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9%旁觀者不懂抑郁的痛!學霸的女兒十六了,休學一年患了抑郁

女兒十六歲了,以前妥妥的學霸,

已經休學一年了,患了抑郁症,怎麼辦?

99%旁觀者不懂抑郁症的痛

魯迅說:“人的悲歡并不相通。”

無論是哭聲、笑聲、吵鬧聲;無論是遇見、離别、再重逢。

于他人而言,隻是噪音或零亂的畫面。

因為你不是我,我不是你,是以你不可能會懂我,我也沒辦法去了解你。

深以為然。

《奇葩說》中,一位以語言毒辣而出名的辯論選手,曾受到過網友“鋪天蓋地”的攻擊。

她曾試圖按照網友們的“提議”改變自己,卻收效甚微。

最後一場辯論賽,她表現失利面臨淘汰,在退場前她終于忍不住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我犀利,你說我尖酸;我溫柔,你說我失去鋒芒;我講段子,你說我綜藝化;我說真事,你說失去了自我。”

她悲傷道:“我終于可以好好地崩潰了。”

導師高曉松勸慰道:“我了解你,但你那不算什麼,我們被罵得比你慘多了。”

旁邊的蔡康永馬上打斷了他:“你這是站着說話不腰疼。你不能跟痛苦中的人講,你那個不痛我這個才痛。”

對于女兒患上抑郁這個問題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您不了解你女兒面對的是什麼?

無法感同身受

“結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種解脫”

“自己活在世上是多餘的人”

是抑郁症患者常有的心裡獨白

消極悲觀的、自責自罪的、缺乏自信心乃至于自殺的極端想法。

經常聽見有家長和我說:

小孩子懂什麼,哪有那麼多難過?

之前都一直好好的,沒發現他有什麼異常,怎麼突然間就抑郁了呢?

他們這一代一比我們幸福多了,真不明白現在的孩子怎麼回事?

因為在成人的眼中,孩子是無憂無慮,沒有煩惱的。殊不知孩子其實是非常敏感的,他在用他的心感覺着身邊發生的這些事。

但是孩子不會自我調節,不懂得如何正确釋放自己的情緒,如果不及時疏導,很容易導緻嚴重的後果出現。

99%旁觀者不懂抑郁的痛!學霸的女兒十六了,休學一年患了抑郁

Nikki Webber 是一名黑人女性。

她從小也被教育,千萬不能對别人展露脆弱。是以,在她被診斷為抑郁症後,她一度不承認這個事實,覺得自己脆弱,情緒低落,扛不住壓力,是件十分羞恥的事。

99%旁觀者不懂抑郁的痛!學霸的女兒十六了,休學一年患了抑郁

直到有一天,媽媽給她打了一個電話說,她18歲的侄子自殺了。

那一刻她才知道, 原來侄子得抑郁症很多年了。可是兩個人關系那麼好,他卻一次都沒有提過這件事。

Nikki有點自責,如果她當時敢表露自己也患了抑郁症,如果她當時多問問侄子......

父母一味地忽略,隻會永久挫傷孩子自尊心,讓他内心自卑又冷漠,相信自己真的一事無成,甚至以悲劇的方式得到解脫。

是以,她決定站出來,告訴大家:

你們都被“堅強”害慘了。

99%旁觀者不懂抑郁的痛!學霸的女兒十六了,休學一年患了抑郁

總以為一個正常的人,必須駕馭情緒,是以一旦負性情緒出現,下意識就會逃避,否認,自責。

甚至,來自家人,朋友的嘲笑和不解,朋友圈裡清一色的“戒掉情緒”,會讓你覺得真的是自己做錯了。

但Nikki說,不是的。

如果我們連自己的人性都否定了,那就會成為空心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填滿内心的空白。

撐不下去的時候,尋求幫助,真的沒什麼大不了。

但是孩子由于年齡小,閱曆少,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需要家長的細心觀察、正确教育和耐心引導。

