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任務清單】成功的幼小銜接,隻需要完成這17個任務!

第一類任務

認識學前教育和國小教育的差別

這個任務其實是給家長的,尤其是目前已經畢業的準小一新生家長,要提早了解幼稚園教育和國小教育的主要差異,為孩子入學做好準備。

1

了解大班幼兒和國小一年級學生的差異

孩子從幼稚園大班進入國小一年級,身體、語言、認知、情感以及社會性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比如,身高長得很快,體重增加很多,更加能說會道,聰明點子更多,對人更有禮貌,獨立意識開始增強,學習能力有所提高。

2

了解幼稚園教育和國小教育的差異

幼稚園教育不論是目标、内容、形式,還是環境、師生關系、考評,都與國小教育有所不同。

幼稚園教育是寓教于日常活動之中的,是以遊戲活動為主要形式的,每個班級都有保育員和教養員,負責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而國小教育則不然,有嚴格的作息制度和課堂紀律,許多事情都要靠孩子自己去應對,孩子在校的主要任務不是遊戲而是學習,學期結束時還要參加各種考試。

兩個教育階段之間的較大差異,需要家長為孩子鋪路架橋,做好銜接工作。

【任務清單】成功的幼小銜接,隻需要完成這17個任務!

第二類任務

積極參加幼稚園的各種活動

如果您現在是小班或中班的家長,更要注意這些:

3

按時參加幼稚園的家長活動

尤其到了大班時,幼稚園和班級都會通過家長學校講座、家庭教育咨詢、家園小報、家長會、家長園地、家園聯系冊,向家長介紹有關孩子進入國小的一些準備工作,家長應該及時參加,認真旁聽、觀看、閱讀,并利用這些機會,向專家、園長、教師請教有關孩子入學的具體問題,不少幼稚園還會邀請已經升入國小的家長回來講講感受,這些都非常有價值!

4

主動參加幼稚園的參觀活動

大班下學期時,幼稚園、班級都會組織孩子參觀附近的國小,還會邀請家長一同前往。家長應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前往參加,以深入了解國小的校園設施、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國小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為自己在家裡對孩子進行相應的教育創造條件。

此外,大班下學期快要結束時,幼稚園、班級都會為孩子舉行隆重的畢業典禮,這對孩子來講十分重要,勝過逢年過節。屆時,教師也會邀請家長參與,家長應該抽出時間來觀看孩子的活動,最好還能和孩子一起活動,幫助孩子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使孩子學會感謝老師的關心和教導,感謝小朋友的友愛和合作,進而為孩子轉向國小的新生活做好心理準備。

第三類任務

把握家庭教育的各種契機

在家庭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教育孩子的機會,家長要善于發現并把握生活中的教育,為孩子順利進入國小做好各種準備。

培養孩子迫切的入學心情

5

鼓勵孩子,讓孩子期盼上國小

為了使孩子期盼着早點上國小,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從正面鼓勵孩子。比如,對孩子說:“喲,你的褲子又短了,人又長高了;你的鞋子又小了,腳又長大了,你真的就要成為一名國小生了,恭喜你”、“我發現你現在變得很能幹了,真像個國小生,祝賀你”。

千萬不要從反面去刺激孩子,比如對孩子說:“你再不聽話,上國小了,就會有老師整治你。”這樣會使孩子害怕上國小,不願意上國小。

【任務清單】成功的幼小銜接,隻需要完成這17個任務!

