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供車頻出、退市風波四起,豪華品牌如何破局?

近幾年,豪華車市場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長态勢。雖說2021年受疫情、缺芯等多重因素影響,但國内豪華車市場的銷量相比2020年同期依然增長了10.6%,這是中國豪華車市場第五年保持正向增長。在這個增量市場中,有的品牌賺得盆滿缽滿,有的品牌隻能當看客,甚至還有品牌被傳退出中國市場。今天轱辘哥就跟大家一起聊聊,豪華品牌2022年都有哪些大變化?

特供車向豪華品牌蔓延

不得不說,随着消費市場的不斷更新,近兩年豪華品牌推出“區域特供車”已漸成趨勢。所謂的“特供車”是指跨國車企針對中國市場所進行的本土化設計改造,并且通常隻在中國市場銷售。事實上,特供車 在國内汽車市場并不是新鮮産物,不少特供車已成為炙手可熱的明星車型,但從目前趨勢來看,國内特供車市場正在朝着豪華趨勢發展。

衆所周知,現在很多豪華品牌在國内市場都提出了“在中國,為中國”的口号,它們不僅把海外車型選擇國産化,還推出各種針對中國市場的“特供車”。與此前“加長版”車型相比,近段時間推出的特供車在造型設計、智能網聯等方面都更加符合中國消費者的用車需求。比如寶馬i3、上汽奧迪Q6、林肯Z等車型,它們都是典型的豪華特供車。

對于豪華汽車品牌而言,它們推出特供車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原因是,之前把海外車型直接引入銷售,但發現水土不服,難以打開市場,于是不少豪華品牌學會了入鄉随俗。另一方面原因是,由于豪華車在市場中的施展空間有限,通過特供車可以進一步擴大選擇範圍,吸引更多消費者關注。

當然,豪華品牌推出特供車擁有不少優勢。首先就是品牌影響力大,不少消費者選擇産品的時候很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就是面子和身份。如果在同等價位中可以選擇豪華品牌,即使該産品不是原汁原味的海外全球車型,但它對使用者的吸引力可能還是會遠遠超過其他普通品牌的産品。其次,豪華品牌的技術實力足以讓大部分使用者放心。其實有很多豪華品牌已經在中國設立了研發中心,并且引入國際大廠配套,特供車各方面表現與海外全球車型難分伯仲。

特供車的推出也讓這些豪華品牌汽車的購買門檻越來越低,這意味着中國人可以花更少的錢購買更符合我們消費者需求的豪華車型,這是一個值得慶祝的好消息。值得一提的是,豪華品牌的特供車一定要找準市場定位,隻有真正滿足使用者的購車需求,才能讓自己在未來的汽車市場上站穩腳跟。

分化趨勢加劇,退出中國市場倒計時

前面提到,中國豪華車近幾年銷量不斷提高,從2016年的不到200萬輛到2021年的接近400萬輛。雖說豪華車市總體向上,但分化趨勢也在加劇,一線豪華品牌市場集中度有所提高,二線豪華品牌競争更加激烈。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豪華車中的弱勢品牌幾乎沒有生存空間,部分品牌将面臨退出中國市場的困境。近期,關于讴歌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滿天飛”,盡管還沒有等來讴歌方面的官方聲明,但有一個事實是不能忽視的,那就是讴歌近幾年始終未能分得市場紅利。

同屬日系豪華品牌的英菲尼迪,在國内市場也陷入了相同的境遇。其不僅銷量處于不溫不火狀态,還曾被“315”晚會點名,種種迹象表明,英菲尼迪在中國市場已經被邊緣化。今年年初,英菲尼迪從獨立營運的品牌内部“降級”為東風日産旗下品牌,與日産、啟辰并列。這也意味着英菲尼迪在中國市場的品牌管理中将失去更多自主權。

除了讴歌和英菲尼迪之外,在中國市場面臨壓力的還有法系車DS和韓系車捷尼賽思。DS進入中國市場後,由于品牌認知度不高,其産品一直處在無人問津的狀态;而捷尼賽思初來乍到,想直接“吃肉”更是難上加難。從它們的市場表現來看,雖然官方并沒說要退出中國市場,但恐怕市場留給它們的機會也越來越少。

豪華品牌全面通電

在燃油車時代,豪華品牌憑借技術底蘊、品牌影響力等,确實吸引了很多消費者的青睐。但由于各種原因,豪華品牌在電動化領域似乎慢了一拍。而國内的自主品牌、造車新勢力率先攻城略地,搶占了大量市場佔有率。雖說豪華品牌此前也有各種新能源車型推出,但市場存在感并不高,銷量表現并未達到預期。時間來到2022年,各大豪華品牌終于加快了轉型步伐,開始了新的戰略布局。

最明顯的就是寶馬,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内就推出了iX、i4等純電動車産品,在不久之後還會推出純電轎車i3、一款純電旗艦,以及2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奔馳也不甘示弱,它采用“高舉高打”的戰略,在釋出EQS之後今年還會推出8款純電及插電混動車型,以加速電動化的轉型。奧迪近兩年也先後推出了奧迪e-tron、奧迪Q2 e-tron等新能源純電動車,到2022年,奧迪将在國内布局10款電氣化車型。一切的一切都在預示着,豪華品牌已經有些坐不住了,它們都在發力搶占新能源汽車市場。

從以上新車規劃也可看出,傳統豪華品牌對電動化有了一些不一樣的了解。它們放棄推出沒有誠意的油改電車型,而是更專注打造專業的純電動平台,并且在車型産品力上也有大幅提升。随着豪車品牌從“電動為先”向“全面通電”轉型,各車企間的競争也将更加激烈。

随着近兩年消費更新概念的興起,豪華車市場銷量份額還會持續增長。不過在豪華市場競争愈加白熱化,以及合資自主争相崛起的外患下,各個品牌之間的厮殺也進入拼刺刀階段。特供車向豪華品牌蔓延、豪華品牌向“全面通電”轉型,這都是今年豪華車市場的大趨勢。至于豪華品牌的電動化戰略能否奏效,以及二線豪華品牌能否翻盤,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