99%旁觀者不懂抑郁的痛!學霸的女兒十六了,休學一年患了抑郁

造成抑郁的原因

青少年抑郁如此高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1、抑郁的孩子來自于一個生病的家庭

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或者殘缺的家庭結構,都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壓力,導緻孩子心靈受傷。

無休止的争吵、父母離婚或者父母去世、長時間和孩子分離都會對孩子造成難以磨滅的傷害。

父母不懂管理情緒、不懂尊重孩子、動不動朝孩子發火、強迫控制孩子、經常否定漠視孩子,都會讓孩子形成自卑心理,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如果不及時疏導孩子,孩子甚至會認為父母争吵或者家庭悲劇是自己造成的,都是自己不好,對父母無力反抗,把情緒壓在心裡,進而出現抑郁狀況!

99%旁觀者不懂抑郁的痛!學霸的女兒十六了,休學一年患了抑郁

2、經曆重大變故創傷

經曆過重大生活變故或者事故的孩子,很容易出現抑郁症狀。因為孩子的身心還不具備心理調節能力,經曆強烈的刺激,會對孩子的内心造成巨大的陰影。

我們看香港電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當孩子經曆過車禍,火災或者一些暴力事件後,醫院第一時間都會派出心理醫生對孩子做心理疏導,以免孩子内心受到創傷!

99%旁觀者不懂抑郁的痛!學霸的女兒十六了,休學一年患了抑郁

3、外界環境因素

如果孩子長期處于受到歧視、虐待、校園暴力或者家庭冷暴力等環境中,孩子會産生強烈的抑郁症狀。

或者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管教過嚴,導緻超出了孩子能力範圍,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最終無法承受過重的心理壓力,導緻消沉,情緒低落。

99%旁觀者不懂抑郁的痛!學霸的女兒十六了,休學一年患了抑郁

抑郁症的訊号

據調查研究表明,大陸目前約有20%的兒童出現抑郁症狀,其中4%為需要接受臨床治療的重症抑郁!

而這組數字還在快速上升。

對于青少年而言,抑郁症已成為自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雖然兒童抑郁症最有可能發生在青少年中期,但它可以從任何年齡開始。

你的孩子可能沒有語言來了解或解釋抑郁,如果你看到這些症狀,請及時和孩子溝通,必要的時候需要心理醫生的介入。

1、對父母暴怒

處處跟父母對着幹,無端對父母發火,辱罵父母,一點小事不順心就容易發火,較嚴重的表現為夜不歸宿,打砸物品,厭食甚至逃學。

孩子處于非常無助或沒有自體感狀态下,暴怒往往是一個人心理結構比較不穩定的表現。

這時呈現出來的暴怒,是一個小嬰兒沒有得到滿足時的暴怒。

99%旁觀者不懂抑郁的痛!學霸的女兒十六了,休學一年患了抑郁

2、自我封閉

放學和周末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不出門,不和同學交往,生活中沒有朋友,有時候飯也不吃,父母敲門嫌父母煩,回家幾乎不跟父母交流,父母問話幾乎不回應,有時候昏睡一整天。

3、長期的消極情緒

經常表現出負面情緒和自卑情緒,表達對生活的失望,厭惡自我。

比如,說自己一無是處,對中考和高中表現出極大地自卑心理,不時向父母抱怨自身的缺陷,埋怨父母,說一些消極厭世的話。

99%旁觀者不懂抑郁的痛!學霸的女兒十六了,休學一年患了抑郁

4、成績突然下降

孩子原本成績優異,卻最近一段時間突然大幅度下滑,對學習也提不起興趣,原因并不是學習本身出了問題,而是孩子心理有了較大問題,家長需重視。

5、身體暗示

孩子身體上出現不适,頭暈、胸悶、惡心、四肢乏力,體重下降、嗜睡或者失眠,這些症狀如果去醫院檢查不出什麼疾病,就不是身體疾病,而是心理疾病導緻,最有可能的就是抑郁症。

家長要重視,出現這種情況,不少父母認為是孩子體質差,該好好鍛煉一下,這大錯特錯!

