生的爆破性成長。

于是,她不再誠惶誠恐,開始變得松弛、淡定且從容。 托馬飛回法國邊境,降落在一個朋友家,與父母彙合。 由于長途奔波,饑寒交迫,他暈倒在直升機裡,在醫院整整躺了20小時才蘇醒。 爸爸繼續勸他放棄: 我們沒有權利繼續前進了,計劃到此為止吧;

我們要剪掉大雁的羽毛,把它們關進籠子裡。 對此,托馬充滿無奈與不甘。 但到了第3天,媽媽卻悄悄将托馬送回直升機,目送他帶領雁群繼續飛往目的地。

這一回,她不再以「保護之名」限制兒子,而是開着卡車一路追随兒子的步伐。 作為母親,她固然對兒子的冒險心存擔憂; 但由于見證過兒子獨立戰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她把擔憂轉化成了祝福,支援孩子勇往直前。被允許「離開」,是孩子與父母從「共生」走向「分離」的必經之路。 對父母而言,意味着在孩子面前放下自己的控制,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對孩子而言,則意味着他真正成為了自己的主人,可以自由做選擇,且他的選擇是被支援、被祝福的。 如此一來,孩子才可以卸下重重負擔,帶着父母的祝福輕裝上陣,盡情享受當下的旅程。

被授權「超越」

影片裡的爸爸,本是這個「白雁拯救計劃」的始作俑者。 他曾充滿激情地做了規劃、付諸行動,甚至不惜為此僞造檔案。 但面對警察,他卻一次次地選擇妥協。 倒是托馬,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反抗,一個人開着直升機帶領雁群遷徙。 一開始,爸爸擔心托馬的安危,發瘋似地呼叫托馬,讓他投降; 托馬成功穿越危險海域以後,爸爸開始陷入自我懷疑: “我做了件蠢事,這個計劃毫無價值。我差點害了自己的兒子,我是個混蛋。”

對此,托馬反駁爸爸: “你每次都要這樣半途而廢嗎?”

次日,在媽媽的支援下,托馬再次坐上直升機,帶領雁群繼續遷徙之旅。 這趟行程對于一個少年來說更是危險的,但也正因為是少年,是以這件事才會成功。 成年人的世界充滿着規矩,就像爸爸遇到警察的阻撓就會放棄一樣; 而托馬的世界更為純粹,他自始至終隻有一個目的:保護好雁寶寶。 這是少年的執着與無畏,也是兒子對父親的超越。 所幸,爸爸在痛定思痛、自我反思過後,允許了兒子的超越。 他不再将自己的無力、挫敗轉嫁給兒子,而是與前妻一起,開着卡車一路追随兒子的步伐。

這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授權:我允許你超越我,允許你做得比我好。在這份授權裡,托馬能感受到父母會允許他去自由探索、成長,同時也會支援他成為任何人。 是以,身為父母,别怕在孩子面前丢臉,大膽暴露你的缺點。 你不用那麼完美,那麼強大,你可以是脆弱的,甚至是無能的。 讓孩子感受到:原來父母是有局限的,有些東西隻能靠我自己;甚至有些時候,父母也需要我來守護。如此一來,孩子才可以真正心無旁骛地超越父母,獨立走向自己想要的方向,追逐屬于自己的人生。寫在最後

心理斷乳,是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擺脫父母形成獨立人格的過程。 它多發生于青少年時期。 影片中網瘾少年托馬的蛻變過程,就是與父母實作心理斷乳的過程。 但現實生活中,卻有太多青春期的孩子無法與父母完成心理斷乳。 對此,我們經常習慣性地責備孩子不夠獨立,但卻很少回過頭問問自己: 我真的信任孩子嗎?

我真的給孩子權利了嗎?

我真的允許孩子離開了嗎?

我真的允許孩子超越自己了嗎?育兒是一場修行,養的是孩子,修的是自己。或許,面對一個青春期孩子,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 正視分離,不把更年期的無力與恐慌,轉嫁到孩子身上。 青春期遇上更年期,更像是一場父母與孩子共同的成長—— 各自完成分離,各自走向獨立,各自邁向自己人生的新階段。 謹作此文,獻給在育兒道路上,負重前行的父母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