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中國畫如何鑒賞與評價,大師的作品究竟妙在何處,賞析作品從哪些方面入手,都是很多人想弄明白又不易明白的問題。

《阿Q畫傳》不僅是一套叙事性極強的水墨連環畫,更是一幅幅生動精彩的中國畫作品。其對每一個典型人物、典型場景與典型事件所做的高度凝練的筆墨表達,都是一曲曲線條與墨色的交響曲。

诠釋經典,活化經典。為能更深入地向大家展示《阿Q畫傳》的筆墨、線條與造型之美,程十發藝術館在原作展的基礎上,特别策劃了解析展單元。主要是從繪畫語言的角度,對整部作品中的人物、建築、筆墨、構圖、變體創作等做了分類梳理與母題解析,以突出其繪畫本體性闡釋的一面。

1

筆墨意趣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古人謂:“以筆取氣,以墨取韻。”這張全景式的構圖作品被畫得滿滿當當,但因為筆墨多變富有層次,沒有給人平淡無奇的感覺,反而是雄奇震撼,墨韻十足。一張書本大作品能表現繁複的水墨内容很難,對作者的功力要求極高。整個畫面以塊面為主要筆墨形式,表達明确且聲色凝練,輔助的線條圓韌凝重且含蓄精煉,每一筆都沉着有力,卻毫無粗野習氣。程十發對筆的提按把握适當,通過畫面可以感受到他行筆的速度與力度,其宛如“錐畫沙,屋漏痕”般的線條内涵無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的筆墨對比強烈,焦、濃、重、淡、輕等多種層次的墨色并用,枯濕燥潤兼備。此張先以細筆線條畫一蜘蛛網,構成饒有特色的畫面構成形式。畫中隻出現三人,且分量相當,如果此時全以線條表現,則必定顯得平淡無奇,且節奏變化單一,程十發發揮了他筆墨構造的天賦,将畫面左側二人以空勾淡染寫出,用筆起伏大,變化豐富。而右側隻畫一人,以沒骨法濃墨寫出此人下半身褲子,上半身則以多變線條勾出,不但在單人上有筆墨變化的對比,而且在整體上也形成了視覺中心,周圍的配景都是簡筆勾勒而成,配襯适宜。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在此套連環畫中,往往多以幹筆畫結構線條,以濕筆大塊塗抹,畫面富有激情,給人痛快淋漓的感受,線條與塊面交替出現,層次豐富。此張作品桌椅闆凳以大塊淡墨快速塗抹出來,用墨非常透明,尤其對中層次的墨色掌控得十分到位,與左上角以濃墨勾線為主的門窗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二者包圍成的空間,将畫面主要人物以對比的方式轉移到畫面的最白處表現。整個畫面形成了一濃一淡,一線一面,一枯一濕的節奏,程十發手中的筆和墨如同節拍器,調和着畫面的筆墨節奏,這是程十發對點線面合理運用的結果。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此張最大的特點是筆墨疏密有緻,以筆墨分割畫面,形成對比強烈的兩部分,繁密處嚴密卻不迫塞。筆法渾厚凝重,筆墨交融,厚重而不闆滞,有筆外之筆、墨外之墨的意趣。程十發巧妙地利用建築的結構和靈活的用筆,使得分割自然有趣。瓦片以淡墨渲染為主,濃墨勾勒為輔,在畫面右下部分幾乎不肯着一筆,留出大面積的空白,左上角則畫得密不透風,形成“疏可跑馬,密不透風”的筆墨對比效果。主要的中心人物都施以濃墨,用塊面表現,且連貫有序,周圍次要人物則多用線條表現,在局部形成“白包黑”的畫面構成,有利于突出人物主體。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這套《阿Q畫傳》中的線條絲毫無刻闆的感覺,觀察其線條,時而如狂風驟雨,時而如緩慢沉着,因其多用濕筆且于生宣作畫,因而筆墨線條變化大,非但沒有破壞畫面的完整性,反而使得畫面具有大開大合的筆墨氣質,畫面單純且毫無火氣。此張是程十發對線條進行多種不同組合的闡釋,右側的一棵大樹幾乎全以線條勾勒而成,但是各部分卻以不同的組合方式而區分開來,首先是葉子,以濃墨細筆的線條勾勒得密密麻麻,形成一個整體的大面,樹幹以空勾伴有少量結構線畫出,用筆相對率真,緊接着以赭石色暈染,沒有全部塗滿,讓其有輕透的感覺,畫中的石闆路則以細筆淡墨寫成,層層褪去,富有空間感。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的線條不同于流暢飛動的鐵線描或高古遊絲描,他的筆墨線條是具有金石意味的,線條的起伏轉承大,這得益于他的書法練習,故所作形象沒有輕飄浮滑之感。他很好地運用了生宣具有艱澀性這一特點,并利用紙張的艱澀特性,使得毛筆在行筆的過程中獲得阻力,而下筆時的輕重緩急所産生的枯濕飛白變化,則造就了人物的虛實體感、使得線條獲得了蒼澀有力的質感。這張作品下筆果斷多變,隻以墨色為主,黑白分明且層次豐富,豪放之中見細節,爽利的線條賦予人物以生命力和力量感。用筆以方直為主勾畫人物和牆體,給人印象深刻,牆頭下一隻細筆勾勒的螞蚱仿佛是阿Q自己,随時會被消滅一樣,更多了一份筆墨隐喻性的内涵。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阿Q畫傳》的用筆方式為中側鋒并用,技法豐富而完備。粗筆寫意往往在細節刻畫方面難度很大,對創作者的筆墨刻畫能力要求很高,粗筆寫意在細節刻畫上的展現是一名畫家水準高低的重要依據。此幅作品中人物形象結構的刻畫非常嚴謹清晰而豐厚,在幾筆平淡的刻畫中蘊含了許多的驚喜,尤其是對肖像的刻畫格外認真,墨色與墨色之間的大小對比,濃墨與淡墨之間的交融滲化,高度寫實,嘴型和眼神的表現透露出人物的内心活動,雖處靜态中卻顯得若有所思,把握住了人物内心的情緒變化。一縷輕煙也是絕妙,寥寥幾筆盡顯輕松自在。