6、遲鈍的表情

孩子的眼睛沒有神采,面部表情較少,肢體動作也很少。

7、自殘傾向

為了一點小事大發雷霆,摔東西,自殘,這就不是孩子性格脾氣的問題了,家長要注意,孩子一旦出現自殘行為,首先做的不是要責備孩子,要耐下心來,問清楚原因。

家長要明白,孩子要是出現了嚴重的自殘傾向,心理上一定出了問題,很多抑郁症患者最開始就是出現自殘行為,最後走上了自殺的不歸路。

99%旁觀者不懂抑郁的痛!學霸的女兒十六了,休學一年患了抑郁

當然,100個人可能會有100種不同的症狀,每一個抑郁症背後的根本精神動力可能是非常不同的,落實到每個個體可能是非常不一樣的。

但不管是哪一種,家長們要對它引起足夠的關注,進而在孩子情緒異常的初期就給予及時的幫助。

抑郁症的預防

1、營造融洽的家庭氣氛

父母應該為孩子營造溫馨融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關愛。父母要避免争吵,或者不要當着孩子的面争吵。

在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一般會比較樂觀,性格好,積極向上。

99%旁觀者不懂抑郁的痛!學霸的女兒十六了,休學一年患了抑郁

2、帶孩子去探索生命中的樂趣

培養孩子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興趣。放假的時候帶孩子到處遊玩,回歸大自然,一起騎車,爬山,踢球。愛運動的孩子大部分都樂觀向上,陽光開朗。

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可以在周末的時候邀請小朋友一起玩,或者幾家人一同旅行。讓孩子不斷發現生命中的各種美好。

3、培養孩子不怕困難的勇氣

當孩子處于低谷的時候,父母的鼓勵對他是最重要的。

當孩子遇到挫折失敗,家長不要置之不理,不要打擊,不要冷嘲熱諷,而應該給予積極的開導和鼓勵。教會孩子克服困難,不被困難打倒。

讓孩子在失敗的時候勇敢地接受失敗,保持冷靜,想辦法再次赢得勝利,而不是一蹶不振。

4、教會孩子去接受情緒和事實

當面對家人離世或者重大變故的時候,要了解孩子,多陪伴孩子,多開導孩子,而不是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是以無所謂。不要故意去避免談論,要消除孩子的疑慮。

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他表達出來。學會了解聆聽孩子,成為孩子可以信任和傾訴的對象。

讓孩子學會做情緒的主人,用有效的方式去抒發情緒。

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僅僅要重視孩子的身體成長,也應該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長。

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在未來的社會中,未來的成長中才會更堅韌,更容易适應,才有更好的發展。

要做好一個父母不容易,需要有足夠的責任感、強大的内心、開明的智慧和博大的愛……這些都需要後天的學習。

從充滿創傷的家庭走出來的人難以做一個好父母,因為他在自己的家庭沒有學會如何去愛。隻有重新療愈自己,學會如何去愛,才能避免給孩子帶來家族重複性的創傷。

99%旁觀者不懂抑郁的痛!學霸的女兒十六了,休學一年患了抑郁

防範于未然!

輕度抑郁症的人,多半會有這 5 句“口頭禅”

