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鼠疫》:曆史總是驚人相似,百年前瘟疫下的人生百态,讓人深思

文 | 讀書君

鼠疫是人類史上最恐怖的瘟疫之一,它不僅在歐洲,在中國也曾發生過。

不過,說起這瘟疫,很多人都覺得這事有些缥缈虛無,離我們的現實非常遙遠。然而,當疫情真真切切地發生在我們身邊,才發現史書上所記載和描述的,離我們如此之近。

說起瘟疫,如若不是最近幾年這場深刻地影響着全球人類的疫情,恐怕很多人對瘟疫的記憶和了解,都是少之又少的。即便是從各種史料或文學作品中,看到過各種細緻入微的恐怖的瘟疫場景描寫,也對這些描寫沒有多大的印象和了解體驗。

如今,在經曆過了這場嚴重的疫情災難後,再次閱讀各種描寫瘟疫的作品,才深刻感受到曆史上所描寫到的各種瘟疫場面所帶給人的黑暗影響。

好書共讀,如果要說出一部與瘟疫相關的書籍,那麼這部既是描寫瘟疫,又和當下疫情下的社會大環境極為相似的描寫的書不得不提,這部書就是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缪在1947年創作的《鼠疫》,一部距離我們當下的人最近,也是貼近我們現在生活的一部書籍。

01 荒誕主義作家筆下的“現實”

在說到這部小說之前,我們有必要先大抵了解一下這位作家。對于熟悉他作品的讀者而言,肯定都對他的荒誕主義文學有着極其深刻的印象。比如他的小說《局外人》,就給讀者描述出了一個極為荒誕的人物和世界。

小說的開頭,以“不了”為開頭,形象地向讀者展現了一個荒誕的人物形象。親媽過世,兒子不僅不知道,更甚者對親媽的離世,還表現出了一副冷漠無情,與自我無關的态度。這種冷血的方式,讓人詫異和咋舌。

不過,這位荒誕主義作家筆下的《鼠疫》,卻給人展現了另一種殘酷。

說起鼠疫,可能很多人會想到歐洲中世紀的黑死病,這場瘟疫造成了上千萬人的死亡。當然,在人類曆史上,并不止發生過這場鼠疫災難。放眼全球,包括中國在内的全球世界多個地方,都曾暴發過鼠疫大規模的流行,對人類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和傷害。

話說,鼠疫的病害至少有兩種:一種是肺鼠疫,這種疾病随同1348年大瘟疫在歐洲曆史上出現。另一種是腺鼠疫,其存在的曆史更加久遠,英語稱之為“上帝的标記”。肺鼠疫(黑死病)的病毒是由黑鼠身上的跳蚤作為媒介。

人類曆史上發生過多次鼠疫災害,其造成的死亡人數不計其數,以至于談到鼠疫,都會令人色變。

02《鼠疫》:百年前驚人的相似場景

《鼠疫》到底寫什麼?

阿爾貝·加缪的小說《鼠疫》描寫的背景便是“鼠疫”,人類曆史上影響最嚴重的瘟疫之一。小說的主要中心在于描寫20世紀40年代的北非一個叫奧蘭的城市,人們在面對突發鼠疫時所做出的種種反應。

奧蘭,話說是一座沒有樹木、花園、鴿子的城市,甚至連鳥兒拍打翅膀,樹葉沙沙作響的聲音都難以聽到的城市。在那裡,能感受到的四季嬗變,大抵就是天空的顯現。

不過,縱使如此,也沒能阻攔住人們對生活的熱愛。他們同樣有着世俗人一般的愛好追求,愛女人,愛電影,喜歡待在咖啡館裡喝咖啡,以及各種各樣的社交活動。

然而,瘟疫肆起,給這座城市的人們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在這場災難中,人性的種種醜與美均得到了淋漓盡緻的展現。奧蘭城人民在抗疫鬥争中,其所做出的各種人性的選擇,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世間的牛鬼蛇神。

瘟疫的傳播,讓城中的百姓不斷因為“發燒”等突發病症死去,不過,盡管如此,百姓依舊還在尋歡作樂,過着逍遙的日子,成日泡在酒吧裡。當局也在掩飾诿過,到處宣揚着“全城居民臨危不亂”。之後,随着死亡人數的不斷攀升,人們開始懷疑和質疑,最後專家和當局才确定是鼠疫。

