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以為孩子隻是感冒了,結果進了ICU

文/劉蕾

“我沒見過我女兒發燒到40度,她當時才10個月,我好怕她呼吸不上來。”

當Mandy把能用的降溫方法都給女兒試了,狀況完全沒有改變時,她崩潰了,“我到底還能做些什麼讓我女兒稍微舒服一點?沒有。”

談起去年的那次經曆,Mandy依舊不輕松。

“這是我遇到孩子患過的疾病中最難搞的”

雙職工二胎家庭,最怕孩子生病,更别說兩個孩子的病情同時來勢洶洶。

Mandy清楚地記得那是個周五。接到托育中心老師打來的電話,說兒子有點低燒,她就把孩子接回了家。原以為隻是照顧孩子日常普通的一次發燒,直到周日班級群裡請病假的人已經占到了三分之二,家長們覺察到事情不對勁。

我以為孩子隻是感冒了,結果進了ICU

由于擔心是新冠感染,學校将情況上報給了疾控中心。那是Mandy第一次知道,原來還有一種病毒叫呼吸道合胞病毒。而疾控中心的采樣資料也讓家長們錯愕,班上25個孩子,18個孩子都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什麼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不僅Mandy沒聽過,兒子班上25個孩子的家長沒聽過,就連她所在的一個500人的媽媽群,也沒有一個人知道。

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呼吸科主任盧根看來,這或許與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未被列入傳染性疾病有關。但作為非法定傳染病,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在國内和國外兒童呼吸道病毒病原中是占第一位的,其傳播性比流感病毒還高。

我以為孩子隻是感冒了,結果進了ICU

在随後的幾天,情況逐漸朝着“失控”的方向發展。

兒子連續三四個晚上持續高燒,一度燒到40度,咳嗽始終沒有停,“感覺他整個喉嚨充滿了痰液”。Mandy和丈夫整晚都在兒子身邊,不斷地給他拍背、喂水,但舒緩效果并不明顯。

更糟糕的是,十個月大的女兒也開始發燒、咳嗽、流鼻涕,而且症狀更甚,第一天發燒就燒到了42度。用Mandy的話說,當時女兒整個人已經燒懵了。

“她的頭上很熱,但是手腳特别冰涼”這讓Mandy更加焦灼。她嘗試給女兒搓手搓腳,吃退燒藥,但熬到天明,女兒的溫度還是沒有降下來。

而一直在産生的鼻涕、濃痰也讓女兒的呼吸成了問題。那段時間,她每天都要給女兒洗鼻子,從早洗到晚,一天二三十次,很怕“一不洗她就呼吸不上來了”。

我以為孩子隻是感冒了,結果進了ICU

回顧寶寶患病的情形,Mandy一度落淚

“我沒有覺得有事情會這麼難,沒有人能幫到我。”從Mandy說這句話的語氣中,能聽出她當時的絕望。在她的“信條”裡,任何事情都有解決辦法,而且一直以來,她也都是這麼做的。

即使是初次和Mandy接觸,也能感受到她是一個對生活掌控力很強的人。從懷一胎時,她就一口氣考下了育嬰證、小兒推拿證,諸如“懷孕每個月有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0-1歲的寶寶每一個階段的成長是怎樣的”,她都了然于胸。

“我以前經常說小孩子生病我挺佛系的,但懂我的媽媽會知道,‘佛系’是因為了解太多,知道怎麼應對。”但兩個孩子幾乎同時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這次經曆,完全超出了Mandy往常可掌控的範圍。尤其是當第四、第五天孩子高燒還不見好轉的時候,更給她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崩潰,“我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能好”。

我以為孩子隻是感冒了,結果進了ICU

在長達半個多月的時間裡,兩個孩子就像是“長”在她身上一樣,讓Mandy身心俱疲。但她告訴自己,“不能慌,要去應對。”

“早上還看了醫生,下午進了ICU”

在曹媽媽的印象裡,ICU隻有在電視劇裡才會出現。是以,當她從醫生那裡聽到,寶寶有可能是急性肺炎,要住院進ICU的時候,腦海裡隻剩下一片空白。

“哭了,但不是發瘋地那種哭,就是默默地流淚。”曹媽媽說道。

我以為孩子隻是感冒了,結果進了ICU

她怎麼也想不通,早上才帶寶寶看過醫生,為什麼下午要進ICU,“寶寶才五個月,還這麼小,不是普通感冒發燒嗎?”在那一刻,身為一位媽媽,已經很難再用理智去思考。她一直在重複問醫生,也在反複問自己“為什麼”“怎麼會”“明明我都已經那麼注意了”。

雖然是新手媽媽,但在日常照顧寶寶上,曹媽媽認為自己一直都很小心翼翼。寶寶在出現發燒症狀之後的轉天淩晨,也立馬和丈夫一起去了醫院。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作為媽媽有這種感覺,覺得他是喘不上氣。”但當時醫生解釋,有可能是哭導緻的氣喘,她沒有多想。如今再回想起早上那次就診經曆時,她還是會自責,“為什麼沒有堅持讓醫生再多檢查一下,那麼就有可能不是進ICU這麼嚴重。”