清晨醒來,第一反應,不再是期待新的一天開始,而是覺得痛苦,甚至根本不想面對。

好不容易掙紮着起床,卻感覺渾身無力,做什麼都沒有意義。

不想說話,不願社交,好像很久都沒開心過,總是因為一點小事讓自己陷入悲傷和絕望中。

如果有以上這些表現,很可能得了一場“情緒感冒”——輕度抑郁。

輕度抑郁的人,容易感到心情低落,疲憊無力,悲觀厭世。

啊啊孔子說,“棄老而取幼”,不管老人,隻在意小孩子,“家之不祥”。現在全世界都不強調孝道,老人很可憐,都在養老院,然後小孩子越來越嚣張,變小皇帝、皇太後了。而且一個家沒有孝道承傳,這個家鐵定要敗掉,是以家不吉祥。而很可貴,我們中國通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強調子女要盡孝道。這在全世界沒有這樣立法的。從這些征兆可以看得出來,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隻要不強調孝道,全人類沒有前途。為什麼?因為孝是愛的原點。人都不懂得夫妻的話,他怎麼可能人生會幸福?人類怎麼可能會有未來?可是愛的原點又是孝,孝是根,德行的根本。百善孝為先,沒有孝道,這個家就要敗喪下來了。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就是敬老、愛老、尊老。從夏商周這個傳統一直傳了幾千年,但是現在這一點做得不好。我們要了解,老人對家庭、對社會奉獻了一生,不尊重老人叫忘恩負義。沒有老人,哪有子孫?沒有老人的努力,哪有現代的成就?再來,老人有非常豐富的人生智慧跟經驗,是以尊重老人的人,就能承傳這些寶貴的智慧跟經驗。而且人老是修來的福報,他能修得長壽就值得我們尊重。是以人的福田分三種,都可以教給我們的孩子。恩田、敬田、悲田。我們感恩老人奉獻一生,念他的恩。我們尊重老人,再承傳他的智慧經驗。一個人交的朋友都比他大很多歲甚至大一倍兩倍,這樣的人一定比同年齡的人成熟,大家可以仔細去觀察。是以恭敬心得大福報,傲慢、輕慢老人折福非常大。我們常說,一個家庭就是一棵大樹,爺爺奶奶是大樹的根,父母是枝葉,孩子是果實。果農都是在根上施肥,在果子上打藥!隻有在根上施肥,果子才能有足夠的營養。在果子上打藥,才能防止果子長蟲子。我們對老人要多關愛,對子女要多教育。一個人在孝養父母之時,自己的兒女也看在眼裡,父母以身作則孝敬尊長,就是孩子成長最好的榜樣。孩子是通過父母的行動,懂得孝的。一個家庭裡,如果父母孝順老人,那麼孩子就會孝順父母,一家人就能和和美美。中國人常講,百善孝為先。孝是善良的第一步,一個人對父母保持感恩,學會去愛他們,在此基礎上才能更進一步去愛别人。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親人都不愛,那這個人也絕對不會對别人善良。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所有中國人修養品德的第一步,學會善良的第一步。孝是善的原點,是德行的根本,沒有孝,這個家庭就離敗落不遠了。有事此心不亂,無事此心不空。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人生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皆系于心,心若安然,又有什麼是真正過不去的呢?心如蓮花不着水,又如日月不住空。身在紅塵之中,事來則應,事過則無。有所為,或有所不為,心态都平和、靜定,如蓮花一般潔淨、淡雅,不為誰開不為誰落,如日月一般自在、光明,平等無礙。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靜心,用豁達釋放糾結的過去,用坦然迎接不可知的未來。讓心靜下來,你才能讀懂自己、随緣安然。靜心,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修煉。物随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不要強求那些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學會适時的放棄。生活中,一個好的心态,可以使你樂觀豁達;可以使你戰勝面臨的苦難;可以使你淡泊名利,過上甯靜快樂的生活。人往往把自己看得過重才會患得患失,覺得别人必須了解自己。