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幼小銜接到底要不要提前學?這是困擾許多學齡前兒童家長們的問題。不學,害怕自家孩子輸在起跑線。提前學,又不知孩子是否有足夠的接受能力。近期東方廣播電台的《話匣子》節目,采訪了中國學前教育領域的專家華愛華教授。就讓我們一起聽聽,華愛華教授對“幼小銜接”相關問題的解答。

東方廣播電台《話匣子》節目
随着社會競争越來越激烈,不少家長在寒暑假、雙休日都領着孩子奔波于各種輔導班。搶學、搶跑,有的家庭從幼稚園階段就已開始。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學前教育學系教授華愛華在接受采訪時談到,幼稚園階段的孩子,思維發展處于動作思維和形象表征思維階段。在幼稚園,應該讓孩子充分遊戲,去體驗、去感覺,為幼兒的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作奠基。這是一個準備的過程,而不是提前學習的過程。
遊戲是兒童的天性,對兒童發展來說,遊戲有着怎樣的重要作用?
華愛華:學齡前兒童現階段應以遊戲為基本活動,老師家長要重視生活和遊戲對孩子學習與發展的獨特價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個體差異還很大,越是早期,越有個體成長規律。就像開口早晚,不同的孩子差異很大。有的孩子獨立行走早、有的孩子獨立行走晚。但這并不意味着以後他們仍有那麼大差異。是以,年齡越小,個體差異越大,就越強調他們在生活中、在應用中的全面發展。因為要通過感覺、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孩子才能了解一些東西。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具備抽象思維能力。是以,現在越來越強調——老師的工作能力不再是單看上課能力,而是老師能看懂孩子,能在生活中、在遊戲中、在自然的狀态下,診斷孩子們的發展水準,然後能夠提出支援他發展的政策,這才是有價值的學前教育活動。
在幼兒遊戲的過程中,幼稚園教師的專業性如何展現?
華愛華:幼稚園老師的專業性就在于,能夠看懂孩子的行為。孩子在遊戲當中、生活當中的行為,老師能看得懂,并且在看懂以後,還能夠有效地支援孩子的發展。
實際上,遊戲當中就有我們要教的内容。比如說,搭積木。他搭積木的過程中,能夠學會對稱。是否能夠将形狀拼搭對稱,能夠使顔色對稱,孩子能不能區分數量的對稱?孩子能不能按數取物了?他能不能有規律的排列了?這些在遊戲當中都反映出孩子的數學能力,處在什麼水準上。老師家長應該在什麼水準上支援孩子發展?實際上這個是我們的專業性。我們應該能夠從孩子的行為中判斷他能力的發展,然後提出教育建議。如果他搭積木還不能對稱,那麼就應該可以看到他目前的狀況和水準。
老師的專業性讓他們知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沒有達到能夠認識對稱的水準。如果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能達到這個水準的話,你再教也沒用。三歲前的孩子,你一定要教他對稱、架構、數量……就顯得太早了。是以老師的專業性讓他們知道,某一年齡段的孩子相應的年齡發展特點,他應該處于什麼樣的水準。那麼,老師通過他的遊戲,又能夠判斷孩子的發展水準。
為什麼遊戲更重要?因為每個孩子的發展水準是不一樣的。就算是同年齡的孩子,他在遊戲當中表現出的狀态也不一樣。比如說,有的孩子他都已經能夠口手一緻點數,說出總數,甚至于還能用接着數的方式做出加法來。但同時,這個年齡段連按數取物,都不行。對于老師來說,如果你要教,肯定是全班一起教,全班一種目标。但遊戲當中老師提供的支援就不一樣了。你看有的孩子,按數取物還不行,那平常就多給他幾樣東西,讓他的按數去取物。等着另外的孩子都能夠口手一緻點數,再開始進行集體教學活動。孩子的水準不一樣,就等于有的教了沒弄懂,另外的還覺得“吃不飽”。是以,老師需要看到這一點。
再比如說,擲骰子。一個孩子擲骰子,玩規則遊戲,按數取物,骰子是123456,他擲到幾,就拿幾根小木棒插到刺猬的洞洞裡。老師就發現,小班小年齡的孩子,一個孩子能夠遵守規則,拿到幾就是幾,另一個孩子123,他都能夠遵守規則,但一到5、6他就賴皮了,重擲,因為他不會,大的數字概念他不清楚。1234都很清楚,你就發現他5、6是不清楚的。是以,在遊戲當中,是能夠評價孩子發展的。這個過程當中去支援孩子,在生活中、在遊戲中、在應用中去支援孩子,這樣的學習效果才是最好的。
遊戲活動不僅是讓孩子獲得發展,不少幼稚園也在以此更好地引導家長。
華愛華:幼稚園老師們每天觀察孩子,把一些案例拿來教研,也能夠從案例當中解讀到孩子有哪些發展。孩子的水準處在什麼樣的階段。我們應該如何去支援他,怎麼去支援他。專業地找到每個孩子的特殊性,老師就有說服家長的一些實踐依據。家長有的時候,比我們老師還會看。這個遊戲的裡面,有杠杆原理;孩子們正在玩的,可能是浮力、可能是摩擦力,孩子不需要知道這些概念,但卻在實踐這些原理,同時也積累了很多感性經驗。
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會想辦法解決問題。但是上課的話,孩子們就坐在那裡,老師講這個東西,最多老師預設好一些材料,但都是預設的一些目标。可是在遊戲中,就會有不确定性。孩子們常會遇到很多問題、困難。比如,這個軌道老是滾不好,孩子就會這裡搭那裡搭。這裡缺一塊,孩子就把它補上。孩子們在不斷地解決問題。這個坡度太小了,應該調節一下等等。需要幾塊積木?不斷地解決問題,孩子就越來越聰明。通過遊戲,孩子是會獲得智慧的。孩子在遊戲當中獲得的創造力,是最顯著來表現。
在幼稚園階段,要不要提前學習學科知識?
華愛華:因為孩子還不具備足夠的了解能力。有很多東西不在情景中,他就隻能靠死記硬背。是以學習的有效時間很短,不可能到了四、五年級,還一直用三、四年級的方法。但孩子在遊戲當中獲得的是一種智慧,他後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