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大後親情淡漠的孩子,大多是因為小時候父母說的這句話

“弟弟這麼小,你為什麼不讓他?長大有什麼用?”很多人和我一樣,童年的記憶裡都有一個噩夢。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在什麼情況下,父母隻要說出這樣的話,心裡都會很難受,有時候會忍不住頂嘴。

長大後親情淡漠的孩子,大多是因為小時候父母說的這句話

小時候因為這樣的事情被打,甚至在某個時候,對弟弟或者妹妹非常敵視。一開始我不想和他親近,就遠離他。有一次寫完作業想休息一下,發現弟弟占用我家裡的電視機。于是我趕緊把電視調到自己喜歡的頻道,沒想到正在外面玩玩具的弟弟聽到電視上的聲音和以前不一樣了,于是大吵大鬧說換個之前的頻道。這個我肯定不會妥協。我媽半小時内帶着哭的弟弟回來。

長大後親情淡漠的孩子,大多是因為小時候父母說的這句話

回來後,我媽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我:“你随時都可以看電視,為什麼一定要和他争?”你是哥哥,比他大那麼多,不該讓他,我怎麼教你的?“這件事之後,我變得更霸道了,有一次把朋友送我的生日禮物搞得一團糟。

長大後親情淡漠的孩子,大多是因為小時候父母說的這句話

我當時覺得很難過,忍不住對他發脾氣。後來我媽很平淡地對我說:“你弟弟還小,不懂事。他不是故意的。如果你是哥哥就原諒他。我給你買個新的。”現在長大了,這句話我記憶猶新。

長大後親情淡漠的孩子,大多是因為小時候父母說的這句話

父母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但很多父母隻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如果兩個孩子有問題,父母不及時處理,孩子之間就會産生沖突,甚至影響感情。

長大後親情淡漠的孩子,大多是因為小時候父母說的這句話

父母的哪些做法會造成兄弟姐妹之間的沖突?

1.父母不分青紅皂白

兩個孩子,都是手心手背,都是自己的骨肉,父母沒有理由偏袒任何一方。雖然很多人已經形成了方向性思維,但是他們認為自己年輕的時候應該多照顧他們。但這種定向思維會讓很多家長在做事的時候聽一面之詞,對大寶不公平。時間久了,每個孩子都受不了,于是兩個孩子的關系越來越差。

長大後親情淡漠的孩子,大多是因為小時候父母說的這句話

2.父母更偏向小的

孩子的成長規律就是不懂事慢慢了解。雖然他們說很多事情怎麼做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他們覺得大寶已經懂事了。是以,你應該用心照顧小寶,父母會更傾向于照顧年幼的孩子。雖然我心裡沒有這樣的想法,但是能得到父母更多關注的一般都是年紀小的孩子,他們自然會忽略大寶。

這樣一來,兩個孩子之間的地位就不平等了,有沖突是合理的。

長大後親情淡漠的孩子,大多是因為小時候父母說的這句話

父母如何解決孩子的沖突

1.正視自己的缺點

不可能每個人都一直不犯錯。如果他們發現自己犯了錯誤,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傷害,父母應該正視他們的缺點。當你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正确的時候,你要及時做出改變,這樣你才能信任你的父母。

長大後親情淡漠的孩子,大多是因為小時候父母說的這句話

2.讓孩子們自己解決問題

孩子長大了,總會有各種沖突。父母不介入,前一秒吵架,下一秒和好,但是父母介入,就變得更複雜了。是以,家長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對誰都平等,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父母可以指導孩子,但一定不能替孩子做決定。

長大後親情淡漠的孩子,大多是因為小時候父母說的這句話

3.生活中注意表達自己的愛

愛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但這些都需要父母去做,去說,因為孩子隻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很多,父母不會去談愛,會産生沖突。很多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主要是因為他們對孩子的愛藏在心裡,是以平時要多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孩子覺得自己被父母需要。

長大後親情淡漠的孩子,大多是因為小時候父母說的這句話

孩子的行為和性格是迷霧中行駛的海船,沒有指明的燈塔,隻能在海裡随波逐流。家長經常疏于引導或不正确的教育方式,進而導緻孩子性格上的缺陷。這是不是也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失責?給孩子講道理可能講不清,如果是講一個故事呢?

長大後親情淡漠的孩子,大多是因為小時候父母說的這句話

育兒心理學專家推薦的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8冊。中英雙語繪本,對于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作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作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長大後親情淡漠的孩子,大多是因為小時候父母說的這句話

這套書是專門解決0-6歲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會遇到的情緒和性格問題的,針對性很強,比如孩子愛亂發脾氣、膽小、不自信、習慣不好、沒有主見、害怕失敗等等,通過這18冊書籍的學習,孩子可以學會情緒管理、全方位培養孩子的情緒習慣,達到提高孩子的情商的目的,為孩子将來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