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15前,誰在釋放“滿滿求生欲”?

半個月前,處于輿論漩渦中的極氪,開啟了一場關于ZEEKR 001的靈魂拷問,開始直面客戶,在業界看來,這遲來的“求生欲”似乎另有深意。而同一時間,傳統車企也開啟了大規模的召回計劃。

據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2021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1,044,861件,同比增長6.37%,解決836,072件,投訴解決率80.02%,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51,592萬元。

在具體商品投訴中,投訴量居前五位的分别為食品、服裝、汽車及零部件、通訊類産品、鞋,其中汽車及零部件投訴量為41,624件,同比增長19.28%。

3·15前,誰在釋放“滿滿求生欲”?

與日俱增的投訴量,既是消費者維權意識的提升,也是汽車行業亂象的展現,但随着“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臨近,不少車企的“求生欲”也開始回歸,有趕在3·15前對使用者開啟安撫模式的,更有對投訴榜上的“熱門”車型進行大規模召回的。但臨門一腳的這些功夫,對于當下的消費者來說,還有用嗎?

1-2月召回汽車總量超150萬輛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的資料,今年1-2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發出14起召回公告,涉及13家車企40款車型,累計召回車輛達1,588,741輛,兩個月超150萬輛的召回總量,從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車企的緊張心态。

涉及的13家車企包括一汽-大衆、保時捷、北京奔馳、特斯拉、梅賽德斯-奔馳(中國)、奇瑞、上汽通用五菱、一汽豐田、廣汽豐田、一汽、江蘇九龍汽車、東風、長安馬自達。

3·15前,誰在釋放“滿滿求生欲”?

其中,上汽通用五菱的召回數量超過了60萬輛,成為2022年1-2月召回數量最多的車企。根據召回公告,由于部分車輛的手動變速器零件制造尺寸超差,導緻擋位保持力不足,上汽通用五菱決定自2022年3月10日起,召回2017年7月10日至2021年3月26日期間生産的部分五菱宏光S3、新五菱宏光S汽車,共計609,779輛。

召回數量排在第二位的是一汽-大衆,召回總量超過40萬輛。根據公告,一汽-大衆将召回部分進口奧迪A4 Avant、A4 Allroad、A5、A6 Avant、A6 Allroad、等18款奧迪車型,共計7,407輛。召回原因并未說明。

同時,由于網關控制子產品存在安全隐患,一汽-大衆還備案召回生産日期在2018年3月1日至2021年12月4日期間的部分國産奧迪Q5L,共計453,791輛。

召回數量排在第三位的,同樣是一汽的合資公司-一汽豐田。由于發動機點火線圈制造問題,導緻部分點火線圈内部的1級線圈支架尺寸存在偏差,極端情況下,可能導緻車輛在行駛中熄火,一汽豐田備案召回了部分卡羅拉,共計162,301輛。同樣的理由進行召回的,還有廣汽豐田。據了解,廣汽豐田以備案召回共計161,614輛雷淩。

3·15前,誰在釋放“滿滿求生欲”?

另外,還有因變速箱冷卻油管裝配過程中,可能存在卡箍卡緊力不夠或位置不正确,而備案召回部分艾瑞澤5(艾瑞澤5/EX/GX)、瑞虎7,共計146,631輛的奇瑞。

除以上五家車企召回數量超10萬輛的車企外,特斯拉召回26,047輛,奔馳召回111,69 輛,其餘車企在1-2月的召回總量均不足萬輛。

直面客戶, OTA成不了“萬能膠”

與此同時,随着新能源汽車的逐漸推廣和保有量不斷增加,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投訴也在逐漸增多。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釋出的内容,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可以分為八大類:

一、新能源汽車出現安全問題,如行駛中斷電、汽車自燃、自動駕駛系統失靈等;

二、電池品質問題突出,比如充電故障等;

三、續航裡程縮水,特别是冬季低溫下續航折損快;

四、不兌現承諾,比如宣傳使用高性能晶片,實際情況卻非如此,以及到期未傳遞新車等;

五、價格變動惹争議,消費者剛簽完合同還未提車,所購買車型就降價,或者推出同價但性能配置更高的産品,導緻消費者不滿;

六、車企對已售車型,随意修改網上宣傳資料和說明;

七、配套的售後服務體系、維修網點、維修技工等不能滿足高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需要,影響了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和售後滿意度;

八、汽車資料存儲、提供問題引發廣泛關注。随着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提高,相關資料由廠家壟斷、拒絕提供,發生争議;

3·15前,誰在釋放“滿滿求生欲”?

這其中,剛剛成立11個月的極氪就收到了以上大半的投訴,包括傳遞前無故漲價、更換電機、莫名減配、天幕與宣傳不符,以及傳遞後車機卡頓,藍牙故障、刹車異響,導航失靈,電動車門無法自動躲避碰撞等,令極氪一直處于争議之中。直到3月1日,仍有車主以提不到車為理由,将極氪挂在了投訴平台上。

各種聲音下,極氪官方推送了一篇“直面客戶,真誠以待”的文章,通過OTA實作了部分功能的優化,也對一些問題進行了回答。據了解,最新版本ZEEKR OS 1.1.1更新後,極氪自動門使用邏輯、座椅記憶的優化都得到了提升,同時新增了透明車模(底盤)及轉向輔助顯示功能,優化了畫面崎岖、踩刹車之後紅影及圖像顯示泛藍等問題。

“3·15”不應該成為企業的品牌之劫

不過與召回一樣,新能源車企慣用的OTA更新能否切實解決使用者反映的問題還有待觀察。有業内人士認為,“3·15”臨近,不少品牌已經開始緊張,這種臨時抱佛腳的行為每年都在發生,但由于後續處罰力度不夠,不能從根本上杜絕類似問題的發生。

3·15前,誰在釋放“滿滿求生欲”?

比如去年“3·15”晚會,央視剛曝光了正通汽車違規采集人臉資料的問題,12月中旬小鵬汽車又相同的問題被上海市徐彙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10萬元的罰款。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罰款發生在1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資訊保護法》之後,這也讓引發部分網友的不滿,進而表達了對“3·15”失望。

對此,一位智能電動車分析師表示,很多人說,對某家車企失望,特别是對3·15失望,其實在汽車領域,我們應該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特别嚴重的問題,已經很少了,更多的是有各種各樣的瑕疵,不足,包括呼聲很高的特斯拉。借此他也舉例說道:“比如,福特、英菲尼迪的變速箱問題,跟360上的虛假醫療廣告,性質還是有巨大差别的。”

但更多的聲音認為,這種不足或者虛假宣傳帶來的後果是一樣的。一輛整車少說2000個零部件,即便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缺陷,也可能引發生命安全的存在。況且,“3·15”消費者權益日建立的初衷,就是為了鼓勵消費者合法保護自己的權益。車企更不應該将“3·15”當作企業的品牌之劫,一到關頭就緊急抱佛腳,而應該對待“3·15”的态度放到每一天的日常工作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