6

利用日常生活物品,适時地教孩子

比如,在家裡的挂曆或台曆上,标出孩子上學的日期,如9月1日,每天和孩子一起進行倒計時,算一算離上國小還有多少天,既可以豐富孩子的數學知識,又能激發孩子入學的心情。

7

實地考察國小

家長可以帶孩子到附近國小的門口去看看國小生上學、放學的情景,教孩子認讀國小的校名、門牌号,認識國小附近的建築物、公共汽車站,以發展孩子的空間知覺,增強孩子對國小的感性認識。

8

陪孩子玩國小生的遊戲

家長還可以在家裡和孩子一起玩“國小生上學”的遊戲,先由爸爸、媽媽來扮演“老師”和“學生”,用“老師好”、“同學們好”、“起立”、“請坐下”等語言進行對話表演,然後由孩子來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使孩子知道怎樣才能做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國小生。

9

和孩子講自己的國小故事

讓孩子看看自己上國小的照片,使用過的書本、文具和書包等,使孩子覺得:我也要像爸爸、媽媽一樣高高興興地上學去。

激發孩子濃厚的學習興趣

10

給孩子樹立愛讀書的榜樣

孩子好模仿。家長一方面要在家裡給孩子樹立熱愛讀書看報的榜樣,另一方面還要常帶孩子到圖書館、書店去,讓孩子目睹别人看書學習的情景,再給孩子一點零錢,指導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書,自己排隊付款購書。此外,還可以帶孩子走親訪友,讓孩子看看小哥哥、小姐姐是怎麼學習的,用同伴的良好行為來影響孩子。

【任務清單】成功的幼小銜接,隻需要完成這17個任務!

11

經常給孩子講故事

家長可以給孩子隻講故事的開頭和中間部分,結局讓孩子自己去看圖書,尋找答案,再讓孩子在家裡做“故事大王”,把整個故事講給全家人聽。孩子喜歡新奇、鮮豔的東西。家長可以用漂亮的圖書、文具、書包激發他的學習興趣。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12

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

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家長要為孩子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

當孩子看書、寫字時,家長一方面不要讓孩子看到、摸到與學習無關的東西,不允許孩子一邊看書一邊吃零食、一邊寫字一邊玩玩具。

另一方面不要讓孩子聽到與學習無關的聲音,不允許孩子一邊看書一邊看電視、一邊寫字一邊聽收音機,使孩子明白學習時要專心的道理,以培養孩子聚精會神的好習慣。如果家庭住房較大的話,可為孩子準備一間小書房或一個學習區,用孩子的名字來命名,并和孩子一起布置這個小天地,以消除各種不良因素對孩子學習的幹擾。

提高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13

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自己穿脫衣服、入睡、整理床鋪的能力。如果孩子單獨睡覺時害怕黑暗,家長可為孩子準備一個調光台燈,在孩子剛上床睡覺時,把燈打開,讓微光陪伴着入睡。

14

培養收拾物品的能力

家長還要重視培養孩子自己整理圖書、文具、書包、書桌、書架的能力,使孩子能獨立生活和學習。

15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決策力

當家裡有客人來訪時,家長可鼓勵孩子為客人開門、端水;當家長帶孩子外出到超市購物時,可讓孩子做向導,提出先到哪個區域去選擇物品,允許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東西,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決策力。

16

經常和孩子玩“詞語接龍”遊戲

為了使孩子能掌握獨立上學的各種有用資訊,家長可利用飯前飯後的時間,和孩子一起玩“詞語接龍”的遊戲。首先,可把有關國小生生活的詞語融入其中。比如,當家長說“綠領巾”時,啟發孩子說“紅領巾”;當家長說“校徽”時,指導孩子說“校服”;當家長說“老師”時,引導孩子說“同學”;當家長說“上課”時,指導孩子說“下課”;當家長說“要發言”時,要求孩子說“先舉手”。

17

啟發孩子聯想家庭居住環境的詞語

例如,當家長分别說出“小區”、“路名”、“門牌号”、“電話号碼”、“手機号碼”時,啟發孩子一一說出家庭所在小區的具體名字、路名、門牌号、電話号碼以及爸爸、媽媽的手機号碼。再次,可以把有關交通規則的詞語融入其中,比如,當家長說“綠燈”時,啟發孩子說“行”;當家長說“紅燈”時,要求孩子說“停”;當家長說“交警”時,指導孩子說“行人”。

幼升小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轉折點,家長要引起足夠重視,從能力、習慣等各個方面為孩子做好幼升小準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