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氣變暖,寶寶“春捂”要謹記“二暖一涼”,洋蔥穿衣法送給家長

天氣變暖,寶寶“春捂”要謹記“二暖一涼”,洋蔥穿衣法送給家長

最近幾天氣溫升高、萬物複蘇,晝夜溫差也變得越來越大,一冷一暖之間,孩子最容易生病,很多家長都在忙着給孩子“春捂”。

不過雖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但“春捂”卻并不是簡單地多穿衣服,關于春捂的這些要點,我們家長一定要清楚。

天氣變暖,寶寶“春捂”要謹記“二暖一涼”,洋蔥穿衣法送給家長

為什麼要春捂?

春天氣溫變化大,氣候也多種多樣,可能前天還在下雨夾雪,轉日就變成大晴天,氣溫10幾度,直接從羽絨服換到薄衛衣,有了一絲夏天的感覺。

而孩子不僅體溫調節能力差,抵抗力也比不上成年人,面對春季這樣多變的氣溫和天氣,如果經常換衣服,萬一沒做好保暖的話,就會容易感冒發燒,出現健康問題。

是以自古以來大陸就有“春捂”的習俗,更有着“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的說法,歸根結底是為孩子的健康着想,做好保暖工作。

天氣變暖,寶寶“春捂”要謹記“二暖一涼”,洋蔥穿衣法送給家長

春捂要講究“二暖一涼”

與一些家長想象中,春捂要把孩子捂得嚴嚴實實不同,給孩子春捂,關鍵要講究“兩暖一涼”,既要注意重點部位的保暖,又要注意散熱,防止出汗。

一暖:腳丫要暖

相信很多家長都聽過“腳是人體的第二心髒”這個說法,對孩子來說,春季時要尤其注意小腳丫的保暖,

尤其在大陸北方地區,因為家裡裝有地暖,很多孩子冬季時都習慣在地上跑來跑去,随着供暖即将結束,氣溫又還沒完全回暖,如果孩子仍然在地上光腳的話,很容易是以着涼,引發腸胃問題。

是以春季時,即便是在室内我們也要給孩子穿上襪子,做好腳丫的保暖,畢竟“寒從腳生”。

天氣變暖,寶寶“春捂”要謹記“二暖一涼”,洋蔥穿衣法送給家長

二暖:腹部要暖

孩子的腸胃發育還不完善,與成年人相比,要更容易受涼,是以春捂時,孩子的腹部也要注意保暖。

春季氣溫變化大,有的家長可能忙着給孩子添衣減衣,如果稍有疏忽,凍到小肚子,也會很容易引發一些腸胃問題。

天氣變暖,寶寶“春捂”要謹記“二暖一涼”,洋蔥穿衣法送給家長

一涼:額頭要涼

孩子年齡越小,頭部散熱占全身散熱的比例就越高,新生兒的頭部散熱甚至能達到全身散熱的50%。

是以當氣溫較高時,我們可以脫去孩子冬天時的帽子,來保證散熱,維持正常體溫,當然如果氣溫較低,或者是風比較大時,還是要給孩子戴上薄厚适中的帽子,做好防護。

天氣變暖,寶寶“春捂”要謹記“二暖一涼”,洋蔥穿衣法送給家長

春捂要捂多長時間?

在大陸很多地區,其實季節交替并沒有明确的分界線,也正是是以,有的家長早早開始為孩子“春捂”,遲遲不肯結束。

實際上,雖然從冬季進入春季要經曆幾次氣溫變化的過程,也就是俗稱的“倒春寒”,但過一段時間後,氣溫總體會趨于穩定。

我們在為孩子春捂時,可以通過兩個名額來判斷是否能适當給孩子減衣。

名額一為晝夜溫差大小,當晝夜溫差小于8攝氏度時,意味着已經“春暖花開”,我們就可以給孩子适當減衣了。

名額二則是氣溫高低,如果氣溫能恒定在15攝氏度以上,保持1-2周沒有較大變化,我們就可以逐漸結束“春捂”了。

天氣變暖,寶寶“春捂”要謹記“二暖一涼”,洋蔥穿衣法送給家長

“春捂”時如何為孩子穿衣?

在春捂時,我們可以利用“洋蔥穿衣法”,來確定孩子穿衣溫度舒适,同時又友善穿脫。

所謂“洋蔥穿衣法”,就是指像洋蔥一樣來為孩子穿衣服,從裡到外分為3層,分别為恒溫排汗層、保暖層、防風防雨層。

最内層為保證及時透氣排汗,我們可以為孩子選擇材質柔軟、透氣且排汗功能好的純棉材質;

中層為保暖層,以保暖衣物為主,比如羊毛衫、毛衣等;

最外層衣物的功能為防風風雨,我們可以選擇外套、衛衣等進行搭配。

天氣變暖,寶寶“春捂”要謹記“二暖一涼”,洋蔥穿衣法送給家長

春季氣溫早晚低、中午高,通過這樣的“洋蔥穿衣法”,我們可以及時調整孩子的衣物厚度,來應對不同的氣溫。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判斷孩子的溫度是否舒适時,要以脖頸、背部的溫度為準,而非手腳,通過将溫暖幹燥的手從寶寶的後衣領伸入,撫摸寶寶的後頸和背部來判斷冷暖:

如果皮膚溫暖幹燥,說明穿衣厚度适宜;

如果潮濕有汗,說明衣物較厚,需要進行減少;

如果摸起來冰涼,則要及時增加衣物。

天氣變暖,寶寶“春捂”要謹記“二暖一涼”,洋蔥穿衣法送給家長

老苗結語:

雖然“春捂秋凍”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一味地“春捂”卻并不可取。

我們在為孩子“春捂”時,一定要适時增減衣物,保證孩子溫度适宜,穿得太厚或太薄都不利于孩子身體健康。

今日話題:你有為孩子進行“春捂”嗎?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紮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讨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