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電動車賽道上,中國汽車彎道超車的機會終于出現。
2月份,高合汽車再度壓倒保時捷Taycan和特斯拉Model X,蟬聯50萬元以上豪華電動車市場銷量冠軍,市占率更是達到33%。相當于該細分市場每賣出3台車,就有一台是高合HiPhi X。
在去年10月,高合汽車HiPhi X開啟傳遞的第4個月,HiPhi X超過保時捷Taycan問鼎50萬元以上豪華車市場新能源車銷量冠軍。截止目前,高合汽車已累計向使用者傳遞5142輛HiPhi X,作為平均銷售價格接近70萬元的豪華汽車産品,高合汽車創下50萬以上中國豪華純電品牌最快傳遞速度。
在30萬元級别豪華車電動車市場,蔚來汽車2021年的上險量超過了特斯拉和寶馬,位列第一。去年特斯拉在華上險數量比蔚來少7000台左右,寶馬、奔馳、奧迪的上險量更低。
小鵬、廣汽埃安等本土公司普遍戰勝了合資車企。憑借DMI和EV兩條技術路線的産品,比亞迪在銷量規模上戰勝了特斯拉。4月份,比亞迪将會釋出一款全新的純電動轎車,直接與特斯拉Model 3展開競争。
大衆純電動車ID系列在去年展開反攻,截至目前銷量結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大衆ID雖然是好開的電動車,而不是使用者更喜歡的智能電動車。由于智能座艙等方面的短闆,大衆汽車在華某子公司人士認為ID最理想也隻能成為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二線車型,無法複制大衆汽車在燃油車市場的統治地位。
在燃油車市場,這些變化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不要說在售價30萬或者50萬元以上市場擊敗外資對手,15萬元細分市場對于許多自主品牌燃油車來說還是一個天花闆級的存在。從這個角度來說,智能電動車賽道不僅創造了中國汽車産業彎道超車的機會,還創造了中國品牌侵入歐洲公司統治了上百年的豪華車市場的機會。
醒悟過來的豪華車企将在2022發起更加猛烈的進攻,根據各家車企釋出的資訊,包括奔馳、寶馬、奧迪、沃爾沃等等在内,外資豪華品牌将在今年密集推出10多款新車。不過從已經釋出的産品資訊來看,它們的勝率普遍不大。
這很容易了解,多數外資公司的新能源車還停留在油改電或者更換了動力總成的交通工具層面上,他們很難了解中國使用者對于智能化裝備的渴求,以及在中國市場引領下,汽車正加速向移動智能終端蛻變。
正如沃爾沃一位離職的工程師所說:“我們已經量産的車相對于競品是落後的,正在規劃和開發的産品,等到幾年後正式量産的時候依然是落後的。”
以高合汽車為例,去年該公司首款車HiPhi X釋出時,一家德系汽車公司工程師評價說,該款車堪稱特斯拉和奔馳S級的結合體——電子架構對标特斯拉,配置對标奔馳S級。如果說當時的HiPhi X的特點是“三電”硬體拉滿,智能科技配置創造了新的功能和體驗,如今HiPhi X已經進化到使用者可自定義車内場景,将尚處概念化階段的智能家居完全移植到車内。
在近期推出的改款車上,高合HiPhi X将續航提高至650km,把17個揚聲器的Meridian音響下放到所有車型,副駕增加了19.9英寸娛樂大屏。在傳統車企上很難看到這種改變,因為年度改款車的核心目标通常是降低成本,而不是增加配置。
“我們現在看到的豪華車公司推出的電動車,都沒有跳出燃油車的定義,去重新建構新一代汽車産品的概念。正是因為沒有跳出燃油車的定義,從産品到營銷服務沒有創新,是以找不到賣點,找不到赢利點,也找不到需求。”捷豹路虎中國公司一名管理層人士說道。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衆多曆史悠久的豪華車企,在這一輪電動車的銷量爆發中大幅落後于高合、蔚來等中國本土新創公司。
今年2月,大衆汽車工會主席丹妮拉·卡瓦洛表示,大衆汽車在中國必須采取更積極的行動,進一步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以此收獲更多的市場佔有率,尤其要重點關注軟體領域。
“燃油汽車時代,中國汽車市場的産品、技術以外資導入為主旋律,用歐美使用者的喜好來覆寫中國使用者的需求。但是在智能電動汽車時代,汽車的電子消費品屬性越來越強,市場的引領和變革将從中國開始,由中國市場去影響全世界的市場。”一家新勢力車企研發高管向說道。
回到本文的主題,2022年奔馳、寶馬等豪華車公司将大舉進攻新能源車市場,它們會改變中國新創公司目前處于頭部的格局嗎?筆者認為不太會。
燃油車時代的競争可以說是大魚吃小魚,智能電動車賽道則是快魚吃慢魚。高合、蔚來、特斯拉等公司不僅在使用者洞察、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創新方面快人一步,在産品定義和供應鍊生态的重塑方面已經領先兩個身位。
在最近這一個産品周期,奔馳、寶馬等傳統豪車公司,面對的很可能是網際網路式降維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