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紀輕輕就變聾的5個“絕招”,有些孩子每天都在用……

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耳朵會不會像眼睛一樣“近視”?

答案是:當!然!會!

耳朵比我們想象中脆弱得多了。

作為聽覺感受器的耳毛細胞的數量天生就是固定的,也就意味着:耳毛細胞一旦遭到破壞凋亡,聽力下降是不可逆的!!!

世衛組織2021年釋出的《世界聽力報告》顯示,全球超15億人有聽力受損問題。

年紀輕輕就變聾的5個“絕招”,有些孩子每天都在用……

其中,中度及重度聽力受損高達4.66億人,其中包括3400萬的兒童!

年紀輕輕就變聾的5個“絕招”,有些孩子每天都在用……

聽力受損的後果可不僅僅是聽不到那麼簡單。

平衡感差

大腦衰退

容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

引發抑郁症

....

聽力對孩子來說影響更為深遠,因為是他們學習語言的參考。

和視力不同,聽力出現下降,尤其是輕微的下降時,往往都很難感覺,但事實上,很多人的聽力損傷從小就開始了。

而且據世衛組織的推測,由于現在的人将會長期暴露在娛樂環境中,等到2050年全球将有四分之一的人聽力受損。

好在,兒童60%的聽力受損是可以預防的。

今天包媽就來唠唠怎麼像保護視力一樣,保護孩子的聽力。

年紀輕輕就變聾的5個“絕招”,有些孩子每天都在用……

藥物緻聾,兒童緻聾的首要原因

還記得2005年春晚上家喻戶曉的《千手觀音》嗎?在有聽力障礙的21位演員中,18位是因為藥物導緻的耳聾。

其中就包括領舞的邰麗華,她在兩歲時,因高燒注射鍊黴素,而後失去了聽力。

年紀輕輕就變聾的5個“絕招”,有些孩子每天都在用……

藥物緻聾,是造成幼兒聽力障礙最常見的原因。

在每年新增的3萬多名聾兒中,約50%是由于藥物中毒導緻的耳聾。而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又占藥物緻聾的97%。

藥物緻聾主要表現為聽覺系統的緩慢喪失,多出現在用藥1~2周後,如果孩子對聽覺的反應變得遲鈍,就該警惕了。

請妞們把這些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牢牢記住,它們是鍊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奈替米星、妥布黴素、新黴素等。

年紀輕輕就變聾的5個“絕招”,有些孩子每天都在用……

cctv10健康之路20151002期

這麼擤鼻涕,也在損害孩子聽力

在生理上,我們耳、鼻、咽喉都是相通的,它們通過一個管腔(叫“咽鼓管”)連通。

這樣好處是,坐飛機時若有耳悶現象,咽口水就能緩解。

壞處是,空氣、細菌、病毒也能在各個器官之間來回穿梭。

當孩子感冒或患有鼻炎時,如果再用力擤鼻涕,口腔和鼻腔中的細菌、病毒就會因為壓力過大,随着氣流被沖進中耳。

打噴嚏時,會下意識的用手捂緊嘴巴,這時口腔中的細菌、分泌物也會被沖進中耳。

當孩子哭鬧着不肯喝藥時,如果家長捏着孩子鼻子強行給寶寶灌藥,嘴裡的藥汁很容易在掙紮中通過咽鼓管流向中耳。

在小寶寶吞咽功能發育未完善前,如果喂奶時,奶水流的過多過急,寶寶還來不及吞咽,也很容易使奶水從咽部逆流入中耳。

這些無意中的日常行為,都很容易引發中耳炎。

大部分的中耳炎都會造成中度或輕度的聽力損失,而耳朵又無法自我修複壞死的毛細胞,這部分損失的聽力就有可能無法找回。

正确擤鼻涕的方式

用幹淨柔軟的衛生紙,放在寶寶鼻子上方,注意不要蓋住鼻孔,然後用手指按壓寶寶一側鼻孔,讓其稍稍用力擤鼻涕。

用同樣的方式,清除另一側鼻腔分泌物。

不要随便給孩子掏耳朵

前幾天,鄭州的一位媽媽給2歲孩子掏耳朵,結果一不小心孩子鼓膜穿孔了。

銳利的耳勺會刮傷嬌嫩的耳道,棉棒,也不安全。

蘇永康就曾自曝有次在家用棉花棒清潔耳朵,掏的太深了,把棉花留在耳道,待棉花取出,耳朵不停流血,聽覺也下降。

用棉棒掏耳朵還會将耳垢從外耳道推向耳朵深處,擠壓瓷實後形成耵聍栓塞,聽力會出現突然下降。

醫生說,耳朵有自潔功能,不正确的清理反而有可能導緻耵聍栓塞。

幼兒出現耵聍栓塞的比例高于咱們大人,還有個原因就是幼兒耳道窄,自排耳垢能力弱。

是以,發現孩子聽力下降,可以去醫院清理。要是耵聍栓塞,隻要取出後,聽力就恢複了。

年紀輕輕就變聾的5個“絕招”,有些孩子每天都在用……

悄咪咪說一句,現在火遍大江南北的采耳也極不推薦大人小孩去做。

隻要你動手搜一搜,一大堆因為采耳導緻中耳炎、感染真菌的新聞。

年紀輕輕就變聾的5個“絕招”,有些孩子每天都在用……

最後,再補充幾個小tips:

不要太早給孩子使用耳機,建議4歲以上才開始給孩子用頭戴式耳機,9歲以上才開始使用入耳式耳機,且音量不要超過總音量的50%,每天不超過1小時。

建議6歲前别帶孩子去電影院。電影院的聲音一般超過90分貝,時常在60分鐘以上,容易影響孩子的視聽發育。

帶孩子坐飛機要注意。孩子中耳炎發炎期、感冒鼻塞等都要盡量避免乘坐飛機,因為機艙裡會加大耳膜壓力,容易造成鼓膜損傷。

啰嗦完畢,妞們還遇到哪些育兒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提問~

*本微信公衆号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内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釋出的文章、圖檔等版權歸作者享有。部分轉載作品、圖檔如有作者來源标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并聯系小編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