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應該如何臨摹,查士标繪《富春大嶺》

元代黃公望畫過一幅《富春大嶺》,明代沈周臨摹過黃公望的此幅作品。明末清初查士标看過沈周的臨本,筆墨渾厚、清新雅緻,他壓抑不住創作熱情,也臨摹了一幅。查士标的臨摹對象已經不是真迹,難免影響他的創作效果。畫面構圖略顯不足,究其原因是改變了原作的面貌。

黃公望畫山水相依取法自然,他筆下的《富春大嶺》有一條山路曲折盤旋,位于畫面下方。到了查士标筆下,這條山路蕩然無存,變成了延伸到江水中的坡石。這點變化,使得構圖從自然變成了套路,讓人不禁好奇,查士标到底是怎麼想的。

應該如何臨摹,查士标繪《富春大嶺》

查士标 富春大嶺

查士标的風格是“風神懶散、氣韻荒寒”。懶散不是什麼好詞,如果強行誇贊一下,可以換成“随意”。在藝術創作中,随意是好事。不過,随意到懶散的程度,未必就是好事了。他臨摹前人作品的時候,也表現随意性,竟然改變了構圖。有時候畫家在臨摹的時候會說一句“取其意”,但查士标真正模仿筆意的時候,出現了構圖上的瑕疵。

根據查士标的《富春大嶺》可以探讨一下,到底應該如何臨摹?首先,臨摹的态度是學習,領悟前人技法。臨摹和抄襲是兩碼事,臨摹的終極目的是提升創作水準,抄襲的目的是欺世盜名。兩者具有本質差別,不可混為一談。

應該如何臨摹,查士标繪《富春大嶺》

查士标 富春大嶺 局部

其次,臨摹分對臨、背臨和意臨。對臨,适用于學習的各個階段,名家真迹難得一見,一旦緣分到了,僅憑觀察很難有太多體會。隻有對臨,才能體會前輩的思想。背臨顧名思義,已經融入了臨摹者的創作特征。至于意臨,強調今人與古人進行精神上的交流。

查士标畫《富春大嶺》屬于背臨,他重點了解黃公望和沈周的筆墨精神。于是他在構圖上更像宋人畫風。他覺得,這樣畫才會彰顯創造性。至于能否被世人接受,就另當别論了。

應該如何臨摹,查士标繪《富春大嶺》

第三,臨摹未必一定要丢掉自我。有人說,臨摹就是一比一複制。事實上,同一個畫家也不能畫出兩幅一模一樣的作品。查士标在臨摹過程中保留了個人風格,也保留了時代特色。明末文人畫興盛,董其昌的藝術思想啟迪了很多畫家。查士标受此影響,他把文人畫對清雅的追求放大到極緻。

有人覺得查士标的畫中寓意深刻。他在構圖上的失衡,暗示江山易主。他的畫作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可以品悟到人生百态。當然了,以上觀點是否成立,見仁見智。

應該如何臨摹,查士标繪《富春大嶺》

史書記載,查士标20出頭就中了秀才,由于朝代更疊,專攻繪畫。他和漸江、程邃等人是好朋友,畫風偏向于野逸派。他是一個有思想的畫家,用畫筆記錄下心志性情。故此,他在臨摹仿古的過程中會更重視表達個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