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踏實做好這兩點,解決節後分離焦慮so easy

踏實做好這兩點,解決節後分離焦慮so easy

開學第四天,寶爸寶媽們,你的娃入園時是什麼狀态呢?是沒心沒肺高高興興說再見的那一個?還是拽着你的褲腳、哭得撕心裂肺的那一個?

春節長假剛過,孩子開始重返校園。幼稚園避免不了各式各樣的難舍難分+哭鬧不止+此起彼伏的景象。入園焦慮問題再次困擾着老師和爸爸媽媽們。

其實,從孩子的角度想想,節後入園焦慮不可避免。

春節假期期間,寶貝們有家人24小時的陪伴,生活也較少受限制,驟然要脫離熟悉的家庭,進入集體生活,獨自面對陌生了不少的環境、老師和小夥伴,自然會變得不習慣,會出現焦慮、不安、哭鬧等分離現象,不想上幼稚園。

踏實做好這兩點,解決節後分離焦慮so easy

幫助孩子做好節後入園準備,讓每一位幼兒在假期——入園的轉變中獲得發展,顯得尤為重要。那麼,面對孩子節後入園問題,家長要如何安撫孩子,讓孩子重新愛上幼稚園呢?

01

歸屬感,緩解幼兒的入園焦慮

寒假雖短,但娃對幼稚園、老師和同伴還是産生了陌生感,孩子不僅僅要重新熟悉老師、小夥伴,還要适應群體的基本規則,對群體産生歸屬感。

歸屬感是一種被他人或集體關注、接納和認可的感受。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歸屬與愛是人的重要需求。”孩子需要感覺到自己在群體裡是重要一員,需要感覺到被團體接納,孩子才能在團體裡面成長,這對于孩子的心理發展有着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踏實做好這兩點,解決節後分離焦慮so easy

如何幫助孩子在集體生活中,克服分離焦慮,找到歸屬感呢?

幫助孩子和老師建立信任

建立一個信任的師生關系,不僅能緩解孩子入園時的焦慮情緒,也對幼師的教學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立信任的師生關系,爸爸媽媽及老師可以這樣做

爸爸媽媽:

1)入園前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爸爸/媽媽和你隻是短暫的分開;媽媽很信任***老師,老師會像媽媽一樣關心照顧你”等等。

2)當着孩子的面和老師聊天,這會讓孩子明白,媽媽很信任老師,孩子會是以更有安全感。

3)千萬不要把“你再這樣,我就打電話告訴老師了”當作威脅手段,這會加深孩子對幼稚園及老師的反感。

4)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了什麼故事呀/你今天有沒有對老師說謝謝?通過巧妙溝通,激發孩子回憶幼稚園的美好體驗,了解老師的辛苦,激發孩子的入園動力。

踏實做好這兩點,解決節後分離焦慮so easy

老師:

1)在幼稚園門口給孩子一個“愛的抱抱”,表示對孩子分離情緒的接納。

2)蹲下來介紹自己,和孩子打招呼,精準叫出孩子的名字,消除陌生感。

3)誇一誇孩子帥氣、可愛,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4)用肢體動作、語言等孩子看得到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愛,為建立信任打基礎。

5)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長:如唱歌、跳舞、畫畫,讓孩子佩服你。

踏實做好這兩點,解決節後分離焦慮so easy

幫助孩子熟悉遊戲中規則

遊戲是孩子永恒的主題,而在遊戲中不遵守規則,是幼稚園裡最常出現的現象。這是因為,孩子在家裡能玩所有的玩具,也能決定玩具的玩法;而在幼稚園,孩子需要和别的小朋友共同使用一些玩具,需要共同遵守遊戲規則。

建立良好的規則意識,是孩子走向社會化至關重要的一步。是以在家裡,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有規則的遊戲,比如角色扮演遊戲,互動體驗遊戲等,在遊戲中幫助孩子學習一些規則:

共同制定的遊戲規則不能違反;

加入别人的遊戲要先詢問别人是否願意;

在玩共同建立遊戲時,要尊重别人,不能強迫别人……

踏實做好這兩點,解決節後分離焦慮so easy

同時,讓孩子明白,遊戲過程中,雙方隻有在共同遵守規則的時候,才能在遊戲中體會到公平,感受到守規則的樂趣。

鼓勵孩子為集體做事

在家裡,為孩子創造條件和機會,适當為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在孩子完成任務後,給予孩子适當的認同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為家做出貢獻後爸爸媽媽給予肯定的積極情感體驗,同時促進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踏實做好這兩點,解決節後分離焦慮so easy

同時,引導孩子在幼稚園裡為集體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孩子獲得群體對他的認可,進而提升孩子對群體的歸屬感。慢慢地,孩子也會投入到幼稚園的集體生活中。

02

積極的情緒,激勵孩子自主入園

多種儀式,調動孩子積極情感體驗

《小王子》曾說過:“儀式感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對孩子來說,開學是一個特别和值得期待的日子,此時若注重和孩子建立儀式,更容易讓孩子有自豪感、榮譽感、神聖感和集體歸屬感。

對此,爸爸媽媽在孩子入園時可以給予孩子儀式感,比如早晨入園儀式——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個揮手告别,送孩子一個魔法親親,在他的掌心留一個吻,增加孩子安全感;晚上離園儀式——按時接孩子放學,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

踏實做好這兩點,解決節後分離焦慮so easy

巧妙溝通,鞏固孩子入園積極情緒體驗

孩子上幼稚園後,爸爸媽媽最關心的莫過于孩子的在園情況了。放學接孩子時,什麼樣的問題有助于孩子快速适應幼稚園?

放學接孩子時,你可以問孩子:

1.今天幼稚園裡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

2.今天你和小朋友一起玩了什麼遊戲?

3.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了什麼故事呀/今天畫了什麼畫/今天做了哪些手工?

4.今天你學到了什麼新本領?

5.你的好朋友是誰呀?你為什麼喜歡他?

6.你今天幫助老師/小朋友做什麼了?

7.你最喜歡玩的玩具是什麼?

踏實做好這兩點,解決節後分離焦慮so easy

用積極正向、具體的問題引導孩子啟動“回想”模式,幫助孩子回憶一天中發生的美好事情。在輕松愉快地談話中,了解孩子在園情況,同時讓孩子對幼稚園生活充滿期待,拉近與老師、小夥伴的距離,逐漸适應幼稚園的集體生活。

做好自我心理建設,做孩子積極情緒的榜樣

事實上,孩子入園,焦慮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家長。家長常見分離焦慮行為表現:

猶豫——對是否送幼稚園猶豫不決,态度不堅定。

擔心——擔心幼兒不熟悉幼稚園環境,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

害怕——害怕幼兒在幼稚園被欺負,發生同伴沖突,會生病。

焦慮不安——把幼兒送到了幼稚園,仍舍不得離開,猶如間諜般,不時從窗戶角落探頭張望,在門口或教室外的隐蔽位置悄悄觀察幼兒的情況。

踏實做好這兩點,解決節後分離焦慮so easy

家長焦慮的表情和擔憂的目光,通過微妙的親子互動,會傳遞給孩子,這隻會讓孩子更加郁郁寡歡、惶惶不安。是以,家長要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設,向孩子傳遞積極的情緒,杜絕焦慮、擔憂等負面情緒,以積極的心态看待幼兒入園,相信孩子一定可以适應幼稚園的生活。

看了這些建議,相信爸爸媽媽們一定能從容應對孩子們的入園焦慮問題。你還有什麼緩解入園焦慮的妙招?快在留言區和我們分享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