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的父母,永遠不會輕易去評價一個孩子

熱播劇《假日暖洋洋2》裡,劉濤飾演的程蔓是叱咤上海金融圈的風投高管。她堅信學習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方式,是以壓降這一套思維用在了女兒身上,要求女兒必須考國外名校,國内大學也要985起步。

面對媽媽嚴苛的要求,女兒很努力地去做。但媽媽程蔓一直不滿意,她覺得女兒喜歡的事情沒一樣能堅持下去,是以将女兒的每一分鐘都做好了安排,要求女兒照着做。

在如此高壓之下,孩子崩潰了,她哭着大喊:“我承認我自己是懦夫,這輩子都不會有出息”。

好的父母,永遠不會輕易去評價一個孩子

在一段親子關系裡,父母的評價,往往會對孩子産生很大的影響。

父母的批評會傷害孩子的自尊

孩子表現得不好,或者不聽父母話,不管什麼原因,經常總免不了被批評幾句。

作為處于優勢地位的人,父母的批評會給孩子很大的心理壓力。根據現代腦科學研究,如果孩子大腦長期處于較高壓力水準,會影響大腦前額皮質和海馬體的發育,導緻孩子記憶力降低,對生活掌控感減弱,出現焦慮甚至抑郁。

現實生活中像程蔓那樣的父母很多,對孩子提出超出年齡的要求,又總覺得孩子達不到自己要求,然後不斷批評指責。

父母的批評指責,會很大程度上傷害孩子的自尊水準,使得孩子即使長大成人仍不停自我批評,甚至批評得更嚴厲。

經常看到知乎上有人自述,自己從小是“别人家孩子”,因為父母長期的嚴苛要求和批評,即便學習名列前茅、工作光鮮亮麗,依然嚴重沒自信,覺得自己各種缺點,哪哪都不行。

因為害怕父母,有的孩子被批評後會及時停止問題行為内心卻消極懦弱,有的孩子則為了引起父母關注,反而更加肆無忌憚,不管哪種,其實都沒有達到最終的教育結果。

好的父母,永遠不會輕易去評價一個孩子

表揚可以,但需要正确地表揚

知道批評孩子不好,于是有的父母開始各種“彩虹屁”,以為能激發孩子做事的熱情和動力,結果卻發現,孩子好像也沒有朝着自己期待的防線發展。

确實,父母在表揚了孩子後,“寶貝你真棒,出門主動把垃圾帶出去”,孩子下一次還可能繼續幫忙扔垃圾。但可能的負面影響是,孩子做什麼事情都看父母的想法,得不到表揚的事就不做,表揚停止了,孩子的行為也随之停止了。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書中分享了一個實驗。他們給幾百名學生同樣一份智商測試題,對一半學生的能力進行表揚說,“你做對了8道題,你很聰明”;對另一半學生的努力進行表揚,“你做對了8道題,你一定很努力”。

在後續的測驗中,智力或者能力被表揚的學生更不願意接受挑戰,他們害怕失敗了讓人覺得自己不聰明了;而努力被表揚的學生,則更願意接受新的挑戰,學習新知。

是以,表揚孩子,正确的做法應該是,表揚孩子持續學習、努力、探索使用有效的學習政策以及堅持不懈,鼓勵孩子享受努力的過程,而不是表揚最終的結果。

好的父母,永遠不會輕易去評價一個孩子

尊重孩子,感謝孩子

批評孩子不妥,表揚也要講求政策,那該如正确的評價孩子,跟孩子溝通交流呢?

德韋克在《終身成長》書中倡導,不要随意對孩子進行評判,不要随意給孩子貼标簽。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5歲的孩子第一次去幼稚園,看到牆上的畫說:“誰畫的畫這麼難看?”,媽媽覺得不妥連忙解釋道:“這畫好着呢,不難看”。一旁的老師聽了回答孩子:“你不需要畫漂亮的畫,如果你喜歡,你也可以畫不好看的畫。”

老師不但不對孩子評判,還直接回答了孩子心中的疑問,“我也可以畫這樣不好看的畫嗎?”

在不被評判、輕松自主的氛圍裡,孩子能獲得更多探索和學習的動力。

好的父母,永遠不會輕易去評價一個孩子

岸見一郎在《不管教的勇氣中》說,對孩子不随意批評,也不随意表揚。

平等地和孩子相處,對有錯誤要改正的孩子耐心解釋;對他們做了正确的事表示感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