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你不能再玩遊戲了!”這位爸爸的教育方式,赢得了無數掌聲

"沒想到突然間神獸就歸籠了,這篇文就提前發吧。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開局一張圖。

我是嚴重同意:全面禁止未成年人玩網遊的。

為什麼我能說這樣的話,第一,我在遊戲行業工作過;第二,我比較了解孩子教育的問題。

去年經濟參考報發過一篇文章,《“精神鴉片”竟長成數千億産業》。後來,“精神鴉片”這個詞“刺激性”過強,導緻各遊戲公司股票大跌。

後文章修改為:《網絡遊戲長成數千億産業》,同時删除了文章中"鴉片"、"電子毒品"等負面用詞。

以我對網絡遊戲的了解,冠以“精神鴉片”的别稱一點也不誇張。最起碼網絡遊戲是“成瘾品”,這個說法絕大部分人都會認同。

如何戒網瘾,很多觀點都沒說到根本。最離譜的當屬“雷電法王”楊XX。

“孩子,你不能再玩遊戲了!”這位爸爸的教育方式,赢得了無數掌聲

沉迷網絡遊戲,核心在于精神沉迷,是一種心理問題。于是第二種“治療”方式出現了,也就是第一張圖中“這三句話告訴孩子”。

1、時間,是你目前最大的資本

2、拉開你與别人差距的是課外時間

3、很多讓你獲得短暫快樂的事情最終都會讓你痛苦

《“媽媽,我為什麼不能玩遊戲?”這位媽媽的回答,赢得無數掌聲》

典型垃圾洗腦雞湯文。

不過,隻有這樣的文章點選率才高,我這樣堆疊幹貨的UP主,其實不受市場待見,典型的不夠Low,典型的“不說人話”。我越來越了解某葉了,沒必要取悅所有層次的使用者,隻需要篩選出好收割的那部分……

回歸正題,為什麼說灌雞湯沒有用,道理都對,說的也挺煽情。核心問題是——孩子聽不進去啊!

如果說教有用,人世間就不會有那麼多悲劇了。人隻有親身經曆了、感受了,才會懂得“哦,原來家長說的是真的。”

“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很多事情,沒有到那一步是不會了解的。

是以,真正能幫孩子戒除網瘾的方法是什麼?

幫孩子找到遊戲之外的成就感。

人是需要自我認同的,孩子沉迷網絡遊戲最大的原因:他把遊戲裡面的成就感,映射到了自我認同上。

遊戲裡的成就感是被刻意設計的,是付出一點點努力就能輕易獲得的,是虛假的,是及時獲得的,是迎合人性的,是逃避現實的。

有人會杠:“我認識XX學霸,遊戲打的也非常好啊?”

非常好的問題,學霸不會沉迷啊!因為學霸日常生活的成就感滿滿啊,老師的優待、學渣的崇拜,各種榮譽,各種獎項……他/她根本不需要去遊戲裡面尋找自我認同。

學渣不一樣,學渣的天空是灰色的。家長老師不待見,學習不給力。一直處于自我否定當中,不是不想努力,努力過後又被現實打敗。挫敗、沮喪、頹廢……

可是,當遊戲告訴他,來吧,在這裡你就是最強王者,你就是神……換誰都要沉迷的啊。

“孩子,你不能再玩遊戲了!”這位爸爸的教育方式,赢得了無數掌聲

要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為什麼玩遊戲”的問題,就是要幫孩子建立成就感,尋找到他可以獲得自我認同的途徑。

最後,提一下“孩子的社交壓力”。很多牛娃家長說,我們選擇一個好的學校,甚至是好的班級,并不是看重老師教學品質怎麼樣,而是這樣的班級裡面學習氛圍很重要。

當孩子的同學都在玩手機遊戲的時候,孩子不可能不産生好奇,這是社交環境帶來的壓力。其實,這也是孩子在尋求從同學、從同齡人那裡獲得“認同感”。

青少年期間的問題核心就一點,孩子用無數的方式尋找答案:請這個世界告訴我,我是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