其實,人要看輕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換位,才能心生快樂。所謂心有多大,快樂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别人的嘴我們無法去控制,但我們可以抱一顆淡然的心去看一切紛擾。心靜才能聽到萬物的聲音,心清才能看到萬物的本質。沉澱自己的心,靜觀事态變遷。與人相處,需要講究方式方法。有些事,需忍,勿怒;有些人,需讓,勿究。生活不是戰場,無需一較高下。生活正是道場,曆境修心。人與人之間,多一份了解就會少一些誤會;心與心“不要征服對方”這是夫妻最重要的問題!征服,是夫妻之間經常發生的事情,談論誰是對的,追究誰是錯的!讨論誰傷害了誰,誰過分了!這些,都是大忌。好夫妻,永遠都在互相裝傻,就是護短!能夠護短的,才是真愛!愛啊,别為難對方,别挑剔對方,别指責對方!傻傻地一路相伴。傻,是因為已經決定了,認定了,就沒有什麼需要再了解、再知道,再改進,再完善的!有進步,接受,沒有,也接受!愛,就在那裡!一輩子,能夠有一個人,好好相愛,多美啊!别去破壞,多大的事情都不值得你去破壞。不要在相愛的人身上動小聰明,動你的精明!要就動你的心。永遠不對夫妻說假話!永遠不去做破壞氣氛和心情的事!男人有脾氣正常,但男人的脾氣可以對天發對地發,卻不可以對老婆發。因為不管你心情好壞,别人都可以轉身離開,卻隻有夫妻要陪着你,陪你度過心灰意冷,度過意氣風發。這一生你會得到很多失去很多,而陪你到最後的人卻隻有一個。天大地大,都不如身邊的女人大。每個人隻能慢慢領悟去學習,因為沒有多少人可以做好,是以别做隻會說不會做的人!夫妻同心,黃土變金。家事無對錯,隻有和不和,家和才能萬事興!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講理的地方是法庭。家是有根和有魂的,根和魂是由女人掌控。兩個人在一起久了難免會吵嘴,女人在氣頭上往往說出的話句句似刀,而那個肯留下來和你吵架也不想離開你半步的才是真正愛你的男人!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是愛,最強有力的武器是感動!吵不離,罵不散,打不走,才是愛真正的愛。當你嫌棄身邊的女人不夠漂亮,有沒有想過有很多男人都羨慕她對你這份死心塌地的感情。當一個女人把什麼都給你了,你該知足,她看上的不是你有多帥、多有錢,而是她已經做好了和你同甘共苦的準備。當你嫌棄身邊的男人不夠優秀,有沒有想過他沒天沒夜的努力就是為了讓身邊心愛的你有更優越的生活條件。當一個男人兩手空空肯為你去打拼,你該知足,他看上的不是你有多美、多性感,而是他不想苦了跟他的女人。在一起久了慢慢變成依賴,愛情慢慢變成親情,就算兩個人在一起沒有當初的激情,那請别忘了還有感情。當你想要放手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當初為什麼陪她\他走到這裡。在一起久了,就算沒有當時那麼相愛也要選擇相守,這些你們對彼此做到了嗎?女人懂相守,男人懂感恩,才是一輩子。之間,多一份包容就會少一些紛争。人生,快樂哪裡找呢?信仰裡有快樂,修行裡有快樂,服務裡有快樂,靜心裡有快樂。心無所求,心想他人,快樂就在我們的心裡!做人,簡單就好,生活,甯靜就好。無事此心不空,有事此心不亂,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古人講:一代做官九代冤。官做的好,是為子孫積累福報;做不好,把老百姓的東西占為自己,想留給子孫,這些非分的東西都是罪孽,子孫用了,反而損福報。是以一代做官九代冤。又說,如果為自己一家謀,就不要去做官,做官是為百姓謀,這也是天道無親。天道雖然無親,但唯親善人。你隻要廣積陰德,還是有用的。想要孩子能讀書的,就多做慈善,辦學校;想要孩子發财的,就要多救濟窮人;想要兒孫健康的,就多施藥。這就是唯親善人。再講到孝順也一樣。很多人很孝順,給父母買很多補品,買不必要的東西,甚至辦酒席祝壽。世人看來是熱鬧,其實是不孝,因為損了父母的福報。人家過個壽,就要殺生那麼多。民國時,有個老人死了,他兒子辦宴席三百桌,過幾天,老人家就托夢來說,本來我可以去天上好好享福的,但因為你殺孽過重,導緻我在地府審判,還出不來。可見,雖然花的是兒女的錢,但卻在損掉老人家的福報。父母花很多無謂的錢,也是損孩子的福報,這也是天道無親。是以不要給小孩慶生日,小孩能讀書,父母不要驕傲太早,到處宣揚。要對孩子嚴格一些,對他成長大有益處。