為了最大可能降低死亡,有效抗疫,當局決定封城。奧蘭的城市被封城之後,毫無準備的老百姓,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得措手不及,人們不得不做告别。

最初,他們以為離别隻是短暫的幾天,最後才發現再也難以重聚,甚至連聯系都成為了極為困難的事情。人們開始懷念過去的美好,期待瘟疫的早日結束,開始希望時間可以倒流或者加快流逝。

可以說,鼠疫剝奪了人們愛的能力,因為對愛的要求還帶有些希望,而當下的人們隻剩下當時的瞬間。你可以想象,這種感受,是有多麼的絕望。最初的前些日子,大家都很憤怒,到了後來,人們期盼這種集體的苦難能夠早日結束。

但是,所謂瘟疫,又怎麼可能在短暫的時間内消失?當鼠疫帶來的災難越演越烈時,什麼情愛、友愛,什麼希望、道德、信仰、憐憫心、責任感,統統都已經被殘酷的現實碾得粉碎。可以說,沒有比絕望更絕望的事情了。

03 瘟疫下的人性美醜

某位哲學家曾說,“但凡大災大難,總能從民族劣根性中找到深層次的根源。”我們把這句話換一換:但凡大災大難,總能從其中找到人性的美醜善惡。

奧蘭城所發生的一切,其實不過就是人類災難史上的一個縮影寫照。

奧蘭城的居民,對生活、愛情、工作以及人生的生與死的态度,是狂熱又漫不經心的。實際上,每個人都想着發财,他們生活的主要目的就是“做生意”。那是一種唯物質主義的金錢社會,一種扭曲和病态的社會。

當大量的老鼠非正常死亡時,每個人都在忙着自己的東西,向着自己的欲望看齊,沒有人留意老鼠,更沒有人去做基本的防疫,大家都沒有意識到老鼠會改變什麼。縱使真的到了災難降臨的那一刻,仍有不少人相信,災難不會降臨到自己的身上:

正如文中所言“人人都明白瘟疫有在世上複發的途徑;然而我們很難相信災禍,會憑空落在自己頭上”。

更有人完全不相信瘟疫的存在,他們認為這是一種與人類毫無關系的東西,它就像是一種憑空想象出來的東西,甚至有人将其視為是妖怪,覺得一覺醒來,噩夢就會消失了。

誰都不曾想到,小鎮成為了大批的老鼠在光天化日之下死亡的地方,成為了人們身患怪病不治身亡的場所。

原來,人與自然的關系,向來都是最古老的話題,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而關于人性,則更是向來都恒古不變。當大災大難來臨之時,總能窺視到各種人性之善惡。

瘟疫期間,三教九流的人群各打着自己的小算盤,平日裡無所事事,萎靡不振的小人們,靠着黑市門路,趁着“亂世”給人們帶來各種精品,搖身一變成為了城裡的風雲人物。政客們掩飾诿過,狂妄無知,甚至想趁着災難的混亂大發橫财。而城中的小老百姓,日子過得驚恐不安,自私貪婪。

瘟疫下的城市,一片死氣沉沉,沒有人可以随意進出,可以說其場景和如今疫情下的社會大抵沒有什麼兩樣。

04 讀書君說

縱觀人類曆史,從不缺各種瘟疫疾病,其中最為嚴重的幾次,包括天花病毒,中世紀的黑死病等,無不給人類造成了重大的災難性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與病毒、大自然抗争的曆史。

在反映瘟疫方面,文學所扮演的角色可以說是舉足輕重的,它就像是一張白色的畫布,将人間的百态刻在畫布之上。

《鼠疫》,一部極具現實主義色彩的文學作品,這部作品極為真實地向人們展現了一個被瘟疫籠罩下的黑暗社會。透過這部小說,我們更能看到了加缪對人道主義的呼喚,以及那社會百态下的人性。

參考資料:

高玉,從加缪《鼠疫》看瘟疫後的自然-社會倫理重建

圖檔源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删除。

喜歡就點個贊、轉發分享吧~更多優質内容,請持續關注@讀書文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