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睡眠日|過度“早睡早起”“晚睡晚起”可能都是病?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世界睡眠日中國的主題為“良好睡眠 健康同行”。如何獲得良好的睡眠,一直是“打勞工”最關注的話題之一。一個年輕小夥阿豪,今年24歲,每天有着規律的八小時睡眠。入睡快速,睡眠期間幾乎不做夢。他覺得自己睡得熟,睡眠品質好,基本不會被外周噪音吵醒,睡眠期間很少上廁所。睡醒後,精神煥發,無需午睡。

這樣的睡眠品質讓不少人羨慕。但是,阿豪卻也因為睡眠困擾,走進了中山市人民醫院睡眠專科,求醫問診。

淩晨四五點睡,下午一兩點起

“擁有八個小時睡眠就好了嗎?”阿豪的病例給出了答案。

走進睡眠專科的阿豪,在大專畢業後一直沒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很長一段時間,他賦閑在家,陷入了“夜生活”的泥潭。每每入夜,他便躺在床上,刷短視訊、玩遊戲。随着熬夜次數增加,他從起初的“不想早睡”逐漸變成了後來的“不得不晚睡”,偶爾想早睡,卻因為睡不着,最終選擇繼續用手機打發失眠時間。

幾年過去了,阿豪的入睡時間從晚上11點推遲到淩晨4-5點,而起床時間則從7點延遲到下午1-2點。

父母看在眼裡,非常擔憂,但是反複的提醒卻起不到作用。父母以為,隻要阿豪有了工作睡眠作息就自然變好。近月來,在父母、親戚的幫助下,阿豪重新找到了一份日班工作。此時,當阿豪想要早睡時,卻發現相當困難。由于多次遲到、上班精神差、工作差錯不斷,阿豪最終被老闆婉言辭退。

即便後續找到了幾份工作,阿豪也無法适應工作,合理調整睡眠時間。在父母的建議下,阿豪來到了醫院就診。

中山市人民醫院睡眠專科、心理科醫生郭全紅表示,如果隻是睡夠了8小時,而沒有适當的作息規律,對于個人生活與工作是後患無窮的。

阿豪是患上了“晝夜節律失調性睡眠覺醒節律障礙”。這種病症是指,因晝夜時間維持與誘導系統變化,内源性晝夜節律與外部環境不同步所引起的睡眠障礙。晝夜節律失調性睡眠覺醒節律障礙可誘發心血管、胃腸、代謝、認知和情緒紊亂,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導緻學習、社會、職業及其他功能受損,成為個人及公共安全隐患。

過度的“晚睡晚起”是一種病症

節律性是生命的基本特征表現之一。由于地球上的一晝夜平均為24小時左右,按照“适者生存”的原則,人類在自然選擇中,嚴格要求機體保持内外環境之間的最佳同步與協調,是以,人類呈現以24小時為周期的晝夜節律特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幾千年來,人類一直遵守着這樣的生活節律、睡眠習慣。

晝夜節律的形成、生物鐘的調控對人的覺醒和睡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人體内,可以影響睡眠、覺醒的外在刺激是“授時因子”。影響人類“授時因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太陽光的明暗循環。此外,還包括作息時間安排、運動或社會活動、飲食時間等。

個體的行為因素至關重要,“授時因子”大部分是人為可控的。例如:如何安排睡眠作息、睡眠姿勢、活動飲食、工作學習等。一個人的生物鐘是如何産生的呢?依賴于下丘腦中的“視上核”結構。視上核控制“松果體褪黑素”的分泌,以調節睡眠覺醒節律,使之與外界環境明暗同步。

阿豪患上“晝夜節律失調性睡眠覺醒節律障礙”,意味着他的生物鐘已失衡。

“晝夜節律失調性睡眠覺醒節律障礙”,實際上包括睡眠時段延遲綜合征、睡眠時段提前綜合征、非24小時睡眠覺醒節律障礙、不規律睡眠覺醒節律障礙、時差變化睡眠障礙、倒班工作睡眠覺醒障礙等多種病症。

相關調查顯示,在所有晝夜節律失調性睡眠覺醒節律障礙中,“睡眠時段延遲綜合征”最常見,高達83%,非24小時睡眠覺醒節律障礙為12%。

阿豪患上的就是“睡眠時段延遲綜合征”,又稱DSPT。它的特征是入睡、覺醒時間比傳統睡眠、覺醒時間延遲超過2小時。雖然,患者睡眠周期基本正常,但表現為晚睡晚起,嚴重者甚至完全晝夜颠倒。

DSPT一般在青春期前的患者和超過60歲的老年患者身上。它在青少年、青年人中更為常見,病因複雜。軀體、環境刺激、心理、行為習慣、攝入物質是影響睡眠的五大因素。其中,患有“睡眠時段延遲綜合征”,行為習慣的影響參與度最高,也最可控。

行為的偏愛在患有DSPT的病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像阿豪一樣,沒有強制規定就寝時間和起床時間,延遲了睡眠覺醒時間,延遲了早晨接受光照的時間,妨礙生物節律中的激活過程,在深夜接受光照,也可能持久性的加劇睡眠時段延遲。

郭全紅表示,睡眠時段延遲的高誘發人群主要是:無工作狀态下的賦閑人群、在休假狀态下的青少年和青年人、退休的老年人等。個體往往缺乏外界的限制和規範,對電子産品使用不當,缺乏自我的底線限制,最終對睡眠時段延遲長期縱容。“這些因素都是造成明顯的睡眠病理狀态的原因。” 郭全紅說。

過度的“早睡早起”也是一種病症

不僅過度的“晚睡晚起”有問題,過度的“早睡早起”也不可取。

郭全紅表示,“睡眠時段前移型”又稱ASP,也是一種睡眠病症。表現為個體入睡、覺醒時間比傳統或期望的作息時間提前至少兩小時,也就是明顯的“早睡早起”。

“ASPT比DSPT的新聞報道要少很多,原因是大衆對于‘早睡早起’的趨向性認同,因而很多患者可能沒有意識到他是病态的,估計在中年人中的患病率是1%左右,并且随着年齡的增加。” 郭全紅表示。

事實上,晝夜節律失調性睡眠覺醒節律障礙會對個體的社會功能産生明顯損害。不少失眠患者,已經開始使用“褪黑素”等藥物輔助入睡。就寝前1~3小時服用褪黑素1~3毫克,可以讓入睡時間提前。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現在服用褪黑素已成為一種潮流,很多保健品中都有褪黑素的成分。褪黑素是一種抗氧化劑,是以對健康有一些益處。” 郭全紅表示,但是動物實驗表明褪黑素會損害學習,同時長期服用褪黑素會損害動物的生殖能力,孕期服用還會影響胎兒發育,長期服用褪黑素對人類的影響還不清楚,但可能有導緻低體溫、抑制性腺發育、釋放過多泌乳素、不孕、降低性欲等不良反應。

是以,郭全紅建議,任何藥物的實際效果都是因人而異的,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相關藥物,如效果不好,更需要及時前往睡眠心理專科就診規範治療。

調整睡眠狀态與個體健康息息相關。每一個個體都應該從生活點滴做起,防微杜漸。如何讓自己睡得更好、更健康?郭全紅提出了10點建議。

世界睡眠日|過度“早睡早起”“晚睡晚起”可能都是病?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曾豔春

【通訊員】唐柳青

【策劃】肖偉

【作者】 曾豔春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