過分浪費錢給孩子都損孩子福報,更何況很多人在公司裡頭浪費,甚至國家機關裡頭浪費,都是損福報的。很多人都想着輕松賺錢,卻不知道這也是在透支福報,不長久。我們要有自知福德淺薄,無福消受的概念。很多東西,别人給的起,但我們的福報不一定能用的起。明白了這個道理,人生就會少很多痛苦和煩惱!《人民日報》曾發文怒斥還在沉睡中的大學生:上課時,不是發呆、睡覺、就是玩手機,課餘生活隻有吃零食、看劇、沉迷遊戲。圖書館裡沒有你的身影,運動場你更是從不邁進去 職場上,這樣的人也同樣不在少數。上班時踩着點走進公司大門,下班前一小時就心不在焉。玩玩手機,刷刷微網誌,手裡的工作能拖則拖。實在拖不了就勉強自己加個班,但一定要發條朋友圈,問:“你見過深夜十二點的寫字樓嗎?”自我感動到不行,卻忽略了這本是白天早就應該完成的工作。“工作,不必認真,能應付上司即可;能力,不思進取,不被炒鱿魚就行;至于工資,隻要心懷夢想,總有一天會漲的。”這樣的人,不是真“佛系”,而是依然會羨慕别人升職加薪,卻拿着3千的工資,做着月薪5萬的夢。拿着父母血汗錢養老的年輕人有些人,二十多歲就開始養老了。一杯咖啡慢悠悠度過一整天,不再學習知識,看着别人加班工作,還要嘲笑一聲“傻子”,将安于現狀視為“知足常樂”。而可悲的是,有多少月薪三千,就心滿意足的人,過着“歲月靜好”的生活,卻是依靠父母提供經濟支援。根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的統計,中國目前有30%的年輕人依靠“啃老”生活,65%以上的家庭存在着“啃老”的現象。一些成年子女帶給父母的經濟壓力,甚至比他們未成年時更大。今年7月,武漢一位81歲的老人向社會求助,稱自己的兒子已經在家宅了很多年了,不肯工作。他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怕哪天離開了,兒子的生活就沒着落了。老人說,他每個月有五千多的終身俸,自己平日買藥和日常開支,也花不了多少,隻是因為小兒子的狀況,家裡日子過得非常緊張。而面對老人的擔心,兒子卻表現得很反感,甚至指責老人“多管閑事”。本該自立的年紀,不僅沒有能力給家人幸福,還要依賴父母才能生活。這些患了“精神癌症的年輕人”,心安理得地“啃老”,卻不肯為自己的未來奮鬥。可見的絕望未來不久前,一位已是兩個孩子母親的三十七歲女碩士在論壇發帖求職。她畢業于國内頂尖的大學,在外企工作近十年,因為部門關閉被裁員,隻能重新找工作。她的要求并不高,短期内月薪三千就可以。她在文章中這樣描述自己的工作經曆:做過科研合作管理,但隻是“打雜”;本專業的注冊證書沒考下來;考了個日語1級,卻不能口頭交流;英語還行,但也隻是考研時英語成績過得去很長時間過去了,還是沒結果。她說:“我承認我很失敗,沒有在這麼長的職業生涯裡磨砺好我的翅膀,是以現在才這麼凄慘。”有人評論:“在職場上混日子,遲早讓職場把你混了。”不進則退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所有成功的事業都是時間和汗水熬出來的,你偷過的懶,遲早會變成打臉的巴掌。最近,中年危機成了一個熱門話題。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行政管理教研室主任劉文軍認為,中年人容易被淘汰,主要是因為他們知識結構已經基本固定,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效率較低,轉型太慢。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在中年危機到來時一籌莫展,那些有一技之長的人,即使遭遇職場危機,也能輕松化解。蔡玉潔是一名一線生産工廠中的房間的技術員,在不到40歲的時候丢了飯碗。但她下決心重新出發,通過自學和參加教育訓練班,考取了會計和計算機相關資格證書。憑借這些新本領,她找到了一份會計工作。待遇甚至比原來還好。在企業從事員工選拔聘用工作的肖成萍說:“社會發展這麼快,企業也要不斷求新求變。如果平時沒有憂患意識,放松學習,不管年齡是大還是小,被淘汰都是必然的。”英國哲學家懷特海曾說:缺乏進取的精神,就意味着堕落。BBC根據劍橋大學研究者的資料分析了 365 種職業在未來被淘汰的機率,AI技術越來越發達,“電話推銷員”被機器人取代的幾率接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他們往往會把下面這 5 句口頭禅挂在嘴邊。如果你也經常說,就要注意調整心态了。

