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中生餐館吃飯,一個舉動感動老闆:素質特别高,一代比一代好

大家吃完飯會主動收拾碗筷整理衛生嗎?可能不少人會回答:“當然會呀,自家吃完飯随手收拾碗筷不是很正常的嗎”,那如果是在外面餐館吃完飯大家也會随手收拾碗筷嗎?相信這麼問,大家就不會覺得是很情理之中的事了。

不過,近日來自遼甯本溪的一位餐廳老闆就分享了這樣的一件事。視訊裡可以看出是在一個餐廳裡,4名男孩相約一起吃飯,吃完後其中一名男孩開始收拾起了桌上的碗筷。

隻見男孩熟練的把碗筷分門别類疊放好,放在餐盤内,同時整理了桌上的垃圾,擦幹淨了桌子。而同行一起吃飯的其他男孩則在一旁耐心等候,并未覺得奇怪也沒有催促,就在座位上耐心的等候,仿佛已經習以為常。

随後,餐廳的老闆介紹,這幾個男孩是附近中學的學生,之前也來過餐廳吃飯,每次吃完飯後都主動把餐桌收拾的幹幹淨淨,整整齊齊。

國中生餐館吃飯,一個舉動感動老闆:素質特别高,一代比一代好

餐廳老闆表示:現在孩子普遍都被家長寵着慣着,平時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像視訊裡這樣的孩子雖然少數,但是讓人心裡覺得暖暖的,說明孩子的教育越來越好,下一代的素質越來越高,很感動。

看完視訊網友紛紛為這幾位學生的行為點贊:“确實素質高,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優秀了”,“看出來了,這個小胖有強迫症哈哈哈”,“這樣的孩子确實少見,我家的娃在家就不會做家務,做了也做不好難辦”。

确實作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四五個甚至五六個家長圍着一個孩子轉,恨不得事事都替孩子做,孩子哪裡還有機會做家務。但家長不可能時時都在孩子的身邊,殊不知有時候讓孩子做一些家務反而有好處。

那麼孩子做家務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更有責任感

合理的家庭分工,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份子,也有為家庭付出的責任,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并且孩子長大步入社會後,也能夠更快的融入社會,更加能夠獨擋一面。

國中生餐館吃飯,一個舉動感動老闆:素質特别高,一代比一代好

更懂得尊重别人

很多寶媽總是抱怨孩子玩過的玩具、換下的髒衣服總是随手扔,自己收拾了半天的衛生孩子半小時就弄亂了,家裡永遠都是亂糟糟的。其實,與其抱怨不如讓孩子參與到打掃衛生做家務的過程中來,孩子動手體驗後就會知道勞動的不易,更加懂得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更加獨立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照顧的再體貼但孩子總有離開家的一天,學會做家務、學會獨立是孩子的必修課。之前也有新聞報道過,大學生上了大學不會剝雞蛋,不會自己洗衣服、不會削水果皮,這樣的孩子以後極易變成巨嬰,無法融入社會,想必家長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那不如早點教孩子做家務,培養孩子學會獨立。

國中生餐館吃飯,一個舉動感動老闆:素質特别高,一代比一代好

可能有些家長會說我們也知道孩子做家務好呀,但是怎麼讓孩子主動做呢?

從小做起

培養孩子做家務不是一個任務,而是讓孩子養成從小獨立的好習慣,當然習慣也不是一兩天可以養成的。家長可以從小開始,從小事做起,比如一兩歲的時候讓孩子幫忙扔紙尿褲,兩三歲的時候可以幫家長取東西,四五歲的時候自己穿衣服、整理玩具等,讓孩子慢慢學習,逐漸上手。

父母不要怕麻煩

很多家長不願意讓孩子做家務的原因,一方面怕耽誤孩子學習,另一方面是覺得孩子做不好,家長還要再次返工,加倍麻煩。其實這個時候家長更要有耐心,任何事都是從不會到會,孩子也同樣需要一個學習适應的過程,不可能一下就把所有的事情做好,家長們應該不怕麻煩,多給孩子學習實踐的機會。

國中生餐館吃飯,一個舉動感動老闆:素質特别高,一代比一代好

及時給孩子正面的回報,多鼓勵孩子

孩子完成家務後,家長應該及時給予正面的回報,比如當孩子扔了垃圾後,媽媽可以說:“你真棒,因為你幫媽媽扔垃圾,媽媽省了不少時間,謝謝你”。這樣正面且及時的誇獎,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付出是對父母有幫助的,同時也有被父母關注到,長此以往孩子也會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做家務的過程中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