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癌細胞在體内變性!肺腺癌靶向治療耐藥後竟然變成了小細胞肺癌

65歲的王阿姨兩年前發現晚期肺癌,肺穿刺活檢提示腺癌,基因檢測提示EGFR突變,于是開始口服靶向藥治療。然而,一年多之後出現耐藥,病竈逐漸增大,到底耐藥基因是什麼,醫生建議重新穿刺活檢,取材做基因檢測。然而,病理結果令王阿姨非常難以接受,這次的病理結果居然是小細胞肺癌。相比較腺癌,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更高,治療更加棘手。

癌細胞在體内變性!肺腺癌靶向治療耐藥後竟然變成了小細胞肺癌

大家知道,靶向治療存在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大多數病人口服靶向藥一段時間後會出現耐藥。小分子靶向藥耐藥問題一直是臨床研究的熱點問題。過去對于EGFR突變,一代耐藥後服用二代或三代靶向藥,三代奧西替尼耐藥後沒有專門的第四代藥物。因為,奧西替尼耐藥機制複雜,其中一種耐藥機制就是向小細胞肺癌轉化。

研究顯示,大約3%-10%的患者經靶向治療耐藥後,病理形态會由非小細胞肺癌轉化成了小細胞肺癌。由于疾病進展時拒絕或無法進行再次活檢,實際轉變為小細胞肺癌的幾率可能更高。

癌細胞在體内變性!肺腺癌靶向治療耐藥後竟然變成了小細胞肺癌

為何非小細胞肺癌會向小細胞肺癌轉化?

目前有兩種說法,其一是惡性良性腫瘤異質性假說,認為本身惡性良性腫瘤組織中含有少量小細胞肺癌成分,當靶向藥把敏感的腺癌細胞殺滅後,小細胞癌成為了優勢細胞逐漸增殖。還有一種說法是惡性良性腫瘤幹細胞假說,認為攜帶敏感基因突變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的惡性良性腫瘤幹細胞本身具有分化為神經内分泌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的潛能。在靶向治療的暴露壓力下,更易轉化為小細胞肺癌。突變後的小細胞肺癌仍然保留了EGFR陽性突變,但EGFR蛋白表達水準較低,EGFR也處于低擴增的狀态,是以使用EGFR TKI靶向藥的療效不佳,這也提示了轉化型小細胞肺癌存在其獨特的基因學。在大多數轉化的小細胞肺癌中發現 P53 和 RB1 缺失。并認為,Rb1及TP53的失活可能導緻腺癌最終轉換為小細胞肺癌。

癌細胞在體内變性!肺腺癌靶向治療耐藥後竟然變成了小細胞肺癌

轉化性小細胞肺癌怎麼治療?

對于轉化性小細胞肺癌的治療,2021版CSCO指南單獨進行了推薦,對于轉化性SCLC的風險預測,需要檢測血清NSE和pro-GRP。治療分為系統快速進展、局部緩慢進展和系統緩慢進展三類。

系統快速進展的轉化性SCLC治療可參考标準的SCLC化療方案;

局部緩慢進展的轉化性SCLC治療需要在标準的SCLC化療方案(或繼續原EGFR-TKI)上聯合局部治療;

系統緩慢進展的轉化性SCLC治療也應在标準的SCLC化療方案的基礎上判斷是否應繼續原EGFR-TKI治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