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肚腩不一定是你的錯!有些人基因裡就寫着“易胖肚子”

有些人明明不胖,小腹卻很“凸”出;有些人隻要發福,肉就專挑肚子長……全身為什麼就腹部容易胖?

最近科學家發現,胖肚子可能跟基因有關,尤其在女性身上更明顯。

有肚腩不一定是你的錯!有些人基因裡就寫着“易胖肚子”

受訪專家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 李衛敏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與體質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 張一民

脂肪易長在肚子和基因有關

這篇發表在英國《自然》子刊的論文顯示,脂肪更容易長在腰腹部的“天賦”與一些基因有關。

有肚腩不一定是你的錯!有些人基因裡就寫着“易胖肚子”

研究人員分析了數百人的遺傳資料,以腰臀比為主要名額,并參考其身體品質指數(BMI),從基因組中确定了91個基因與女性腰臀比相關,42個基因與男性腰臀比相關。

他們重點關注其中一個名為SNX10的基因,它與女性腰臀比高的關聯程度最強。

人體脂肪細胞實驗顯示,SNX10基因控制着脂肪細胞的分化成熟。當研究人員敲除脂肪前體細胞中的SNX10,脂肪前體細胞無法累積脂質并發展為成熟的脂肪細胞。

動物實驗結果則顯示,脂肪細胞中缺少SNX10基因的雌性小鼠,即便喂食高脂飲食,也不會産生多餘的肥肉。而SNX10正常表達的雌鼠,以及所有高脂飲食的雄鼠(無論是否有SNX10),更容易吃胖。

有肚腩不一定是你的錯!有些人基因裡就寫着“易胖肚子”

研究人員表示,有些遺傳變異體會增加脂肪細胞中相關基因的表達,擁有這些遺傳變異體的女性,不僅腰臀比相對較高,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準也更高。

後天習慣也讓腹部堆積脂肪

除了先天基因影響,很多後天養成的不良生活習慣也會讓肚腩消不掉。

1

三餐不規律

很多人不吃早餐或者随便應付,饑一頓、飽一頓,晚餐卻大魚大肉、暴飲暴食,攝入過多能量和脂肪,引起能量過剩造成腹型肥胖。

2

飲食結構不合理

喜歡吃高能量、高糖、高脂肪、高蛋白質、低纖維的食物,如碳酸飲料、紅肉及其制品、甜品、西式快餐、煎炸烤類食物等。

3

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會導緻瘦素減少和饑餓激素升高,導緻食欲增加。

南韓食品研究所經資料分析發現,每晚睡眠7至9小時的人比每晚睡眠不足5小時的人,腹部肥胖的風險低28%至35%。

有肚腩不一定是你的錯!有些人基因裡就寫着“易胖肚子”

4

久坐不動

吃東西攝入能量高,運動量偏少,能量消耗低,并且腰腹血液循環差,脂肪易滞留,久而久之讓脂肪囤積過量。

與外周性肥胖相比,腹型肥胖對健康的傷害更大:

//脂肪肝:過多内髒脂肪極易造成脂肪肝發生。

//糖尿病:肥胖人群患糖尿病風險是正常人群的3.7倍,腹型肥胖人群患糖尿病風險則達正常人群的10.3倍。

//高血脂:腹型肥胖極易引起激素分泌異常,導緻内髒脂肪更易分解,進入血液裡的脂肪含量也升高,形成高血脂。

//心腦血管病:腹型肥胖導緻糖脂代謝紊亂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與之相關的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悄然降臨。

//痛風:尿酸升高和内髒脂肪的增多有密切聯系,腹型肥胖容易誘發痛風。

一份科學“減腹”計劃

醫學期刊《自然》曾發表論文揭示,胖人的脂肪細胞總體比瘦人多,脂肪細胞的增長絕大多數都來自青少年時期。成年後再減肥,隻是脂肪細胞體積變小,并不會減少脂肪細胞的數量。是以,減肥要趁早。

有肚腩不一定是你的錯!有些人基因裡就寫着“易胖肚子”

調整飲食結構

每天吃30種新鮮食材,烹饪盡量簡化。在滿足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水的基礎上,适量減少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取。

蛋白質以低脂高蛋白食物為主,如雞鴨、魚肉、牛奶、雞蛋等;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要吃五谷雜糧;

避免攝入高油、高糖、高熱量食物,少吃零食。

時刻

保持正确站姿

保持挺腰收腹的姿勢,在鍛煉腹部肌肉的同時,對減小腰圍也有幫助。

站立時下巴稍回縮,腹部微微收緊,重心稍微向前;走路時要擡頭挺胸,雙眼平視,腳尖向正前方,自然邁步。

堅持規律運動

僅針對“腹部脂肪”的局部減脂并不科學,應全身運動,并适度增加腰腹部肌肉群力量練習,即有氧運動+阻抗(力量)練習+伸展放松的三者結合最有效。

建議每周在進行有氧運動的基礎上,增加1~2次腰腹力量訓練。

推薦如高擡腿跑、原地開合跳、深蹲跳、兩腳交替箭步蹲、深蹲(保持姿勢,膝蓋不過腳尖)、平闆支撐等,每個練習做1分鐘,間歇20秒,做兩三組循環後再換另一種練習。

可根據需要任意組合,最後做拉伸或反向運動放松肌肉。

20多分鐘就非常有效,因為強度較大,開始練習時每組不一定要堅持1分鐘,訓練強度和時長因人而異,循序漸進。

提醒:第二天感覺肌肉酸脹是正常的,但如果感到腸胃不舒服、或者失眠,就說明運動過量,應及時減量。▲

本期編輯: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