2

經營位置

構圖,傳統繪畫中又稱為章法,即南齊畫家、理論家謝赫在其著作《古畫品錄》中歸納整理為“六法之一”的“經營位置”。下面将為大家重點解析程十發《阿Q畫傳》中的構圖特點。

對角式構圖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中國畫忌“四平八穩”的對等式構圖,而多用“秤錘壓千斤”來取得畫面的平衡。《阿Q畫傳》在多幅作品中運用了對角式構圖,這種構圖中的對角線具有很強的定向作用,也能引導觀者的觀察視線,利用邊角互相呼應來保持畫面的平衡感,而且能讓畫面産生動态美。

對角式構圖在這套作品中運用得較多,常見的如實角對實角,空角對空角,造成均衡的錯位,實際上是均衡的一種變化,即打破了平均的呆闆處理。把一邊上移,另一邊下沉,使畫面更具空靈感,對事物的高度概括和提煉,讓人産生無限的聯想和意猶未盡的感覺。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對稱式構圖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對稱的構圖可以給人以美感,這樣的構圖不平淡散亂且主題明确。當背景對稱時,将主體放在中間能夠提升整個畫面的平衡感。雖然這樣的構圖缺少動态,但卻能營造出另一種安靜、私人的氛圍,可以将主體人物形象襯托得更加細膩。

此張構圖是《阿Q畫傳》中經典的對稱式構圖,作品左右幾乎對稱,但是又不完全對稱,如果是完全對稱則易導緻呆闆,程十發通過靈活的用筆對左右兩邊局部上的細節作了調整,進而改變并消除了這種刻闆感。此外,畫家還在畫面主要人物動作形态上做了不同的設計以求于對稱中得新變化,顯得極具才情。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C型構圖、L型構圖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C形或L形構圖,在視覺上給人以旋轉、運動、優美和收縮的審美感,會産生強烈的視覺向心力。半包圍所形成的缺口使得氣勢流暢、造型優美,給人以柔和旋轉向心和輕松愉悅的視覺感受。畫家此類使中間透空視野開闊的作品較為豐富,畫面也活潑多變,具體則是把畫面中的主體景物由一角框起來,使主體突出,主題鮮明。

L形構圖法是由垂直線與水準線交彙而成,有正L形、反L形和正反倒L形幾種L形構圖形式,屬于一種邊角構圖形式。以第28圖為例,這是一張較為典型的L形構圖法,主人公阿Q豎直站立于畫面左側,形成一條豎邊,橫向兩隻打鬥的公雞則形成了水準的橫邊,兩線交叉給人一種穩定、安靜和延伸的感覺。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三角形構圖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阿Q畫傳》的構圖中用了許多“三角規律”的方法。所謂“三角規律”就是多種多樣的平三角、直三角或斜三角。清鄒一桂在《小山畫譜》中說“布置之法,勢如勾股”,就是指“三角規律”而說的,這樣的構圖可以打破平闆單調構圖樣式。

