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樹立年輕化轉型新标杆,上汽大衆使用者思維解密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雖然是一句網絡流行語,似乎跟汽車圈八竿子打不着,但實際上卻很适合形容當下很多傳統車企的年輕化轉型思路。

年輕化是目前中國汽車市場的大趨勢,車企們為了争搶已成為市場主力的80後、90後年輕消費者,幾乎使盡了渾身解數,但其中的很多企業都“不得章法”,從産品到營銷,經常給人感覺是在堆砌所謂的年輕化素材,把一些運動風的、激進的設計元素不和諧的堆在一起,營銷活動也“強行有趣”,讓年輕人看了止不住的“尴尬”。

樹立年輕化轉型新标杆,上汽大衆使用者思維解密

相比而言,傳統車企在這方面做得比造車新勢力更差一些,但這并不表示傳統車企在年輕化轉型中全無優勢,起碼從上汽大衆近兩年的表現來看,這個判斷站不住腳。

拒絕堆砌,年輕化産品要走心

年輕化轉型之是以難,是因為成長于網際網路下的Z世代接收到資訊太多,是以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并且更追求個性和極緻的産品,想靠堆砌一點所謂的年輕化設計就打動他們,顯然是很難的。

樹立年輕化轉型新标杆,上汽大衆使用者思維解密

上汽大衆顯然深谙此道,從去年新帕薩特家族創新采用“雙前臉”戰略,到剛剛釋出的全新朗逸,也采用了“雙前臉”戰略,讓這兩款經典車型煥發出新的活力;旗艦MPV車型威然可能是最不好做年輕化轉型的,但上汽大衆依然在其内飾設計上,着力提升了車輛的科技感,用一種不與高檔大氣外觀風格違和的方式,直擊年輕使用者對于科技感的追求。

對于當下年輕人最關注的智能電動車,上汽大衆則更能放開手腳,大膽創新。

樹立年輕化轉型新标杆,上汽大衆使用者思維解密

2021年,上汽大衆連發三款ID.車型,跟市面上的産品相比,上汽大衆ID.系列顯然并不是“極端”型選手,走得仍是兼顧年輕、時尚、科技和實用的路線,無論是續航裡程,還是自動駕駛配置,都不是最領先的,但其卻讓電動車回歸了汽車本質,外觀造型不激進但耐看、續航裡程不“極緻”但實在、智能配置不“刺激”但夠用、安全則毫無妥協。

在被造車新勢力天花亂墜的領先科技“套路”過之後,年輕消費者正逐漸冷靜下來,“期貨”描繪的再好也不如不摻水分的“現貨”,過去一年上汽大衆ID.系列的銷量走勢也證明了年輕人的觀念已經開始轉變。

拒絕自嗨,年輕化營銷要用腦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産品夠好,故事也得講得好,但年輕化營銷絕不能自嗨,而是要學會“用腦”,真正能跟年輕消費者對話。

相比其他車企玩土潮命名、找網紅代言産品、跟風當下最熱門的活動等“刺激眼球”的營銷政策,上汽大衆的年輕化營銷玩法顯然要更“進階”,更有的放矢。

樹立年輕化轉型新标杆,上汽大衆使用者思維解密

瞄準80後、90後目标閱聽人,上汽大衆選擇跟他們建立共同的記憶,ID.4 X先是跟寶可夢熱門角色聯名,讓皮卡丘和ID.4 X一起收獲了80、90後第一波尖叫;第二波尖叫來自ID.4X和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牽手,聯名齊天大聖打造的“神仙”組合;邀請“神仙姐姐”劉亦菲擔當ID.4 X代言人,毫無懸念引發了80、90後第三波尖叫。

這些二次元、三次元IP或許都不是當下網際網路上最流行、熱度最高的,但卻是ID.系列目标消費者共同的記憶,而且這三大IP一出,基本上把80、90後全部覆寫了,畢竟這批人,誰能同時逃過寶可夢、齊天大聖和神仙姐姐呢,這套“情懷”組合拳看下來,誰不說一句上汽大衆太懂年輕人了呢。

樹立年輕化轉型新标杆,上汽大衆使用者思維解密

當然,這也并不是說上汽大衆就放棄年輕人現在正在玩的東西,ID.4 X攜手王者榮耀職業聯賽,打造“痛車”文化,全面占領年輕人的“視野”;全新帕薩特上市,也跨界了當下最熱門的綜藝——奇葩說,把新車釋出會變成辯論賽。

這一套用心用腦的轉型組合拳打完,上汽大衆快速拉近了與年輕消費者的距離,獲得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認可,讓很多人沒想到的是,上汽大衆90後使用者占比超過32%,明顯高于行業平均的27%的水準,足見上汽大衆年輕化轉型的成功。

而這僅僅是個開始,未來随着更多新車型、新營銷活動的落地,上汽大衆将打動更多年輕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