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午休時招手,寶媽瞬間破防:為何孩子上幼稚園,家長更焦慮?

有孩子的哪一天最容易破防?

也許是孩子第一次走路、說話、叫媽媽……但很多寶媽更容易破防的,是孩子第一次上幼稚園。

前幾天,看到一位媽媽曬出自己孩子上托班的小視訊。因為孩子鬧情緒,她安慰說如果想媽媽了,就朝攝像頭揮揮手,媽媽就能看到了。

結果沒想到等她中午打開視訊的時候,真的看到自己的孩子揮手了,瞬間破防。

孩子午休時招手,寶媽瞬間破防:為何孩子上幼稚園,家長更焦慮?

不少網友紛紛留言:

“我兒子也是,剛上幼稚園那會兒經常對着攝像頭招手,内心很酸,隻有當媽的才能體會。”

“我女兒說,她想媽媽的時候就會偷偷對着玩具說,好心疼啊!”

“我女兒說想我的時候,就會偷偷躲在被子裡哭……”

孩子第一次與父母分離,想念是很正常的。我們總說孩子有分離焦慮,其實很多父母的分離焦慮更甚。

群裡有一個媽媽就說,孩子第一天上幼稚園的時候,她就很焦慮。

不是反複交代孩子在幼稚園的注意事項,就是擔心孩子會在幼稚園想媽媽哭;不是隔三差五去看老師發的小視訊,就是詢問老師孩子的狀态……

結果,孩子沒上幾天幼稚園就開始鬧情緒,她就幹脆把孩子接回家了。

而每到開學季,幼稚園的門口,總能見到扒欄杆、蹲牆角的家長。

孩子午休時招手,寶媽瞬間破防:為何孩子上幼稚園,家長更焦慮?

幼稚園分離焦慮,到底焦慮的是孩子,還是家長呢?

01、孩子有分離焦慮很正常

孩子上幼稚園之後,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同學,有分離焦慮是很正常的。畢竟,在這之前,孩子和家人已經建立了很強的依賴關系。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專家斯坦利·格林斯潘曾說,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看護人。

孩子上幼稚園之後,每天七八個小時見不到最親近的家人,這樣巨大的變化,孩子内心肯定會失落、會焦慮。

有研究表明,孩子在上學這件事上可以分為三個小階段:

反抗:哭鬧不願意去上學;

失望、失落:知道這件事反抗無效,但還是不得不去做;

超脫:開始漸漸熟悉幼稚園的生活,也有了新的好朋友,開始喜歡上學。

可見,這個分離焦慮的過程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不用太過擔心。

孩子午休時招手,寶媽瞬間破防:為何孩子上幼稚園,家長更焦慮?

02、為什麼父母也會有分離焦慮?

有的父母會有分離焦慮,一方面是擔心孩子第一次離開家會不适應;另一方面,則是有的父母很享受被需要的感覺。

韓劇《請回答1988》中,有這樣一個場景。

金正煥的媽媽有事要回娘家,臨走之前,她一直叮囑丈夫和兩個兒子一些需要注意的生活事項。

可是,當她一離開,丈夫和兩個兒子就像是解放了一樣,将家裡弄得亂七八糟,還胡吃海塞。一直到媽媽快要回來了,他們才趕緊把家裡收拾了一頓。

結果,媽媽進門看到自己不在家的幾天裡,家裡居然依舊幹淨整潔,不僅不高興,反而是一臉的 失落。

三個男人都很困惑,直到他們的朋友一句道破真相:“因為媽媽不在家,而你們還過得很好。”

于是,三個男人恍然大悟,開始了“搞破壞”。不是故意燙到,就是故意弄壞煤餅,又或者是找不到褲子,而不得不喊媽媽來幫忙。

孩子午休時招手,寶媽瞬間破防:為何孩子上幼稚園,家長更焦慮?

而媽媽呢,雖然嘴裡嫌棄不已,但臉上卻露出了笑容。

天底下的父母都一樣,雖然孩子在一天天長大,要面臨着獨自出去闖蕩了。但父母仍然希望,自己是孩子最堅實的後盾,希望自己是孩子永遠的依靠。

03、該如何正确面對分離焦慮?

那麼,父母和孩子到底該如何面對分離焦慮呢?

首先,父母要明白,放手雖然不容易,但卻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孩子終歸是會長大的,我們要做的,不是永遠地庇護孩子,而是要幫助他們成長,鼓勵孩子去适應這個社會。

其次,入園之前,提前幫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孩子之是以不喜歡去幼稚園,是因為那是一個全新的環境。

是以,在上幼稚園之前,父母不妨經常帶孩子去幼稚園附近玩。看一看其他的小朋友出來做早操和玩耍的日常,讓孩子能夠對幼稚園生活心生期待。

孩子午休時招手,寶媽瞬間破防:為何孩子上幼稚園,家長更焦慮?

再次,每天上幼稚園之前不妨來一個專屬的小儀式。

比如,出門前跟孩子擁抱、親吻;或者和孩子一起看看幼稚園的食譜,讓孩子對這一天的飯菜和水果有所期待;又或者和孩子一起念一句隻屬于你們兩個人的“小咒語”……

專屬儀式感,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避免焦慮。

孩子,終究有一天要長大,離我們而去。父母子女一場,就是看着孩子的背影漸行漸遠。

是以,不妨盡早學會放手,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END——

文| 菈媽,多平台簽約作者,喜歡閱讀經典育兒和心理學書籍,專注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的二寶媽。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讨噢。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部分圖檔來自網絡,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