此系列作品均為三角形構圖,程十發為了突出這種造型的穩定感而舍去背景不畫,在中國畫中有“陰陽相生”、“虛實相生”之說。有虛則實存,有實則虛生,這樣才能達到“生動自然”,使得畫面單純而又幹淨,群體的人物構成了一個不規則卻有動感的三角形外輪廓,使得畫面更加生動,避免闆滞。三角形構圖具有崇高、堅實、穩定和踏實的感覺,在靜中求動,穩中求變,使人有神聖、向上之感且極富沖擊力。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一角”與“半邊’式構圖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在《阿Q畫傳》的作品中“一角”和“半邊”式構圖得到了巧妙運用,這樣的構圖特點是主體形象少,畫面簡潔,有一大部分顯得虛空,以"計白當黑"的手法,将留白提升為一種創作技巧。這種構圖所呈現的筆墨雖少,但卻有筆墨所不能企及的意境,空白區域讓畫面多了一些戲劇性效果,虛實對比也是以變得更加強烈,使畫面産生以無勝有的效果。這種構圖的運用把富有感情色彩的人物加以突出,使畫面情景交融進而富有更深刻的含義,是對連環畫和水墨人物畫的發展和豐富,既精确表達阿Q個人的内心生活與其在社會背景下的凄清境遇,也敏銳地反映那一時代社會一類人的精神狀态。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中心視角式”構圖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一幅畫的構圖中心事實上承擔着兩個使命,它不僅作為構圖處理上的主要焦點,而且也應當作為最清晰地表達内容的手段,隻有兩者吻合一緻,構圖才能獲得最大的表現力。此張作品程十發巧妙地運用窗戶的“回”字造型,将“回”字形的最中心位置,留給畫面的主人公,進而突出主體位置,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還有一類比較典型是通過“蜘蛛網”的形式,來引導畫面中心點,無論是“回”字形還是“蜘蛛網”形作前景都是通過“聚焦”的方式來确定一點來使觀衆直覺“靶心”。這樣構圖增加了畫面的縱向對比和裝飾效果,營造一種神秘氣氛,使作品産生深度感和極其強烈的透視效果。

3

未莊群像

細細閱讀《阿Q畫傳》就會發現,它的每一幅圖都是一幅精彩絕倫的中國人物畫。通過他的個性筆墨,把中國人物畫的豪放激情發揮到了極緻,行筆用墨遊刃有餘、揮灑自由,枯濕濃淡,繁簡徐疾,無不浸潤着濃重的情感色彩,以全新的面貌推至前無古人的境界。下面将為大家重點解析程十發《阿Q畫傳》中的未莊群像。

「 1 」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此幅作品刻畫了阿Q再次出現在未莊人面前的闊綽與無畏。程十發選取酒館這一未莊人群聚散之地的一個截面,描繪了阿Q自城裡回到未莊的自得,頗不同于他往日的卑屈。然而,這樣的自得與無畏并未改變未莊人對他舊有的眼光。畫面中程十發刻意表現阿Q挺立肚囊揮灑銅錢的瞬間,而圍觀的人群,也自然分作兩類,一是與阿Q一同站着的未莊底層百姓,一是坐在桌旁類于趙老太爺、地保一類的權貴,臉上表情或狐疑或讨好,然而更多則是鄙夷和冷漠。程十發通過對不同人臉部側面表情的刻畫,将阿Q的愚盲與圍觀人群的看戲心态描繪得惟妙惟肖。

「 2 」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阿Q身上是有賭性的,一旦有了一些小錢,他會鑽進賭徒的世界裡,聲音高亢、神情興奮,人物圍坐在一起,聚精會神盯着籌碼,此圖便是描繪此類場景。程十發對這一群像的描繪,一方面是通過人物的表情刻畫其賭性的一面,一方面通過右下角随意堆疊的南瓜,隐喻與阿Q混迹的都是鄉間百姓的底層身份,這種靜物的描繪不完全是為了畫面構圖的補白或填空,而是程十發在對原著深刻剖析了解後,内化為自己筆下的形象靈感,其有關階層的寓意形象亦随之呼之欲出。

