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清照,原来你是这样的“天下第一才女”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从古至今从未有人被称为"天下第一才子",但有一位女词人却是公认的"天下第一才女"——她就是与"诗仙"李白、"词帝"李煜并称为"词家三李"的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非常开明的家庭里,家人从未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去劝阻她读书,这也造就了李清照从小就是一个"放诞不羁爱自由的奇女子"。

李清照,原来你是这样的“天下第一才女”

她一生创作诗词无数,甚至被誉为"词国皇后",她的词,“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李清照的诗词世界,了解一下她的故事。

李清照,原来你是这样的“天下第一才女”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解析: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掳走了徽宗、钦宗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开始南逃,李清照也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而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李清照,原来你是这样的“天下第一才女”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应该是李清照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词。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家人也在逃亡中不幸去世......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李清照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诉说不尽的忧愁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

李清照,原来你是这样的“天下第一才女”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山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公元1134年,李清照避难于浙江金华,路过八咏楼时,登楼遥望南宋残破的半壁江山,有感而作《题八咏楼》。

可这首诗的气势,实在不像一位正在逃难中的女子所作,更像一位征战沙场、忧国伤时的大将军。

诗的首句“千古风流八咏楼”,可谓写尽斯楼之风流倜傥,笔调轻灵潇洒,比摹真写实更为生动传神。

次句“江山留与后人愁”紧承前句,意谓像八咏楼这样千古风流的东南名胜,留给后人的不但不再是逸兴壮采,甚至也不只是沈约似的个人忧愁,而是为大好河山可能落入敌手生发出来的家国之愁。

对于这种“愁”,李清照在其诗文中曾多次抒发过。事实证明,她的这种“江山之愁”不是多余的,因为“金人连年以深秋弓劲马肥人寇,薄暑乃归。

李清照,原来你是这样的“天下第一才女”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写下这首词的时候,李清照已经两鬓斑白了,物是人非事事休。

但经历了半生流离,满身风雨,和命运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她反而活的越来越通透了。晚年的她,虽然经常卧病不起,但内心却闲适了许多。

时而倚靠在枕头上看会儿闲书,时而看看门外雨水拍打树叶的景色,还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都令她心情愉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