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課期間,父母從3個方面,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态

上一篇文章,孩子在家上網課,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達成學習效果?從2個方面,聊了聊,網課期間,父母怎麼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

為什麼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呢?

因為這是我踩過的坑。

有一次,11:10分下課後,孩子問我,可以玩遊戲嘛?

他的理由是,微課都看完了,設定的休息時間到了,可以自由支配了。

剩下的作業,下午寫。

聽到這個理由,我的頭都要炸了,頓時火起。

事實上,如果下午寫作業,有些作業會敷衍了事,有些作業則自動忽略。

因為不停有小朋友,打電話約玩。

靜音、關機也不行,會有人上門找。

這個時候,心已經躁動,心思難以集中在作業上。

況且才剛過了11點,至少還可以閱讀、做口算,哪怕運動一會兒也行。

這就是因為,我們事先沒有約定好學習時間、作業完成标準造成的誤解。

我認為他會自己安排好,他也認為自己安排好了,可是我們倆“好”的标準沒有達成一緻。

于是,誤解就來了,争吵也來了。

網課期間,父母從3個方面,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态

我想着給他自由,讓他自己設定好每日的學習計劃、作業計劃。

可這份自由,少了限制條件,過了度,很容易滑向散漫。

我不反對孩子玩遊戲,更支援他與同伴一起玩耍。

是以他每天有遊戲時間,也有在樓下與同伴一起玩耍的時間。

但自由總需要在一個架構内,玩樂也需要結合學習。

不然,極容易被惰性俘虜。

大腦,是人體最耗費能量的器官。

而學習,恰恰需要不斷地調動大腦參與,這有違人的本性。

人的本性,是盡可能做低耗能的事兒,比如享樂、玩耍等。

争吵過後,我們重新設定休息時間、作業完成的标準。

把每項時間列清楚、每項清單列清楚後,他按照約定好的時間、清單上課、完成作業,我也可以脫身出來,做自己的事情。

同時,這個過程,也為孩子示範,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清單、完成的标準

也诠釋了做完和做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 1 —關注孩子心理狀态

網課期間,父母除了關注孩子的學習,幫助孩子設定好學習時間表和作業清單,更需要做的是,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态。

在家上網課,父母與孩子相處時間大大增長。

父母除了輔導作業,還要兼顧講解學習内容,照顧孩子生活起居,同時有些父母還有自己的工作。

這樣無距離、長時間的相處,擦槍走火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由此帶給孩子的壓力,也會陡然增加。

同時孩子與同學無法見面交流,也無法嬉戲打鬧,很多心中的不愉快,沒有辦法釋放,就積壓在心裡。

網課期間,父母從3個方面,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态

再者,相比學校而言,家裡的實體空間相對狹小。

狹小的空間,本就容易讓人感到壓抑和孤獨。

如果父母的壓力、情緒又疊加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心理就更難受。

心理壓力大,孩子在學習上的效果自然也不怎麼樣,因為他要耗費很多精力和能量去抗壓。

— 2 —不制造緊張和壓力

是以,父母首先要做的是,不要給孩子制造緊張和壓力。

孩子畢竟是孩子,無法事事做到如大人般完美,這點父母心裡得有數。

是以,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多了解孩子,不要吹毛求疵,總是挑錯。

總挑錯,容易激起孩子的情緒,引起争吵,還容易打擊孩子,讓孩子認定自己不行,沒有一件事情能做好,造成他自信心不足。

— 3 —父母專注自己

其次,父母要專注在自己的事情上。

很多父母,沒有自己專注的事情,孩子在家上網課,容易将注意力過度傾注在孩子身上。

表面上看是對孩子的關心,實質上是控制。

孩子覺得,有人時時刻刻盯着自己,如同在身上裝了個監控。

這種無處不在的監控,孩子難免緊張。

還會耗費心思想着,如何才能躲避父母的監控。

于是,很多時候,孩子就跟父母玩起“貓抓老鼠”的遊戲。

比如,逮着機會玩遊戲,等父母來了,馬上關掉。

— 4 —發現孩子亮點

最後,父母要有意識地從正面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這麼做,可以為孩子輸入正能量。

“一個人,要輸出正能量,不要輸出負能量”,我想是每個父母都知道、都明白的道理,可在家庭中,面對孩子的時候,這句話常常成了空話和擺設。

父母對孩子發的每一頓脾氣,對孩子批評的每一句話,對孩子揮動的每一巴掌,對孩子打擊的每一個點,都在把負能量傳遞給孩子。

孩子承受的負能量多了,整個人就會呈現出萎縮狀态。

脾氣古怪,寡言少語,悶悶不樂,自暴自棄,獨來獨往,全然沒有孩子該有的率真、陽光、自信的狀态。

網課期間,父母從3個方面,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态

凡事都有正反兩面,這個哲學觀點,放在孩子身上也一樣适用。

父母如果能辯證看待孩子身上的“問題”,多看孩子身上的亮點,多看“問題”正向的那面,這就是對孩子的認可和鼓勵,是在為孩子輸入正能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