「 3 」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此幅畫面描繪了阿Q被押送刑場遊街示衆途中的一個瞬間,程十發用較重的墨筆刻畫圍繞阿Q的劊子手車隊,而圍觀的遠景人群則純以虛化的線條勾勒。阿Q位于畫面的最高點,也是衆人視線的焦點,但是周遭人群的狀态,是擁堵而淩亂的,既有不谙世事奔跑中的小童,更多的則是呆若木雞的冷漠看客,他們以看熱鬧的心态,樂見阿Q表演式的赴死。畫面中有一對人物的關系值得注意,那就是阿Q麻木而恐懼的神态與仰頸張望的吳媽的視線,瞬間使得圍觀的一大片芸芸衆生成為了身後的背景,進而反襯出阿Q此時的五味雜陳,形如一個電影橋段中的特寫,令人回味。

「 4 」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人群中,居于畫面最高點的阿Q反應過來自己即将殒命,便在最後一刻喊出了壯烈的口号。在未莊的街市一角,各色人等接踵而至,将刑車圍得水洩不通,畫面中仍然充斥着人群的冷漠和官吏的跋扈。程十發以密不透風的刻畫方式,以大塊面的建築物飛檐以及望不到盡頭的街市與旁觀人群,以一種觀看與被觀看的反諷式的手法,再一次地刻畫了這種壓抑、悲壯的場景,暗喻了看客們精神世界裡的空洞與麻木,進而将《阿Q正傳》結尾的高潮呈現在了觀衆面前。

「 5 」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這一幕展現了舉人老爺為避革命黨風頭而舉家來未莊并差使家仆忙不疊地搬拾行李的大場景。畫面中既有擡着行李的家仆,也有圍作一圈議論的三五人群,既有淩亂落地的水果籃子,也有不明方向奔走的小孩,更有仿佛聽到了一絲風聲鶴唳驚吓得連帽子都驚地掉下來的。程十發用誇張的筆法描繪未莊人群的不安與惶恐,這種描繪與遠處悠閑地抽着旱煙的阿Q形成了對比,此時阿Q俨然一個看客的形象。整幅畫面人群排布動中有靜,并用直接描寫的手法,将人物的情緒動态與喜怒哀樂袒露無遺,進而營造了一種慌亂、沒落的氛圍。

「 6 」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畫面呈現了阿Q酒醉後于土谷祠床上半夢半醒之間的幻想畫面,他依靠白天不明就裡地自诩“革命”,獲得了一種“高人一等”的自嗨。圖中程十發以虛實對比的手法,描繪了阿Q腦海中厭惡之人卑躬屈膝的哀求貌,以及他自己高高在上、飄飄然的神情,一實一虛,營造出一種夢幻般的不真實感。而未莊權貴人群的漸次虛實,燭光的赭色、灰暗的場景,以及枯筆與濃淡潑墨的對比運用,又進一步加重了這種與真實脫離的虛幻氛圍。

「 7 」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本幅作品在人物關系上以視線為中心,通過衆人視線的牽引,将叙事的中心放在了主人公阿Q身上,進而形成了聚散式的群像關系。衆人圍觀興奮的阿Q正得意地甩着手中的煙杆,似乎哼着小曲、趾高氣揚,沉浸在自己“革命幻想”的精神世界中。而衆人則與他保持着一定的距離,神情中既有莫名的小向往,更多的則是些許的害怕與疑惑。程十發在形象的刻畫上,準确地把握了一個度:既不簡單地将人物漫畫化,又極其誇張;既不死摳人物解剖結構,又生動概括地表現人物的形體動态,恰到好處地變形——達到了似與不似之間的完美境界。

4

未莊建築

綴物布景,恰到善處。典型性格總是生活在典型環境之中。程十發畫的阿Q,之是以使人感到逼真,還因為他真實地描繪了未莊的自然風光。《阿Q畫傳》主人公生活在江南水鄉錯落有緻的街道老屋,照壁院落以及随處可見的大樹小橋,殘磚端牆之中,自然融洽,渾然天成,一群飛燕抑或一隻南瓜,不但起到了烘托主題、渲染氣氛的作用,也加強了畫面的趣味性……下面将為大家解析程十發《阿Q畫傳》中的未莊建築。

