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JCO|兒童腦瘤幸存者的超重風險與影響因素

撰文 | 梁颢嚴 責編 | 周葉斌

兒童腦瘤幸存者是指診斷時年齡小于18歲、診斷後存活時間超過2年的患兒。據報道,大約有55%的兒童腦瘤幸存者後期出現了肥胖。肥胖不僅對成年後的心血管狀況産生負面影響,體重增加也被認為是發生下丘腦-垂體功能異常的表現之一。是以,厘清兒童腦瘤幸存者體重增長的危險因素,及其與下丘腦-垂體功能異常之間的關系是至關重要的。

罹患顱咽管瘤的患兒多發生下丘腦-垂體功能異常,罹患垂體瘤的患兒則多發生激素分泌缺乏,二者均是導緻肥胖的明确因素。既往研究并未将上述群體與其他類型腦瘤患兒進行分開讨論,可能導緻研究結果存在偏差。是以,尚需在非顱咽管瘤、非垂體瘤的兒童腦瘤幸存者中,進一步探索BMI改變的情況,以及體重增長與下丘腦-垂體功能異常之間的關系。

2021年2月,由Jiska van Schaik團隊發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題為High Prevalence of Weight Gain in Childhood Brain Tumor Survivor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Hypothalamic-Pituitary Dysfunction的研究,通過對荷蘭既往診斷非顱咽管瘤、非垂體瘤的兒童腦瘤幸存者群體進行長期随訪,揭示了非顱咽管瘤、非垂體瘤的兒童腦瘤幸存者在診斷之後的BMI變化情況、發生超重及肥胖的危險因素,以及體重增長與下丘腦-垂體功能異常之間的關系。

本研究基于一個大型多中心的回顧性研究隊列。研究人員對荷蘭7家醫學中心于2002-2012年診斷非顱咽管瘤、非垂體瘤,在診斷後存活超過2年,共計718名的兒童腦瘤幸存者群體進行了随訪。最終有661名具有至少6個月BMI随訪資料的兒童腦瘤幸存者被納入了分析及讨論。研究者收集并分析了患兒的惡性良性腫瘤類型、治療方式、體格測量名額、激素分泌情況等相關名額。

其中,“體重增長”是指從診斷到最近一次随訪中BMI指數出現了≥2個标準差比值的增長,“低體重”、“超重”、“肥胖”的定義則分别來自于WHO的定義(0-2歲)以及Cole等人的研究(2歲及以上)。“激素分泌異常”指的則是下丘腦-垂體系統的任何疾病,包括生長激素缺乏症(GHD)、促甲狀腺激素缺乏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缺乏症、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缺乏症、尿崩症(DI)、中樞性性早熟(CPP)和甲狀腺或性腺疾病。

兒童腦瘤幸存者中體重增長的危險因素(CBTS:childhood brain tumor survivors兒童腦瘤幸存者;SDS:standard deviation score,标準差比值;CPP: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中樞性性早熟;b: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考慮到診斷惡性良性腫瘤時發現低體重後,患兒往往會得到更多的營養補充,進而直接帶來一定程度的體重增長。是以,關于體重增長的讨論主要在診斷時沒有出現低體重的602名兒童腦瘤幸存者中進行,其中70名幸存者(11.6%)在随訪期間出現了顯著體重增長。體重增長與診斷惡性良性腫瘤時較低的BMI、較長的随訪時間,以及随訪期間發生了中樞性性早熟顯著相關。

JCO|兒童腦瘤幸存者的超重風險與影響因素

兒童腦瘤幸存者中超重和肥胖的危險因素(CBTS:childhood brain tumor survivors兒童腦瘤幸存者,SDS:standard deviation score,标準差比值;LGG:low-grade glioma低級别膠質瘤;DI:diabetes insipidus,尿崩症;CPP: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中樞性性早熟;c: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關于超重及肥胖危險因素的讨論,在随訪過程中具有的體格測量名額的661名幸存者中進行。診斷惡性良性腫瘤時較高的BMI、惡性良性腫瘤病理類型為低級别膠質瘤 (LGG)、随訪期間出現了尿崩症,以及随訪期間出現了中樞性性早熟與超重或肥胖顯著相關。

低級别膠質瘤發生的位置也與體重情況有關。在超重或肥胖幸存者中,低級别膠質瘤的發生位置26.5%位于鞍上,35.3%位于幕上;而正常體重的幸存者低級别膠質瘤的發生在上述2個位置的比例分别為 12.9% 和 31.8%。(P=0.003)

在罹患鞍上和幕上低級别膠質瘤的幸存者中,超重和肥胖者出現垂體功能異常的機率更高,總體機率為33.3% vs 14.4%(P=0 .005)。其中中樞性性早熟為25.4% vs 10.3% (P=0.011), 尿崩症為9.5% vs 1.0%(P=0.010)。

JCO|兒童腦瘤幸存者的超重風險與影響因素

兒童腦瘤幸存者中正常體重者與超重或肥胖者發生下丘腦-垂體功能異常比例的具體分布(CBTS:childhood brain tumor survivors兒童腦瘤幸存者)

此外,除生長激素缺乏外的所有下丘腦-垂體功能異常,研究者均發現其在正常體重與超重或肥胖幸存者之間的患病率存在顯着差異,包括促甲狀腺激素缺乏症、腎上腺皮質激素缺乏症、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缺乏症、尿崩症(DI)、中樞性性早熟(CPP)。

總之,該研究為兒童腦瘤幸存者的體重管理及下丘腦-垂體功能監測提供了重要的思考。顱咽管瘤及垂體瘤均是導緻體重增長的明确原因,同時也給既往包括了多種惡性良性腫瘤類型的兒童腦瘤幸存者相關研究帶來了一定影響。本研究回顧分析了大型非顱咽管瘤非垂體瘤兒童腦瘤幸存者隊列中體重增加、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和風險因素,及其與下丘腦-垂體功能障礙的具體關系,有助于臨床醫生更好地對兒童腦瘤幸存者們進行随訪及健康管理。

醫生應該意識到,診斷腦瘤時為體重偏離正常值、病理類型為低級别膠質瘤、随訪期間出現尿崩症或中樞性性早熟等下丘腦-垂體功能異常的兒童腦瘤幸存者們有體重增加乃至肥胖的風險。這些孩子應該接受内分泌相關監測以及有關體重控制的早期支援,進而降低他們今後發生健康不良事件的風險。

撰文

JCO|兒童腦瘤幸存者的超重風險與影響因素

責編

JCO|兒童腦瘤幸存者的超重風險與影響因素

制作

排版 | Sheila 校對 | 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