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吾乃天命之人》:未知與幻想交織的永恒之光

當你翻開這本《吾乃天命之人》,仿佛開始了一段與朋友的對話。

如果你是克蘇魯文學愛好者,那麼你對這位朋友并不陌生,能夠創作出偉大的克蘇魯形象的作家,也許整個大腦構造都異于常人——你也許會這樣想。

這位被後世新潮的年輕人們熱烈追捧着的作家霍華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H.P. Lovecraft),有時也被親切地稱呼為“愛手藝大神”,有着一長串數不清的頭銜——美國著名作家、克蘇魯神話之父、克蘇魯宇宙締造者、20世紀最偉大的恐怖小說家……但此刻,當你翻閱這部漫畫時,他隻有一個身份:站在你面前的,你的老朋友。

《吾乃天命之人》:未知與幻想交織的永恒之光

H.P. Lovecraft

這位老朋友視寫作如命,就連給朋友回個信都能有25頁之多;他有點老古董,相比于紐約他更喜歡故鄉普羅維登斯;還有點幽默,尤其是面對自己的同代人時。洛夫克拉夫特的一生似乎并不波瀾壯闊,1890年出生,從小體弱多病,父母精神失常,相繼離世。自己的學業短暫而斷斷續續,更沒有考入理想的布朗大學。他的婚姻同樣沒有完滿的結局,婚後不久就開始了分居。窮困與疾病伴随着他,直到1937年去世。

《吾乃天命之人》:未知與幻想交織的永恒之光

洛夫克拉夫特的母親一直想要個女兒,

這幅全家福中,他被打扮成女孩子的形象

這麼看來,洛夫克拉夫特更像是一個普通人。

而正是這樣一位“普通人”,創造出了經久不衰、令人着迷的克蘇魯宇宙,直到如今仍不斷豐富着、拓展着,并在亞文化蓬勃發展的當下,再一次煥發新生。

《吾乃天命之人》:未知與幻想交織的永恒之光

人的一生充滿了沖突,這在洛夫克拉夫特身上展現得更為淋漓盡緻。大衛·加缪在序言中寫道,“他曾努力生活,也曾幸福地生活。他與人接觸又回避接觸,置身于世内又超脫于世外,承受着一種難以忍受的雙重壓力。”洛夫克拉夫特一直在走出自己的蝸牛殼與将自己藏匿于其中之間切換,漫畫中極力通過各種細節凸顯他的沖突性,無論是他本身,還是他的精神。

他流露出對附近猶太人的厭惡,卻會在朋友塞缪爾需要幫助時及時出手相助,哪怕塞缪爾也是個猶太人——“你也知道……這算是他身上種種沖突裡最不起眼的一個了。”

回到故鄉後與朋友聚會,他嘗遍了店裡的28種不同口味的冰激淩,幾乎可以到酷愛的地步,遭到了朋友的質疑:“你那麼喜歡把自己寫進小說裡,可你從沒寫過冰激淩,這是為什麼?”

他向往老地方與古老的家族,熱衷于古董旅行,卻依舊在紐約艱難地生活着;他是一個憂傷的樂天派,以尖銳的目光審視世界;他是理性的唯物主義者,同時又堅信世界未知并追尋無限……他所處的時代恰逢工業革命蓬勃發展,地理大發現讓人們開始認識世界的全貌,并給予了了解世界的可能,他卻寫:

人類的大腦無法把大腦中的所思所想貫穿起來。現如今,我們生活在茫茫漆黑大海中一個甯靜的愚昧之島上……

通神論者曾推測,宇宙的循環極其壯觀,在這個循環中,我們的世界和人類隻不過是匆匆過客而已。

《吾乃天命之人》:未知與幻想交織的永恒之光

他與時代格格不入,筆下的文字風格古闆,内容卻标新立異,過于超前。是以,在他生前,幾乎沒有哪一家出版社願意出版他的作品,雜志社也一再退稿不願發表他的文章。

直到他離世,他的朋友奧古斯特·威廉·德雷斯整理他的作品集結出版,并擴充其世界觀,整個“克蘇魯宇宙”體系由此形成。

洛夫克拉夫特就如同文學界的梵高,生前無人問津,去世後,這個時代才追上了他。

//

那動靜既有幾分人類獨有的聲音,也有幾分野獸獨有的聲音,更有兩者兼備的可怕聲音。野獸般的嗥叫和狂歡刺破了魔空,猶如魔谷吹來的陣陣傳播瘟疫的風暴,在黑暗的樹林裡回蕩。