「 1 」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此幅作品以未莊土谷祠建築及其門亭為繪畫對象,通過枯濕濃淡交替變化的線條與墨色的轉換,建構畫面叙事語言以輔助主題表達。程十發僅用幾根枯濕相間的線條即勾勒出廊柱的建築結構,既分割了畫面,也通過這幾根線條的變形處理,打破了一般建築的規整與單一,使畫面的繪畫性語言更為豐富。為表現月下建築的陰陽兩面,程十發在迎光處以細勁線條處理物象,而在背光處則以稍微滲開的墨筆抹出飛檐。程十發将主體建築置于畫幅上中方,而以留白的方式虛空左下一角的石階,形成上重下輕布排結構,避免了背光處可能帶來的暗部過暗問題,并與畫面中心及夜空留白相呼應,更有利于将觀者視線向中右方的主人公聚焦。

「 2 」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牌坊是舊時江南鄉村公共空間裡或為尊功或為追思或為通神或為貞潔的紀念性建築,未莊這一木構石砌鬥拱挑檐式建築也不例外。程十發為強化畫面語言的隐喻功能,重點刻畫了未莊的牌坊。首先是在畫面左側用幹澀線條描繪出頂天立地的未莊牌坊,并将之與未莊低矮院牆及臨河屋宅緊湊而局促地雜陳在一起,再以俯視的視角銜接觀看告示的人群,這裡既有道貌岸然的鄉紳也有湊熱鬧的村民。在畫面的右中位置,程十發通過平遠群山、孤飛小鳥和河街石橋的描繪,擴大了畫面的平遠視野,進一步襯托出牌坊的高大與威嚴,進而強化了畫面的反諷意味和未莊破敗衰落的景象。

「 3 」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未莊村民的日常,以臨河而居的水鄉建築為多,其各類建築的功能,也以對接河道為主。此幅作品中,程十發采用一角山水的布局法。首先在畫面左邊以較大篇幅的留白标示未莊的河道,并與畫面右邊的建築形成疏密對比。圓月下停靠烏篷船的亭子,是未莊碼頭的渡憩之所,是一種較為簡陋的黑瓦挑檐式建築,它與石闆橋及臨河的穿街巷子串成一條水鄉交通要道,是未莊人走出未莊或回到未莊的必經之路,也是未莊擷取外界資訊的重要驿站。程十發以枯筆重線勾畫右下方的建築輪廓,再以較重淡墨局部暈染屋頂,标示夜晚月色朦胧之态。程十發在此特寫碼頭、石闆橋與穿街巷子的關系,既有銜接時光的作用,又有串聯劇情的功能。

「 4 」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在此幅作品中采用平面疊加方式将中國山水畫中的“一河兩岸”式做了變形應用。首先在畫面正下方以側鋒墨筆構出此岸照壁形廓,牆面大多留白,隻在挑檐下飾以纏枝紋與“福”字,牆面下方與地面接近處,則以淡墨暈掃以過渡畫面,繼而以同樣的墨筆寫出上方建築和船隻,再于畫面左上方借用山水畫中的樹石畫法,以遒曲線條畫盤幹老樹,并勾畫樹葉滿密平鋪于河道上空,銜接兩岸建築,最後畫水,進而建構了近中遠景結構,形成上密下疏的對比關系。頗值注意的是,程十發為避免密處過密,還刻意将左上角一處空出,以呼應照壁牆面的留白。

「 5 」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程十發在此幅作品中以簡約概括的線條,描繪了未莊橋邊路口的土地廟這一很少為其他畫家所關注的建築類型。程十發為突出表現這一頗具江南水鄉民間祭祀建築風格的土地廟,特意虛化對左側石橋的描繪,而着重刻畫右側路邊的土地廟。程十發以濃墨筆取其一角,并分為兩層,呈向畫内傾斜之勢,與左側略向内勾畫的石橋形成一個塊面,增加了畫面的穩定感。二層中間有一神龛,内有香爐、燭台,龛外牆上貼有一長方形符條,一般為紅色。屋頂上自右伸出一根藤蔓,蔓上細筆勾出一個南瓜。神龛與南瓜的組合,以簡馭繁,非常生動地刻畫了濃郁的江南鄉野之趣。

「 6 」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未莊的河道使用,是有明顯區分的,這裡既有為衆人共用的渡口碼頭,也有為未莊權貴專有的私家碼頭。程十發在此采用由内向外層層遞進的視角,重點描繪了趙府的碼頭以及碼頭邊的院牆建築。與未莊公共渡口亭子的簡陋不同,程十發通過凸顯院牆挑檐建築的高與闊,如精心雕飾的門楣、閣樓以及在院牆建築内依次疊加的内宅牆面一角等,來交代宅子主人的特殊身份。這裡,程十發的用筆用墨較為秾厚,并且運用了黑白環繞式的暈染法,通過左下角的潑墨、牆面與閣樓的淡墨渲染以及牆頭墨筆挑出的藤蔓,形成濃重的夜色,畫面中心的門外碼頭和船隻,則處之以留白,輔助于叙事情節的表達。

