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次發現!壽春城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突破

作者:合肥線上

公元前241年,楚國令尹春申君黃歇組織發動了戰國史上最後一次合縱攻秦,最終無功而返。擔心秦國報複,楚考烈王無奈決定再次遷都,這一次的目的地是——壽春。

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蒙武率軍攻破楚都壽春,俘楚王負刍,國祚綿延800餘年的楚國正式謝幕。

歲月倏忽,2000多年已經過去。2024年4月16日,國家文物局在淮南市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首次釋出武王墩一号墓階段性發掘成果,消失在曆史長河中的楚國再度成為關注的焦點。

記者日前從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壽春城遺址考古近期取得重要突破,在遺址西部正中發現一處城牆遺迹,因其主要位于壽縣壽春鎮壽濱村而被稱為“壽濱古城”。壽濱古城的發現,填補了壽春城遺址在戰國晚期城牆遺迹方面的空白。根據過去近40年考古工作積累的經驗,特别是壽濱古城的勘探和發掘提供的重要線索,壽春城遺址考古隊選擇重要區域開展重點勘探和追索,結合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衛片,初步框定了面積約14.6平方公裡的楚都壽春城外城,但這一觀點仍需考古發掘予以驗證。

首次發現!壽春城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突破

今天的壽縣古城航拍圖 今天的壽縣古城航拍圖

近四十載“尋城”

壽春城遺址城垣問題一直懸而未決

4月18日上午,在壽縣楚都大道南側的一片開闊地上,幾處探方井然有序,考古發掘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

首次發現!壽春城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突破

考古人員正在探方裡開展工作

據文獻記載,壽縣自楚國遷都壽春以來,長期作為國都和郡、州、道、府的治所,素有“四次為都十次為郡”的美譽。今天的壽縣老縣城至今還保留着唐宋時期的城市格局和宋代以來曆代對城牆維修、增築的痕迹,成了唐宋以後壽縣城市、城牆建造和發展的縮影。

但作為楚國最後都城的壽春城,其明确的範圍四至到哪裡,面積多大,至今衆說紛纭。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壽縣中心工作站站長、壽春城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張義中告訴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壽春城系戰國晚期楚國最後的都城,其地理位置在今安徽省壽縣城關及其附近”的觀點,目前已經成為學界共識。

首次發現!壽春城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突破

壽濱古城遺址航拍示意圖

在古代,城牆尤其外牆是極其重要的防禦工事,其營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撐。作為楚國都城,壽春城城牆更肩負戍衛國都安全的重任。

張義中介紹,1983年壽春城遺址科學發掘工作啟動以來,對城牆的探索和确認始終是工作的重點和核心,經過兩代考古人近40個春秋的努力探索,圍繞壽春城城牆,分階段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以壽春城遺址考古首任領隊丁邦均先生為代表。1983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壽縣文物部門聯合組成工作小組,對壽春城遺址展開有計劃的考古工作。運用考古調查、鑽探、試掘和遙感勘測等手段,到1991年,發現了柏家台建築基址,确定了壽春城址的位置和範圍,推測壽春城外郭城南北長約6.2、東西寬約4.25公裡,總面積約26.35平方公裡。

但學界也對這一觀點提出一些質疑。楚國鼎盛時期的都城紀南城面積不過16平方公裡,壽春城是楚國的最後一座都城,彼時國力衰微,其面積超越紀郢不合常理。

2000年到2003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組成聯合考古隊,重新開機了壽春城遺址的考古工作,通過一系列的調查、鑽探和試掘,基本否定了前一階段通過遙感解譯得出的外郭城城垣遺迹。壽春城遺址考古第二任領隊張鐘雲認為,楚壽春城的宮城就在今天壽縣城牆基址範圍内,現存的南宋城牆是經過下蔡、楚都壽春、漢、唐、宋多年疊加形成的。但這一觀點仍需要更多的考古資料佐證和支撐。

西南小城“破局”

“春申君居所”或為拱衛國都的衛星城

懸而未決的壽春城遺址城垣始終是制約遺址研究、保護和利用的瓶頸問題。近年來,壽春城遺址考古隊将目光投向了壽春城遺址外圍,西南小城遺址進入了考古人員的視線中。

首次發現!壽春城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突破

西南小城遺址示意圖

西南小城遺址因位于壽春城遺址西南而得名,其規模與楚國封君城相當,且距離壽春城遺址很近,年代大緻相當,是以在探索和最終解決壽春城遺址城垣問題上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2021年,經報國家文物局準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壽縣文物保護中心,對西南小城遺址展開了系統的調查、勘探和主動性考古發掘,希望通過這一系列考古工作,為探索壽春城遺址城垣問題提供有益的線索、借鑒和突破口。