然而,曹媽媽的寶寶絕非個例。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市兒科研究所感染與病毒研究室主任謝正德表示,“在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氣管炎等引發住院的5歲以下兒童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第一位的檢出病原,檢出率可達30%-50%,特别是1歲以内的小孩。”

我以為孩子隻是感冒了,結果進了ICU

“很冰冷。”說到陪寶寶一起進ICU時的感受,曹媽媽反複提到了這個詞。

“那時候寶寶的小臉蛋已經漲得通紅,一直在喘,即使已經哭到累了,也還是會哭。”一進ICU,就上了呼吸機,插心電圖,打吊針……看到寶寶才5個月大,就要經曆這一切,曹媽媽覺得很無措。尤其是看着醫生把針紮在寶寶額頭的位置時,她更想“可能這種痛加在我身上都會好過一點”。

我以為孩子隻是感冒了,結果進了ICU

但真正讓她感到無助的是“醫生沒辦法準确答複”。“在孩子住院的第一時間,我就想知道什麼時候能好,能不能好,什麼時候可以轉去普通病房,但那個時候醫生也不确定。”

在兒童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方面,有着多年臨床經驗的盧根主任談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部分嬰幼兒早期病情比較輕,呈隐匿狀态,表現為普通感冒症狀。但部分病情發展非常快,可引起急性呼吸困難、呼吸衰竭,甚至可遺留閉塞性細支氣管炎等後遺症,會給患兒家庭造成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

是以,在他看來,作為呼吸科兒科醫生,如何在成千上萬的患兒中去預判或者甄别出危重患兒,并在早期就給予幹預和救治,非常重要。

我以為孩子隻是感冒了,結果進了ICU

在陪護寶寶住ICU的期間裡,曹媽媽和丈夫隻能通過手機聯系。但裡面發生的事情,她都是自己先消化,然後挑好的情況告訴給外面的丈夫,比如,寶寶的燒已經退了,今天沒有那麼喘了。她不想讓他和家裡的老人也那麼擔心。

“隻能靠硬抗。”對曹媽媽來說,那段期間,最大的信念感主要來自于孩子。“他這麼小,這麼辛苦都堅持下來了,我也不能倒。”

直到進入ICU的第三天,情況出現了明顯好轉。看着寶寶精神狀态恢複過來,會對着自己笑,那一刻,她覺得做什麼都是值得的。

現有階段,提早預防尤為重要

如今再提到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時,Mandy和曹媽媽依舊心有餘悸。

“很擔心會出現一些自己看過但是沒有接觸過的事情,比如後遺症。”Mandy表示,自從那次經曆之後,感覺兒子體質有明顯下降,尤其是呼吸道方面的變化比較明顯,“以前我們一年也不會去一次醫院,隻需要正常護理就可以,但是去年下半年陸陸續續去了好幾次醫院。”

同樣的情況,曹媽媽也表示了擔憂,直到現在寶寶的情況也不能完全穩定,天氣一有變化,寶寶就很容易感冒,而且恢複速度也比其他孩子要慢一些。

我以為孩子隻是感冒了,結果進了ICU

對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呼吸科主任徐保平解釋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之後,整個氣道上皮破壞會非常嚴重,完全修複到正常水準需要六個月。在上皮未完全修複期間,非常容易再次受到呼吸道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造成反複感染或者引起其他的病症。”

而這也是最讓很多父母頭痛的地方,一次已經苦不堪言,更不要說孩子可能會面臨反複感染的風險。但比較“遺憾”的是,目前針對嬰幼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治療隻能對症處理。

“呼吸道病毒有很多種,但目前真正有特異性抗病毒治療藥物的隻有流感病毒。”謝正德強調,所有小孩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都是易感的,并且感染後的免疫保護時間并不長久,在現有階段下,預防尤為很重要。

我以為孩子隻是感冒了,結果進了ICU

如果再将年齡聚焦一些的話,所有1歲以下嬰兒均存在發展為重症的風險 。Mandy在照顧兩個寶寶生病期間,也明顯感覺到,10個月大的女兒和三歲的兒子之間的抵抗力差了很多,是以當時女兒感染後的情況也更嚴重。

“目前國内外很多公司都在開發被動疫苗,比如抗體。長效抗體隻需打一針,便足以支援流行季的預防,其操作性和對小孩而言的接受度更高,可減輕很多不必要的醫療成本、社會成本。當然後期還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的證明。”不過謝正德也呼籲,無論任何疾病,在早期及時發現,對于家長和醫生來說都很重要。

我以為孩子隻是感冒了,結果進了ICU

“在此之前,我希望有人提前和我分享過。”Mandy直言,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自己遇到孩子患過的疾病中最難搞的,如果有更好的科普可以讓家長提前對它有認知,能夠減少或者避免對孩子造成一些不可逆的影響,這對每個家庭都是非常好的事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