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軟睿馳總經理曹斌深度解析“軟體定義汽車”的底層邏輯

新造車所謂颠覆性革命的實質是什麼?軟體定義汽車該如何了解?汽車軟體生态是森林還是草原?跨越時間與多款車型的OTA等更新,到底有多難?如何建構可脫離特定車型的軟體架構?近日,東軟睿馳汽車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斌在《趙福全研究院》節目中,深度解析“軟體定義汽車”和“軟體生态”的底層邏輯,分享了自己對于行業的獨到觀點。

東軟睿馳總經理曹斌深度解析“軟體定義汽車”的底層邏輯

圖檔來源:東軟睿馳

如何了解“軟體定義汽車”?

随着新一輪科技革命,特别是數字化技術的快速發展,“軟體定義汽車”成為汽車産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産品功能複雜到一定程度之後,不得不選擇的一條路徑。如同曹斌此前在談論相關話題時所說,“軟體定義汽車”趨勢正在漸進式發展成為必然,“就像水下的冰山,之前是浮出一個山尖,現在整個形态已經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軟體定義汽車”的主語是車企:“軟體定義汽車”指決定汽車主要功能和性能的手段發生變化,比如可以通過調整相關軟體來改變汽車的駕駛性。從這個意義上講,“軟體定義汽車”的主語并不是軟體,更不是軟體公司,始終是車企。

軟體定義汽車代表兩個演變方向:一是硬體,即硬體未來在汽車上要怎樣發揮作用。二是軟體,既然整車無法依托硬體建構差異化的汽車産品,軟體自然要發揮更大的作用。當各種硬體不同的總成、子產品都标準化以後,就可通過中央控制器裡運作的軟體來實作更高等級的整車智能,類似于多個APP在手機上運作的效果。

汽車軟體的三個分層:即基礎層、中間層和上層應用。第一,基礎層軟體要與晶片等硬體連接配接和互動;第二,中間件會越來越成熟,并與相應的管理工具和适配服務等組合,最終形成一套被廣泛應用的标準化軟體;第三,着力打造上層應用,進行針對性開發。

軟體需要“陽光、土壤和水”:如果将軟體比作一棵樹苗,陽光是其應用,應用越多越廣,樹苗就越健壯,這是軟體成長的外在動力。土壤和水則是企業的組織與開發團隊、技術Know-how等,這是軟體成長的内在動力。

硬體标準化:汽車産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在“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隻有通過軟體對标準化硬體的定義和調用,才能實作汽車産品之間的差異性,與此同時,實作軟硬體解耦才能讓“軟體定義汽車”的價值得到充分彰顯。為此,整個行業應當盡早達成共識,朝着軟硬解耦的方向共同努力,緻力于形成更加清晰、精細的産業分工。

軟硬解耦是必然所趨:軟硬體解耦的目的是讓供應商的軟硬體開發工作可以和車企的整車開發工作同步并行。車企需要供應商提供與軟體解耦的标準化硬體,然後基于自身對汽車的了解,通過軟體組合和調動不同的硬體來打造獨特的産品。

硬體标準化助力車企OTA更新:為了降低OTA更新的複雜度,企業必須努力實作硬體的标準化,包括域控制器内晶片特性的定義也要标準化;同時必須搭建面向未來、可延續的硬體架構平台,這樣才能為軟體的疊代更新提供基礎保證。

基于行業共識,推動生态搭建

随着“軟體定義汽車”進入深水區,汽車技術生态将會有更多的參與方和創新者加入,行業分工将愈發清晰,并且呈現出互相交織的網狀結構。隻有行業夥伴協同創新、共同建構軟硬融合的産業生态,才能讓智能網聯汽車産業越走越寬、越走越快、越走越遠。

手機開發者生态像草原,汽車開發者生态像森林:汽車開發者生态是由企業構成的、相對有組織的生态,像一簇一簇的森林。相比之下,手機開發者生态像草原,軟體有大有小,參與者數量龐大。是以,森林的競争要比草原的競争更激烈,同時也更容易形成某種秩序。

打造“軟體先行”的開發模式:即在整車架構平台上,先使用軟體建構出一款車,這款車的關鍵硬體部件已完全抽象化,成為可供軟體調用的接口;其次,基于此來開發控制車輛行為模式和關鍵功能的軟體;最後,将這些軟體與硬體進行并行的适配調試,進而形成不同的産品功能和性能。

軟體供應商将成為車企的“伴生式”夥伴:幫助車企搭建核心軟體團隊、設計軟體架構,共同探讨長期發展方案,一起推動跨車型、跨部件的軟硬體解耦,建構面向抽象化硬體的新型軟體開發體系,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模式。

目前,在智能網聯汽車快速發展的浪潮中,東軟睿馳正圍繞軟體和生态展開密集布局。

基于自主研發的基礎軟體平台産品-NeuSAR及相關開發工具,東軟睿馳推出的行泊一體域控制器和通用域控制器幫助OEM實作原型的快速開發,降低研發成本投入,提高功能開發效率。同時,東軟睿馳自主研發的車雲協同服務平台為 OEM 提供全棧式 SDV 解決方案,持續打造車雲一體的服務生态,以技術驅動服務全面更新,推進整車智能化的能力,提升使用者的駕駛體驗。

可見,從技術到生态,東軟睿馳正圍繞“軟體”展開密集布局,毫無疑問,這将進一步加速“軟體定義汽車”概念的切實落地,助力汽車産業建構智能汽車發展新生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