雜亂無章的嗥叫聲偶爾也會停息下來,在一片貌似訓練有素的嘶啞合唱聲中,唱出那駭人聽聞的詞句或咒語:“非恩路易—米戈瓦納夫—克蘇魯—拉萊耶—瓦納戈爾—富坦。

《吾乃天命之人》:未知與幻想交織的永恒之光

克蘇魯(Cthulhu)是洛夫克拉夫特筆下最具代表性的怪物,事實上,克蘇魯這個名字也并非其本名,它的本名很難用人類的語言表達,隻能用最接近原音的Cthulhu來拼讀。而像這種擁有奇怪名字的神在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裡還有很多,它們大多都有共同的特點:未知。未知即資訊的無垠,這些神的外表可以無限擴張,肢體複雜、器官增長、外在變化,内裡則擁有無窮無盡的智慧和力量。

《吾乃天命之人》:未知與幻想交織的永恒之光

很難想象洛夫克拉夫特的腦海裡究竟住着怎樣的謎題和恐懼,而這些恐懼如今也已成為現代人共有的夢魇,“無法讓人說清楚,任何一種語言都無法形容這種如同地獄般瘋狂的、違背所有的事物、力量和宇宙法則的東西。”在《克蘇魯的呼喚》中,洛夫克拉夫特這樣形容這位沉睡之神,你永遠也不知道它的最終形态會是怎樣,或者說,它并不存在“最終”,試圖完整地了解這些神是徒勞的,就像試圖想要了解生命和整個宇宙一樣,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似乎隻是為了傳達一個理念:人類對這個宇宙一無所知。

1914年洛夫克拉夫特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生涯,并加入了聯合業餘報業協會(UAPA),在那裡他結識了許多來自美國各地的作家,此後一直保持着書信上的往來。

《吾乃天命之人》便是通過着力描繪洛夫克拉夫特與幾位朋友的來往構築故事的。自1925年搬到紐約布魯克林,他與新婚不久的妻子索尼娅分居,租住在姨媽幫忙找的小旅店内,繼續自己的寫作生活。

紐約于他而言隻有無盡的孤離感,“異鄉人”的情緒始終萦繞着他,支撐着他的是偶爾與朋友的聚會和交談。直到一年後他搬回故鄉普羅維登斯,在那裡度過了人生的最後十年,依靠替人代寫或改稿維持生計,并創作出了《克蘇魯的呼喚》。

《吾乃天命之人》:未知與幻想交織的永恒之光

洛夫克拉夫特創作的克蘇魯形象手稿

洛夫克拉夫特的經曆塑造了他筆下的故事,就像他為哈裡·胡迪尼代筆《金字塔下》時說的那樣,誰又能知道是否真的有人見過金字塔下的洞穴和那些古老的崇拜活動呢?洛夫克拉夫特沒有見過不可名狀的克蘇魯般的怪物,這個世界上沒人見過。可它們真實存在,大抵就在每個人的心中,畢竟——“人類最古老而又最強烈的情感是恐懼,而最古老又最強烈的恐懼是未知。”

偉大的飛蛾如此斑斓絢麗,

被這狂熱殘酷的世界碾碎時也會極盡悲怆。

受誘于魔力所散發的神秘,

撲向那充斥着未知而飽含幻想的永恒之光。

——羅伯特.朗茲《緻H.P.Lovecraft》

本作用漫畫的形式展示了洛夫克拉夫特落魄而多彩的一生,他對抗世界,最終抛棄了世界,被恐懼纏繞,又塑造了恐懼。1937年,他在癌症中去世,死後葬在了故鄉普羅維登斯,墓碑上刻着隽永的短句,似乎可以精準地評價這位神一般的克蘇魯宇宙締造者:

I AM PROVIDENCE,吾乃天命之人。

文 | 郭嶽寒

圖 | 源自網絡

新書推薦

《吾乃天命之人》:未知與幻想交織的永恒之光

《吾乃天命之人》

[法]阿萊克斯·尼古拉維奇 著

[阿根廷]熱爾瓦西奧 安 李 繪

霍華德·P.洛夫克拉夫特是美國著名幻想、恐怖和科幻故事作家。他的靈感源泉和創作始終圍繞着對宇宙的恐懼、人類無法了解生命并對宇宙知之甚少等觀點。但他生前未獲成功,日後卻成為最著名的恐怖小說家之一,并影響了一衆作家。克蘇魯神話之父,當代驚悚題材文藝作品繞不開的人物,文藝青年中的流行人物符号。

本書用漫畫的形式生動地闡述了他對瘋癫的恐懼、對寫作的癡迷,本書探索了這位熱衷寫作、摒棄世俗并最終孤身避世的作家曲折的一生,展示了其作品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幾個片段比如克蘇魯、猶格索托斯之印等。

克蘇魯神話之父落魄與多彩并存的一生,那些萦繞在他頭腦中的謎題與恐懼,如何成為現代人共有的夢魇?本書用漫畫圖像見證一位對生活、對宇宙懷有深深恐懼的作家眼中的詭奇世界。

浙江人民出版社|創造有價值的閱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