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慧學星|避免孩子沉迷網絡,需從3方面着手建立良好的數字家庭環境!

2020年伊始,在英國《自然》雜志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中,數名科學家建議開展“人類螢幕組計劃”。這一倡導的背後,凸顯了科學家們對電子螢幕影響兒童發展的隐憂。

早在2014年,德國頂尖腦神經學家、哈佛大學教授曼弗雷德·施皮茨爾(ManfredSpitzer)的《數字癡呆化:數字化社會如何扼殺現代人的腦力》指出,目前德國國小入學新生中的多動、暴躁、孤僻、記憶力差等問題,與數字時代之前的孩子相比有了明顯增加,并且他強調,與數字産品接觸,孩子很容易産生各種自我管理問題以及學習障礙。

現在的很多家長,為孩子使用手機的問題頭疼,父母千防萬防卻還是敵不過電子裝置對孩子的吸引力,甚至出現因禁止玩手機導緻孩子自殺的極端情況,電子裝置管理在兒童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研究中心調研組曾對超過11萬個家庭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最終編寫成《大陸未成年人數字化成長及網絡素養狀況研究報告》。《報告》顯示,青少年沉迷網絡遊戲,往往是因為親子關系存在四類問題:一是“不了解”,即父母不了解孩子在網上幹什麼;二是“差關系”,即父母線上上和線下都沒有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三是“缺引導”,即父母放任孩子玩手機或電腦,沒有在時間和内容等方面進行必要的約定引導;四是“壞示範”,即父母自身也是個沉迷網絡的“低頭族”。而這四點,都凸顯了一個問題——孩子所處的數字家庭環境較差。

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他們與資訊時代共同成長,必然會面臨電子裝置的“誘惑”,如果父母能給孩子們創造一個良好的數字家庭環境,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确的電子裝置使用觀念,讓孩子不為網所困,也能夠預防兒童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

慧學星|避免孩子沉迷網絡,需從3方面着手建立良好的數字家庭環境!

有張有弛——理性看待電子産品

營造一個良好的數字家庭環境,家長自己首先要做到理性看待電子裝置,一味地禁止隻會使孩子“神秘化”電子裝置,更加想看看裡面有什麼好玩的。生活中可以讓孩子接觸電子裝置,但是需要家長限制時長。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需求和能力是不一樣的,在設定時間時應該考慮孩子的發展特點。例如,對于2歲以下的孩子,我們應盡量避免孩子接觸電子裝置;對于2-6歲的兒童,盡量讓其每天隻看一小時的高品質節目;6歲以上的孩子接觸電子裝置的時間可以随着年齡增長适當放寬,但也應限制在2小時以内。

在時間上制定了電子裝置使用的規則後,我們還需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确的“裝置觀”,這就需要家長平時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例如,給孩子适當科普“資訊繭房”“大資料推送”等概念,讓孩子明白為什麼電子裝置能夠快速吸引自己,并讓孩子理性看待網絡上的資訊,警惕電子裝置的陷阱。更重要的是,家長要主動為孩子提供其他的活動,比如和孩子一起踢球、畫畫、外出野營等,将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轉移到線下的生活。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家長不應該把電子裝置使用作為給孩子的獎勵,也不能用它來安撫孩子情緒,這樣會讓孩子在潛意識中把電子裝置當成好東西,導緻管控失效。

有序有度——建立電子裝置使用家庭公約

忽視電子裝置對孩子的影響可能會引起失控,而一味地控制卻又容易招緻反抗,是以我們需要制定一套架構和規則管理孩子使用電子裝置。從時間、空間兩方面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電子裝置使用的規範,例如,規定每天可以玩手機的時間段,并設定專門的遊戲、學習區域,孩子每天使用裝置的時間和空間的固定,幫助孩子離開固定時空後能夠在心理上迅速脫離。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公約不隻是針對孩子,家長同樣需要遵守。或許有家長會認為成人有自制力,管好孩子就行了,殊不知自己的行為往往是孩子電子裝置使用習慣差的誘因。處在成長過程中的孩子雖然判斷力和自制力不夠,模仿能力卻特别強,父母在家中經常玩手機必然會起到不良的示範作用,特别是如果父母因為用手機而忽視了孩子,還會使孩子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親子間的科技幹擾(因使用電子裝置而導緻的互動非自然中斷的現象,例如父母在和孩子玩耍時用手機,或是一邊回複消息一邊回答孩子的問題)會使孩子出現明顯的消極情緒增加、注意控制能力下降、自我厭惡和孤獨感增加等問題,同時孩子還會因為缺少父母的關注轉而從網絡世界尋求心理滿足,增加手機成瘾和網絡成瘾的風險。是以,要想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數字家庭環境,父母自己需要先修煉,并且在與孩子互動時要放下手機,全身心、高品質地與孩子溝通玩耍。或許很多家長因為工作等原因無法避免科技幹擾,但在幹擾開始之前或結束之後,我們可以跟孩子解釋一下,爸爸媽媽先看手機不意味着手機比你重要,隻是現在不得不先處理一些突發狀況。

有益有趣——參與孩子的網絡生活

網際網路和電子裝置越來越普及,這把雙刃劍在不同家庭中效果是不一樣的。如果父母有能力、有時間指導孩子接觸網絡世界,那麼孩子大機率會獲得一些益處,但如果沒有,孩子在資訊資源上可能就會相對落于下風,甚至被網絡上的不良資訊所誘導,這種數字鴻溝極有可能加大兒童之間的發展差距。是以,家長不要隻是限制孩子使用電子裝置,最好自己能夠參與其中,當孩子在使用電子裝置時,可以和他們一起玩,邀請他們介紹自己喜歡的内容,這樣既有機會指導孩子的使用“禮儀”,還能與孩子互動。

家長也可以引導孩子利用電子裝置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孩子用裝置去做一些創造性的活動,例如做PPT、查閱地圖、做動畫等,當孩子體驗到電子産品隻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工具時,注意力就不會隻是集中在娛樂性質的軟體上。

面對各種電子裝置,我們大可不必做數字時代的恐慌者,良好的家庭環境仍是抵禦一切成長風險的最有力武器,家長們需要重視對數字家庭環境的改善,幫助孩子更好地與資訊時代共同成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