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數感到數學,未來好成績從這些日常遊戲做起

問:孩子三歲了,還是隻能數到10,隻知道幾個數字,單獨看基本不認識數字,怎麼教也記不住,怎麼辦?

為什麼會這樣?

孩子記不住、教不會,很可能是因為數感不強。

但即使很小就能從1數到100,也并不等同說數感就很強了。

數感,不僅是數數,還包括認識數字、一一對應地數物體、數完後能知道總數,在一串數列中可以指出缺失的數字、可以根據規律跳着數數等等。

以上這些隻要在上學前掌握就是合理範圍,如果孩子還小、教不會,也不用太焦慮,孩子的數學啟蒙可以從生活中玩出來。

可以這樣做

1、數字泥坑遊戲———認識數字

數感好,第一步就是認識數字。

需要的材料:卡紙、畫筆

玩法:借鑒《小豬佩奇》裡踩泥坑的情節,我們完全可以在家“造”一個泥坑,和孩子在蹦蹦跳跳中認識數字。(如圖)

從數感到數學,未來好成績從這些日常遊戲做起

我和小D玩這個遊戲時,我扮演豬媽媽,她扮演佩奇,我們互相給指令跳坑。

有時候還會連續給指令,連續跳(跳錯的人要像卡通片裡一樣躺倒在地上大笑)

這是很好的“玩中認數字”的方法。

2、一個數字,有幾個夾子?

材料:夾子和uno牌(或撲克牌)——學會一一對應

玩法:先讓孩子抽出一張紙牌,指認上面出現的數字,再找出對應的夾子數量夾在紙牌上。

從數感到數學,未來好成績從這些日常遊戲做起

step1:先指認紙牌上的數字,這看起來很簡單,但我會刻意強調。

step2:夾的過程中,讓孩子一個一個數出來。“一、二、三,一共三個夾子。這個數出來的過程,就是在強化一一對應和“總數”原則。

孩子吸收新知識(大人也一樣),一定要讓幫他們學會和已有的知識進行聯系,知識的雪球才能越滾越大。

3、數字躲貓貓——缺了哪個數字?

判斷一個孩子是否對數字有感覺,其中一個重要的一點,就是看他們能不能敏感地識别出數列裡缺失的數字。

材料:衣服夾、吃完的冰棍、水彩筆

玩法:建議大家從10 入手,準備10根吃光的冰棍、10個衣服夾子(寫上數字),如下圖:

從數感到數學,未來好成績從這些日常遊戲做起
從數感到數學,未來好成績從這些日常遊戲做起

冰棍上空出某個數字。讓孩子在夾子上找出對應的數字,夾在冰棍上(如圖)

進階玩法:找出奇數(偶數)

要點:基礎是關鍵,進階玩法不用着急哦。

4、按規律數數

材料:紙盤、針、水彩筆、繩子

玩法:學會了“一一對應”地數數後,關于“數感”的高階能力就是可以根據某個規律進行數數,比如“2、4、6、8、10”,比如“5、10、15、20”這樣的。

從數感到數學,未來好成績從這些日常遊戲做起

我們可以先确定規律,比如是“2的倍數”的,然後在紙盤上先打洞,在每個洞旁邊随機寫上2的倍數的數字。

幫助孩子找到起點後,就可以引導孩子根據數列規律進行穿針引線了。

從數感到數學,未來好成績從這些日常遊戲做起

當然,如果還沒到适合的年齡,這個遊戲還是可以玩,那就是回到之前最基本的數數和認識數字的能力鍛煉了(穿針引線的過程中也可以鍛煉精細運動鍛煉哦)。

從數感到數學,未來好成績從這些日常遊戲做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