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面對孩子的激烈反駁,最怕“硬碰硬”,專家支招教家長妥善應對

面對孩子的激烈反駁,最怕“硬碰硬”,專家支招教家長妥善應對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面臨這樣一個棘手問題:當我們允許孩子申辯時,這本是一件好事情,但孩子畢竟沒有像成年人那樣強的情緒自控力,有時會突然越過“邊界”,原本平和的申辯變成了激烈的反駁,這常會讓家長下不了台,情急之下,有些家長開始批評呵斥孩子,這種“硬碰硬”的做法無論是對家長還是孩子,都造成了情感上的傷害。

我們可以明确允許孩子申辯是一種合理的方式,既然我們可以允許孩子申辯,那麼作為家長,我們又該如何正确處理孩子“更新版”的激烈反駁呢?

01 教孩子如何有禮貌地表達不同的看法

我們允許孩子申辯,也就意味着允許孩子向家長表達不同的看法。但這種表達方式有較大的講究,一種方式是使用禮貌的語言來表達不同的看法;還有一種方式是使用粗暴不耐煩的語言來表達不同的看法,這種方式在年齡小的孩子中較為常見,比如,有的孩子會對不許他在飯前吃零食的媽媽大喊大叫,說:“我不喜歡你了,我最讨厭你了!”

自然,我們大多數家長更願意接受孩子用有禮貌的語言來表達不同的看法,而不願意接受孩子使用粗暴且不耐煩的語言來表達不同的看法。

面對孩子的激烈反駁,最怕“硬碰硬”,專家支招教家長妥善應對

其實,絕大多數對家長激烈反駁的孩子并不是有意頂撞和不尊重長輩,而是他們在表達意見時還不知道要怎樣才能合理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和說話内容。

我們家長在這個時候就需要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既不能呵斥孩子不準再說話,也不能任由孩子再繼續頂撞和不尊重長輩。

我們不能隻是專注于糾正孩子說話時的語氣和态度,而忽略了孩子情緒背後及其表達的重要資訊,進而錯失了了解和幫助他們的機會。

此外,還有一種機會需要我們家長給予孩子,這就是我們要給孩子一個試錯的機會。我們為孩子提供了試錯機會,意味着孩子有機會習得如何在表達不同意見時也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關于習得,它有以下兩個需要遵循的原則:

第一,這種習得往往有一個反複的過程。道理很簡單,孩子不可能通過一次習得就能徹底做好,我們需要放平心态,語氣溫和地指出孩子在表達上有問題的地方,并要求孩子以更好的方式重複一遍剛才說的話。第二,要讓孩子先了解為什麼要進行控制情緒方式的習得,這樣孩子才能真正養成尊重他人的意識。

面對孩子的激烈反駁,最怕“硬碰硬”,專家支招教家長妥善應對

02 通過讓孩子習得的方式來幫助他們學會自信地表達

對孩子來說,學會自信地表達是一種很重要的人際社交能力。而這種自信大多來源于家長對孩子的包容和接納。我們要允許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使是意見相左的想法,我們也要允許孩子表達出來,這才是一種積極的做法。

除此之外,我們要讓孩子學會自信地表達,我們還可以通過讓孩子習得的方式來擷取,孩子在習得過程中不斷進行回報和總結,最終實作自信表達不同看法的目的。

03 家長給孩子做個好示範

當孩子對着我們做出情緒失控的表達,比如大喊大叫等。那麼我們家長給予怎樣的回應,将會對孩子産生什麼樣的影響。換句話說,家長如果能給孩子做個好示範,孩子就能從中學會如何避免情緒失控和事态往更壞的方向發展。

比如我們可以按下暫停鍵,這樣告訴孩子:我們現在很生氣,我擔心我會說出我本不想說的氣話,是以我現在要離開這裡,去找一個地方安靜下來,這樣才能在接下來更公平地聽見你的意見和想法。

面對孩子的激烈反駁,最怕“硬碰硬”,專家支招教家長妥善應對

等到大家的情緒都穩定下來之後,我們就可以再次處理之前發生的問題,讓問題得以解決。

04 培養孩子不迷信權威的意識

每個人都難免會犯錯誤,我們不能讓孩子錯誤地以為家長不會犯錯,相反,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即使是權威也會犯錯,要培養孩子不迷信權威的意識。

在很多情況下,孩子之是以會激烈地反駁家長,一方面是因為孩子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另一方面是和家長不願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有關。而家長勇于承認錯誤的做法會給孩子做出良好的示範。

05 搭建起一個牢固的親子關系

親子之間難免會發生不愉快。但一個牢固的、親密無間的親子關系,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孩子對我們家長的激烈反駁。是以,我們家長還要重視起和諧親子關系的營造。

結語

面對孩子在溝通中的激烈反駁,最怕親子之間互不讓步的“硬碰硬”,這隻會造成兩敗俱傷的結果,而以上五種方法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