“我真是一個沒用的人”

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曾說:

“當一個人沉溺于悲傷時,會覺得這個世界是空虛的;而當一個人抑郁的時候,他會感覺到自己是空虛的。”

抑郁的人,會覺得自己毫無價值、一事無成。他們習慣用消極的眼光看待自己,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上,是以總是否定自己。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從小到大成績優異的阿靜,在努力考上了理想大學後,得了抑郁症。

盡管在外人看來她十分優秀,但是她對自己一直不滿意,甚至覺得自己是“沒用的人”。

在和心理醫生溝通後,她才突然明白,内心的痛苦源于媽媽最愛說的一句話:“你看看别人,再看看你。”

在“被比較”和“被否定”的環境中長大,讓她在心底埋下了自卑的種子。

抑郁的人,容易将自己的價值依附于别人的評價,在得到打擊和否定之後,他們慢慢開始覺得:我真沒用,我不值得被欣賞。

長此以往,走向情緒的抑郁。

99%旁觀者不懂抑郁的痛!學霸的女兒十六了,休學一年患了抑郁

“我最近總是睡不好”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抑郁症而失眠是怎樣的體驗?”

有位網友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昏昏沉沉的一個多月裡,每天看着淩晨兩三點街道的路燈,頭痛欲裂......

躺在床上翻來覆去,迷迷糊糊睡着,卻在一個多小時後醒來,反反複複,渾渾噩噩地等待時間度過。”

都說睡眠是治愈一切的良藥,但對抑郁的人來說,連入睡都覺得困難,能睡上一個好覺,是一種奢侈。

他們不是想太多,也不是不夠累、不夠困,而是已經很困很累了,閉上眼睛好幾個小時,意識依然清醒,就這樣熬過一個個失眠的夜。

如果你最近因煩心事而情緒低落,隻是三五天内出現失眠的情況,先不要有過多的心理負擔,嘗試調整自己的心态;

如果你長期有這類問題,請不要默默承受這些痛苦,去尋求專業的幫助,積極配合治療,這是走出困境的重要一步。

在這裡,給經常失眠的你,分享兩個“助眠小妙招”:

1. 睡前冥想法

找一個舒服的睡姿躺好,閉上眼睛,想象自己躺在湖面的一艘小船上,小船輕輕搖晃,眼前是一望無際的藍天,稍微能體會到一些眩暈感。腦海中一直回想這個畫面,不知不覺就睡着了。

2. “4-7-8”式睡眠呼吸法

用嘴巴大口呼氣後閉上嘴,用鼻子輕輕吸氣,在心裡默數 4 秒;然後屏住呼吸,默數 7 秒;再用嘴巴呼氣,持續 8 秒後,再回到吸氣步驟,把這套動作重複做幾次,慢慢你就會感覺到困意了。

“好累啊”

“我真的一絲力氣都沒有了,連呼吸都覺得累。明明什麼事情都沒有做,卻感覺到很累。”

許多抑郁症患者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其實,輕度抑郁症所感覺到的“累”,并不是體力勞動所帶來的的,而是一種從内心散發出來的無力感。

他們總是忍不住反複思考一件小事,或是反複琢磨一句話,習慣了用悲觀的角度看待事情,即便什麼都沒有發生,他們已經想到了最壞的結果。

在工作上,和同僚産生分歧,影響了工作進度,總覺得自己會被所有同僚讨厭;

在微信群中,發了一句話之後冷場,就反複琢磨自己的話是否有不妥,或是平時有什麼行為得罪了大家......

