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歲前,孩子的四個成長台階,家長一定要注意,抓住了孩子就終身受益!

孩子每天都在成長,從嗷嗷待哺的嬰兒,到陽光少年;從懵懂無知的幼兒到活潑開朗的國小生;從喜歡黏着媽媽的小寶寶到獨立自主的大孩子,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有不同的特點,根據特點的不同,孩子的成長需求自然也不一樣。

嬰幼兒時期,他需要父母更多的照顧;國小生時期,學習成為了他的主要任務;進入國中高中,父母又要做好後方的保障,平穩度過青春期。孩子在不同年齡,有不同的需求,家長就要給予正确的教養,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18歲前,孩子的四個成長台階,家長一定要注意,抓住了孩子就終身受益!

李玫瑾教授指出,在18歲之前,孩子有四個成長台階,家長一定要注意,抓住了,孩子就終身受益!

第一個台階0-3歲:情感撫養

0-3歲的孩子,是情感需求最強的時期,這段時期如果出現情感的缺失,可能會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

但是恰恰在這個時期,很多孩子的情感撫養是缺失的!

很多家長,因為工作原因,孩子一出生就被送到老人身邊撫養,或者由老人扮演主要養育者的角色。表面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可是等把孩子接回身邊,家長才發現:孩子和自己不親了!

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強調:孩子在3歲以前,父母一定要親自養育,給予孩子積極的關注和回應。

18歲前,孩子的四個成長台階,家長一定要注意,抓住了孩子就終身受益!

從小就缺乏父母的愛,孩子對父母既有情感的渴望,又有陌生的恨意,認為父母不愛自己,而這種隔閡有的會延續一生。

同時,老人帶大的孩子,性格多少會有些問題,或驕縱偏激,或孤僻自卑,等到了青春期,這些性格會迸發出巨大的毀滅力量。

而父母親自養育的孩子,内心充滿安全感,性格情緒相對都會比較穩定。

是以,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親自撫養孩子,對于孩子的哭鬧等不良情緒也要給出積極的回應,幫助孩子建立好安全感,為後面穩定的情緒和性格打基礎。

18歲前,孩子的四個成長台階,家長一定要注意,抓住了孩子就終身受益!

第二個台階3-6歲:性格撫養

“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的性格,會決定他未來人生的走向。

李玫瑾老師就指出:孩子的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性格是一種後天形成的社會行為方式,它關乎着你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

她指出,3-6歲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黃金時期,家長要從5方面出發培養孩子的性格

18歲前,孩子的四個成長台階,家長一定要注意,抓住了孩子就終身受益!

1、拒絕任性:李玫瑾教授強調,在孩子6歲前,一定學會要對孩子說“不”。當孩子因為不合理的要求撒潑耍賴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要妥協,要堅守原則。

2、學會感恩:讓孩子學會心中有他人,學會尊重父母,感恩他人。

3、學會控制和忍耐:讓孩子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孩子未來才能更自律。

4、拒絕壓抑情感:情緒被壓抑,會造成心理問題,而這些不良情緒很容易在青春期大爆發,導緻孩子極端叛逆。

5、擁有抗挫能力:在《圓桌派》中,李玫瑾老師和馬未都老師,都提出“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厚臉皮’的習慣。”力。人,一生中要面臨各種困難挫折,經曆各種失敗,遇到多種多樣的人,想在這個社會生存,“臉皮薄”很難。隻有内心強大,臉皮厚,才能吃得開!

第三個台階6-12歲: 能力培養

培根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是以,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李玫瑾指出6-12歲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習慣培養的黃金階段。習慣一旦養成,就會非常穩定,形成就會對人産生較為持久的影響。

6歲,孩子進入了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階段,他的身份發生了變化,成為了一名國小生,國小時所形成的習慣,比如聽課習慣、學習政策、思維習慣等,到了初高中階段也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甚至在終身的學習中都不會發生變化,伴随學習的各個階段。

18歲前,孩子的四個成長台階,家長一定要注意,抓住了孩子就終身受益!

2019年,廣西聯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分享育兒經驗的時候坦言:“我們并沒用過什麼特殊的方法教育孩子,也沒有讓孩子過多的上輔導班。在我看來,對于楊晨煜的最大幫助,應該就是從小給孩子養成了好的習慣,讓他學會自律。”

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讀書是一種終身學習力,一生不能放棄。

讓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他将來才能主動學習,敢于挑戰困難,懂得限制自己。

讓孩子養成自我控制的習慣,這樣他才能夠懂得限制自己,不因自己的任性而傷害的身邊的人。

讓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因為健康的身體是一切行為的最基礎!

而想要孩子擁有好習慣,父母就要先養成好習慣,做孩子的榜樣

第四個台階12-18歲:尊重教育

李玫瑾老師曾說“孩子十二歲之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

12歲,孩子開始進入人生中第二個關鍵期——青春期

孩子進入青春期,他就徹底變成了另一個人。他們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他們渴望成人,渴望自己做主,是以他們開始反抗父母的管教,尋求隐私,回避父母。

李玫瑾老師認為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要對孩子進行尊重教育!

18歲前,孩子的四個成長台階,家長一定要注意,抓住了孩子就終身受益!

首先要讓自己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和孩子統一戰線,這樣可以讓孩子接納父母,未來的教育會更容易。

将生活中的一部分選擇權和決策權交還給孩子,可以給他很多選項,但是不要給他做主,家長隻要把控好底線和邊界即可。

對孩子的個人隐私要非常重視,收起對孩子的好奇心,不窺探孩子的世界。

給孩子留白的空間,讓孩子自由地思考、休息、放松,而不是步步緊逼。

李玫瑾老師指出,孩子的四個階段中,前兩個階段是最重要的,投入最多的也是前兩個階段。

因為性格的養成,情感的保護都是在給孩子打底,隻有底子打好了,你才能更順利地添磚加瓦,蓋出宏偉的大廈。

18歲前,孩子的四個成長台階,家長一定要注意,抓住了孩子就終身受益!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拿世界著名實體學家楊振甯的話來說:

想要讓孩子學好數學,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數學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來,這就需要父母在輔導孩子數學題的過程中,陪孩子多讀一些數學方面的書籍,玩一些數學遊戲。

18歲前,孩子的四個成長台階,家長一定要注意,抓住了孩子就終身受益!

然而,攀登數學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實體學家楊振甯說:“我也認為數學很枯燥,但一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書,感到很驚訝。你還能像這樣學數學?”

楊振甯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實體學家。他能夠認可的數學老師劉薰宇是不會錯的。

劉薰宇又是誰?

劉薰宇與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家相比,并不出名,因為他的精力主要在數學教學和中國小教材的編寫中。

劉薰宇一生寫過很多數學方面的書,最有名的便是這三本: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18歲前,孩子的四個成長台階,家長一定要注意,抓住了孩子就終身受益!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了,裡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級的娃,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内容。

同僚把這書拿給孩子看,平時孩子也補習數學,有時候覺得上補習班有點枯燥。可孩子看這個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

18歲前,孩子的四個成長台階,家長一定要注意,抓住了孩子就終身受益!

一看就看了個把小時還不覺得累!家長:實在是難得的好書!

對于劉薰宇先生編著的這套經典數學科普圖書,家長們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家長表示“這套叢書總體上有一種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感覺,語言特别有說服力”

可以說,熟讀這套書,國小和國中的數學就不用擔心了。

這套經典數學叢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們蘊藏起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們愛上學數學,許多家長表示《數學三書》是難得的好書,不可錯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