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清照,原來你是這樣的“天下第一才女”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從古至今從未有人被稱為"天下第一才子",但有一位女詞人卻是公認的"天下第一才女"——她就是與"詩仙"李白、"詞帝"李煜并稱為"詞家三李"的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于一個非常開明的家庭裡,家人從未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點去勸阻她讀書,這也造就了李清照從小就是一個"放誕不羁愛自由的奇女子"。

李清照,原來你是這樣的“天下第一才女”

她一生創作詩詞無數,甚至被譽為"詞國皇後",她的詞,“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責,念國家大事。”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李清照的詩詞世界,了解一下她的故事。

李清照,原來你是這樣的“天下第一才女”

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解析: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擄走了徽宗、欽宗二帝,趙宋王朝被迫開始南逃,李清照也過上了颠沛流離的生活,這首詞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不是幾個字的精緻組合,不是幾個詞的巧妙潤色;而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态。

李清照,原來你是這樣的“天下第一才女”

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最難将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

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應該是李清照最廣為人知的一首詞。

靖康之變後,北宋滅亡,家人也在逃亡中不幸去世......

這一連串的打擊使李清照嘗盡了國破家亡、颠沛流離的苦痛。

訴說不盡的憂愁凝集心頭,無法排遣,于是寫下了這首《聲聲慢》。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是以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是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隻覺齒舌音來回反複吟唱,徘徊低迷,婉轉凄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

李清照,原來你是這樣的“天下第一才女”

題八詠樓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山千裡,氣壓江城十四州。

公元1134年,李清照避難于浙江金華,路過八詠樓時,登樓遙望南宋殘破的半壁江山,有感而作《題八詠樓》。

可這首詩的氣勢,實在不像一位正在逃難中的女子所作,更像一位征戰沙場、憂國傷時的大将軍。

詩的首句“千古風流八詠樓”,可謂寫盡斯樓之風流倜傥,筆調輕靈潇灑,比摹真寫實更為生動傳神。

次句“江山留與後人愁”緊承前句,意謂像八詠樓這樣千古風流的東南名勝,留給後人的不但不再是逸興壯采,甚至也不隻是沈約似的個人憂愁,而是為大好河山可能落入敵手生發出來的家國之愁。

對于這種“愁”,李清照在其詩文中曾多次抒發過。事實證明,她的這種“江山之愁”不是多餘的,因為“金人連年以深秋弓勁馬肥人寇,薄暑乃歸。

李清照,原來你是這樣的“天下第一才女”

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鬓華

病起蕭蕭兩鬓華,卧看殘月上窗紗。

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

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寫下這首詞的時候,李清照已經兩鬓斑白了,物是人非事事休。

但經曆了半生流離,滿身風雨,和命運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她反而活的越來越通透了。晚年的她,雖然經常卧病不起,但内心卻閑适了許多。

時而倚靠在枕頭上看會兒閑書,時而看看門外雨水拍打樹葉的景色,還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都令她心情愉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