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少年心理咨詢:孩子極度厭學,通宵玩手機,家長該如何挽救?

青少年心理咨詢:孩子極度厭學,通宵玩手機,家長該如何挽救?

網友提問:

孩子十四歲,極度厭學,已經辍學并怎麼都不肯再回學校。無社交,抓到手機玩的話通宵不睡。怎麼挽救?

青少年心理咨詢師解讀:

心理咨詢是幫助孩子的一個很好方法,要幫助孩子,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為什麼厭學?厭學原因有很多,以下是幾種最常見的原因:

一、動機缺失

對學習沒有求知欲望,需要被動地在老師、父母的監督下完成學習任務,這是無動機;

認為讀書是苦差事,讀書無用論,對學習的認識消極甚至錯誤,這是負動機。沒有動機就沒有動力。

◎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師說,導緻動機缺失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有些孩子在學習上存在困難,對學習有挫敗感,甚至陷入習得性無助之中,感覺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有些孩子發現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都得不到父母的關注,學習的動機也消失了;

有些孩子遭遇家庭變故,内心被這些變故所充斥着,難以安心學習……

孩子的厭學情緒,一般而言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由輕到重,對學習的抵觸行為也跟着加重。

剛開始,可能是對學習有些倦怠,情緒低落,但在家庭或外界壓力下,還是會走進學校、走進課堂。

這樣的孩子在校學習狀态消極,學習效率低下,人也會變得煩躁不安,多思多慮,容易發怒,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看什麼都不順眼,對自己和别人都感到厭煩,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當厭學情緒逐漸加重,孩子會覺得學習沒有任何意義,學習并不能給自己帶來任何作用或好處,反而罷學會輕松好多,離開學校會是一種解脫。他就可能會從心底産生對上課和學習的厭惡情緒,出現被休學被退學等後果。

若父母發現孩子學習動機缺失,可積極反思,尋找根源,針對性幫助孩子獲得内在的動力。

若覺得打開孩子的心扉有困難,或不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安心學習,可及時尋求兒童心理咨詢師的幫助,讓孩子的内心少一些沖突,幫助孩子自由發展他的潛能。

青少年心理咨詢:孩子極度厭學,通宵玩手機,家長該如何挽救?

二、人際障礙

在現實的人際交往中,有人際障礙的孩子,常常會緊張,很容易感到挫敗和痛苦。而且面臨種種現實難題,這對他們而言是非常壓抑和絕望的。

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不善與人交際,沒有朋友,沒有活動,在學校的體驗很不好,感到非常孤獨、格格不入;有些孩子可能曾遭遇過被同學排擠、孤立,甚至被校園霸淩等等。

有些孩子當由于某種原因對某位教師産生不滿,内心充滿負面情緒又無力化解時,不聽他講的課以及抵觸上學就成為孩子報複老師常用的一招了。

但虛拟世界能給他們一絲安慰,一方面,玩網絡遊戲也是一種社交方式,可以獲得一定的他人認同感,另一方面,他打遊戲很厲害,能夠找到快樂感和價值感,這種情況會導緻他沉迷手機。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若是無法了解青春期孩子在人際交往上遇到困難所産生的敏感、挫敗的心情,一味指責而非鼓勵包容,這可能讓孩子更加失去信心,更加退縮,不願意上學了,而往往唯一讓其感受到自信、價值和成就的,就隻有在網絡遊戲中了。

青少年心理咨詢:孩子極度厭學,通宵玩手機,家長該如何挽救?

三、情緒障礙

◎在心理咨詢中常常會發現,孩子在厭學的問題背後,隐藏着各種情緒問題,如躁郁症或抑郁症。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抑郁寡歡、晚上不睡覺、早上不起床、無心向學、過度玩遊戲時,或者突然性情大變、成績波動很大或者有自殘行為,

就要考慮到有抑郁或者雙相障礙的可能,而不僅僅是手機成瘾、厭學或者簡單的青春期叛逆。

很多抑郁症或躁郁症的青少年黑白颠倒,晚上玩遊戲到2、3點,早上起不來,那是因為24小時中,早上是他最低落的狀态,晚上是他最亢奮的狀态。

家長往往不了解,以為孩子隻是玩手機成瘾後,才晚上不想睡覺,第二天不想起床。其實孩子的表現,是和這個抑郁症或躁郁症的特點有關系。

孩子在抑郁期的時候,會有一些特點:焦慮、逃避、恐懼、敵對,不喜歡學科,不好的體驗和感受會讓他對學校産生排斥;

對于一些事件,孩子容易從負面的角度去解讀,進而對他人(老師、同學)産生敵對情緒。在這個狀态下,他會逃避上學。

而對于躁郁症者來說,在24小時中,早上是一天中比較差的狀态,晚上7、8點後的狀态比較好,比較興奮。

是以,很多家長看到,孩子會黑白颠倒上網、打遊戲,早上不願起床。

了解了這種情況後,家長一方面要學會了解孩子,了解孩子這些不當行為的背後是疾病。

另一方面積極尋求幫助療愈孩子的疾病,當孩子的病情逐漸緩解,孩子找到了努力的目标,沉迷網絡的行為也會逐漸減少。

青少年心理咨詢:孩子極度厭學,通宵玩手機,家長該如何挽救?

青少年心理咨詢結語:

以上情況是在心理咨詢中常見的厭學原因,當孩子家長務必要重視,提高認識,嘗試着真正地了解孩子的内心,盡早帶孩子到專業的心理機構進行評估,找到問題根源,真正幫助到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