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考古最痛心時刻:定陵發掘時絲織物瞬間氧化,萬曆皇帝遺骸被焚毀

中國考古最痛心時刻:定陵發掘時絲織物瞬間氧化,萬曆皇帝遺骸被焚毀

如果大家對考古有所了解,一定知道上世紀50年代考古人員發掘萬曆皇帝的陵墓定陵,這是一座由官方主動發掘的帝王陵,出土了3000多件珍貴文物,為研究明史提供了第一批實物資料。然而,定陵發掘的代價慘重,從此考古界形成一條鐵律,不能輕易發掘帝王陵。

定陵是一個替代品,當年考古人員準備發掘朱棣長陵,因試掘失敗,最終才選擇了定陵。定陵的發掘有“三個悲劇性時刻”,第一個“悲”:絲織物因保護技術有限,隻能眼睜睜地看着氧化而束手無策;第二個“悲”:珍貴的金絲楠木棺材都被丢棄,結果被附近村民一搶而空,有的還打成了家具;第三個“悲”:朱翊鈞和兩位皇後的遺骸被焚毀。

中國考古最痛心時刻:定陵發掘時絲織物瞬間氧化,萬曆皇帝遺骸被焚毀

考古人員很清楚文物保護不容易,那麼為何還要發掘呢?這也是種種因素造成的結果,提出發掘的并不是具體負責發掘的考古專家,而是吳晗、郭沫若、沈雁冰、鄧拓、範文瀾等人。盡管夏鼐主持了這次發掘,可他是反對發掘的。

夏鼐在《我所知道的史學家吳晗同志》一文中以非常委婉的方式指出,“鄭振铎同志反對這件事,以為當時考古工作很忙,這些不急之物可以暫緩。我還替鄭同志作說客,知道吳晗同志是此一舉的發起人,親自勸說他不要急于搞這項發掘工作。”

中國考古最痛心時刻:定陵發掘時絲織物瞬間氧化,萬曆皇帝遺骸被焚毀

這裡插一句,鄭振铎當時擔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兼任考古所所長,夏鼐則以副所長的名義主持實際的考古工作。當考古人員進入後殿發現大量明朝絲織物時,由于大家經驗不夠,結果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裡加入軟化劑,随意塗抹在絲織物上,緻使絲織物很快就變黑、變硬、變脆。

當大量絲織物被氧化毀壞的消息傳出後,夏鼐無比痛心。不僅如此,當時的庫房沒有恒溫環境,結果又造成了二次損壞,這些都是不可逆轉的毀壞。當發掘結束後,三口制作精美的棺材被丢棄。更糟糕還在後面,1966年特殊時期,一群年輕人沖入地宮,叫嚣要砸爛這幾百年封建王朝的老窩。

中國考古最痛心時刻:定陵發掘時絲織物瞬間氧化,萬曆皇帝遺骸被焚毀

當時定陵已經成立了博物館,可大家哪裡敢阻止,萬曆皇帝和兩名皇後的屍骨被從箱子裡搬出來,放在廣場裡燒毀。據當年參與這件事的人員回憶時說:“屍骨放在柴禾堆上,随着木材被點燃,氣中散發着刺鼻的氣味。随着一聲炸雷,大雨傾盆而下。燃燒的屍骨在湧動的水流中浮蕩飄搖,和翻起的泥土融為一體,消失不見了。”

中國考古最痛心時刻:定陵發掘時絲織物瞬間氧化,萬曆皇帝遺骸被焚毀

另外,近些年來還傳出一點消息,為了保住當年僅存的一些絲織物,北京十三陵特區辦事處在地下重新修了一個文物庫房,将萬曆皇帝龍袍等絲織物重新“放回地下”。

參考資料:《我所知道的史學家吳晗同志》、《風雪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