他們每天都在和大腦作鬥争,和自己的思想和恐懼作鬥争,為此感到心力交瘁。

99%旁觀者不懂抑郁的痛!學霸的女兒十六了,休學一年患了抑郁

“都是我的錯”

成功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然而抑郁的人卻感受不到。

當 Ta 成功了,會認為是運氣好;當 Ta 失敗了,卻認為都是自己的問題。

是以,他們常常處在愧疚和自責中,認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他們活得小心翼翼,生怕做錯任何事情,生怕連累任何人,内心卻還是不停地被愧疚占據。

“為什麼别人都好好的,隻有我變成了這樣,是不是都是我不好?”這是抑郁症的心聲。

我想告訴你,是抑郁情緒在作怪。它影響了你的判斷,讓你隻能看到自己的不完美,誤認為所有錯誤都是你造成的。但在别人看來,這些錯誤或許都和你無關。

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則新聞:

有一位人大高材生,在花一樣的年紀裡,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她生前,曾向姐姐抱怨過工作壓力過大。

她說過類似這樣的話:“最近工作經常出錯,感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對自己很失望。”

可是,她明明很優秀,曾經和她一起參加過實習的一位學妹說:“學姐是一個非常認真負責的人,有什麼問題問她,她都會幫我。”

工作上出錯,并不一定是她的問題,可她的責任心太強,把錯誤都攬在了自己身上,讓沉重的心理負擔壓垮了她。

一個抑郁的人,習慣自我攻擊,不管發生什麼事,總是先找自己的原因,并是以産生強烈的自責感,讓自己被負面情緒所淹沒。

99%旁觀者不懂抑郁的痛!學霸的女兒十六了,休學一年患了抑郁

“好沒意思”

對抑郁的人來說,世界似乎隻有灰色,看不到生機,工作和生活也失去了意義。

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感覺索然無味。

曾經熱愛運動的你,突然變得懶惰;曾經喜歡逛街的你,現在連出門都不願意……

以前熱衷的事情,現在卻提不起任何興趣,做什麼事都沒有動力,這時候你就要當心了。

輕度抑郁的人,會失去活力,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不愛見人、不想說話、不願社交,在他們看來,什麼事情都“好沒意思”。

如果你也經常覺得“好沒意思”,沒關系,接受自己現在什麼事都不想做的狀态,并相信這個狀态隻是暫時的,等你從情緒裡走出來,就會發現生活依然美好,快樂也很簡單。

當自己狀态稍好一些的時候,優先做一些能讓自己獲得成就感的小事,慢慢找回生活的樂趣和努力的動力。

99%旁觀者不懂抑郁的痛!學霸的女兒十六了,休學一年患了抑郁

容易失眠,感到疲憊、自責,失去活力和興趣,這些都是抑郁的表現,但抑郁情緒有時候是可以靠自己戰勝的。

當一個人出現以上幾種口頭禅,不要過于擔憂和害怕,也不要對号入座,因為在生活壓力大的情況下,很多人都會産生負面情緒,直面情緒的問題,才能和它和解。

我建議,可以先嘗試以下兩種排解情緒的方法:

1.主動傾訴,尋找情緒宣洩的出口。把自己的壓力和煩惱告訴信任的人,傾訴完之後,你會覺得輕松許多;

2.和朋友一起聊聊天、用聽音樂、繪畫、寫作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盡量減少獨自待在房間的時間。

若你的抑郁情緒已經影響到了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也不要是以感到絕望。

因為抑郁症并不是“絕症”,請到正規醫院及時尋醫,或到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進行治療,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

也許你最近感覺不太好,不用太擔心,你隻是得了一場“情緒感冒”。

各位家長怎麼看?

讀後有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