「 7 」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未莊村鎮外通向靜修庵的石橋,是平鋪式的梁闆橋,河塘中立石柱,柱上架石梁,無邊欄,略成“之”字形,約有三折。程十發遵循近大遠小的圖繪法則,采用平遠構圖的方式布局橋與庵的連帶關系。為增加庵的幽靜與郊野的遠,以區隔佛家與塵俗的距離,程十發首先在下方和右方以大面積留白與石橋的組合,标示河塘的闊與遠,再在左中方留白處以一對飛鳥增加田野的遠勢,而靜修庵後赭色抹出的遠山,則進一步渲染了平遠之勢,突出靜修庵在江南山水情境下的超塵意境。此外,程十發在左下方略上位置加出墨色坡渚的一角,并從中挑出兩根叢竹切入畫面,也将觀者對空間的想象拓展到畫外。

「 8 」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在這幅作品中,程十發着力刻畫了未莊的街市建築。這類建築多為依托自家宅院改建而成的臨街小鋪,對街結構,有一種錯落布排的自然生長狀态。程十發用濃淡相間的墨筆線條,勾畫石闆街邊的房屋與随意搭建的各色雨篷,并采用塊面穿插的方式,形成彎曲的S形格局,以表現街市的局促和擁擠,進而将畫面的叙事焦點引向上方橋頭被迫遠離的主人公。程十發又在此基礎上,為建築染上一層淡墨,進一步豐富了遠離氛圍的表達。為了在滿幅構圖中增加虛實相生的變化,程十發特别在畫幅左上方采用了留白虛化的方法,與天空及下方牆面的留白連接配接以平衡畫面。

5

變體畫研究

下文“變體畫研究”選取了兩幅程十發的變體稿,并與其最終稿做比較分析,以向公衆還原程十發認真推敲、數易其稿的思考過程。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第一稿所畫的兩個主要人物已刻畫完成,并繪制了地面石階,此時程十發突然停手不畫是基于何種創作考慮?對比左右二圖可以發現,第二稿中兩位主要人物的高低位置及距離與第一稿相比做了一些調整,程十發通過拉大畫中兩人高低距離,更好地表現了人物間的緊張關系,對營造畫面主題氛圍起到了升華作用,而将“假洋鬼子” 畫出畫面以取平衡,使得構圖更加協調,此外舍去“假洋鬼子” 腳下石闆路,則更凸顯出了主體人物。重新構思的大門台階背景為緊接着的三十、三十一畫做 了場景延伸,并形成強烈疏密對比關系。此外,程十發在第二稿創作中保留了第一稿創作中精妙的人物筆墨對比關系,阿 Q 主要以幹墨勾勒,而“假洋鬼子” 則以濕墨大筆塗寫,對“假洋鬼子”辮子周圍的留白處理,彰顯了作者去粗取精的筆墨思考,甚至有意将“假洋鬼子”的外套畫大一些以表現其“飛揚跋扈”。

程十發《阿Q畫傳》原作賞析

兩圖皆為《阿 Q畫傳》 第四十五畫所創作的作品,二者的構圖基本一緻,且完成度都十分高。至于為何選擇第二稿而舍第一稿,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先看第一稿的作品,畫面筆墨及構圖同樣十分精妙,甚至程十發已經印章蓋于畫面左上角,說明他對這一張的筆墨和構圖應該是比較滿意的,但是此張卻未被選入一百零八圖,最主要是因為阿 Q 人物的表現與上下文情節産生了較大的出入。前文講到阿 Q 将衣服的表現與上下文情節産生了較大的出入。前文講到阿 Q 将衣服脫放在趙家就沒有再着衣,上半身應該是光着身子的,是以這一畫理應是不着衣的,但是這一張卻畫了着衣場景,與情節不符。為了與前後繪畫情節脈絡相一緻,程十發便重新繪制了後一張,并且在燈籠、“當”字外框周圍以及地面上,适當地做了些許筆墨調整,以使畫面對比更加強烈,筆墨更加豐富。這從側面也反映了程十發在繪畫創作上的嚴謹性,以及為了使作品更加完美而反複調整的鑽研精神。

注:本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