考古工作成果顯示,西南小城平面大緻呈圓角正方形,城内面積約10.4萬平方米,包括護城河在内的整個城址面積約25.3萬平米。城牆以東牆和北牆儲存最好,現殘存牆體寬度約21.6~35.6米不等,殘存高度超過2米。城牆外有護城河環繞一周,寬度在四五十米不等。城河東北角通過人工河道與壽春城相連接配接,西南、東南角則與自然河道溝通,并最終向西、南彙入淮河,水路格局清晰。

出土器物大多數是筒瓦、闆瓦等建築材料。其中的方格重三角紋槽形磚殘件和米格紋方形鋪地磚殘件,在柏家台高等級建築基址也有“同款”。張義中表示,柏家台被認為是楚國晚期的宮殿基址,遺址使用了大量的槽形磚、鋪地磚、鳳鳥紋瓦當等建築構件,在2000多年前能夠大規模使用如此精美的建築構件,從另一個側面可以反映了該建築的規模之大和等級之高。

首次發現!壽春城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突破

壽春城遺址出土建築構件

首次發現!壽春城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突破

西南小城出土雲紋圓瓦當殘件

西南小城有着怎樣的功能?在1986年的首次調查時,時任考古領隊丁邦均先生根據采集到的遺物特征,結合相關文獻記載推測城址為戰國時期楚相春申君黃歇所居。今天,“春申故裡”已經成為了壽縣一張城市名片。

曆史上,黃歇才華出衆,位列戰國四公子之一,曾幫助當時還在秦國為質子的楚考烈王熊完逃回楚國即位。楚考烈王即位後,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十二縣,其中就包括壽春。在楚遷都之前,黃歇已經在壽春苦心經營多年。

盡管戰國晚期楚國已經國力衰微,但遷都即遷國,事關重大,在選址上一定是極其慎重的。張義中介紹,壽縣地理位置優越,北有八公山,西有淮河主河道,東有東淝水及其堰塞湖——瓦埠湖,隻有南部地勢開闊,一馬平川,無天險可守。而西南小城正位于壽春城遺址的西南部,與壽春城還有水路相通,交通便捷,可拱衛壽春城。

另外,考古工作成果表明,西南小城的四個城門規模大緻相當,發掘确認的北門上口寬3.2~4米,下口普遍寬度不足1米、最窄處僅約0.5米寬。“這麼小的城門,很難滿足一個楚國重臣日常起居、車馬出行的需要。從城内外的堆積來看,西南小城也不像長期居住之所。”

是以,張義中認為西南小城的軍事用途更為明顯,可能是拱衛壽春城的一座衛星城。

“楚城 ”驚豔亮相

壽濱古城重要發現填補空白

西南小城遺址的考古發掘,增進了對楚國晚期城址、城牆的認識和研究,也為繼續追尋壽春城城牆帶來了希望。

2021年11月,在對壽縣中醫院南側涉建地塊的勘探過程中,考古人員意外發現了一段東西向的夯土牆基,其夯築方式與西南小城相似,年代也大緻相當。通過繼續追索,發現了一處平面大緻呈斜角長方形、總面積約56.9萬平米的城牆遺迹,因其位于壽縣壽春鎮壽濱村暫稱之為“壽濱古城”。

首次發現!壽春城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突破

壽縣循禮新嘉園南側地塊考古發掘現場

這一發現讓考古人員激動不已,這段牆基會不會就是戰國晚期楚都壽春的城牆?

為了驗證夯土牆基的存在,确定其年代和性質,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經國家文物局準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壽濱古城的北牆進行了解剖發掘,随着發掘工作的深入開展,一處戰國晚期牆體驚豔亮相。

年代為戰國晚期,且與楚遷壽春曆史背景相符,新發現城牆是楚國城牆!

張義中介紹,壽濱古城的考古發現填補了壽春城遺址在戰國晚期城牆遺迹方面的空白,是壽春城遺址考古取得的重要突破。新發現城牆遺迹的西牆繼續向南北延伸,并且除了戰國晚期牆體外,局部存在東漢晚期增築、補築和重築的迹象,說明城牆一直到東漢仍在使用。

此次發現将唐宋以前的城牆标本進一步向前串連起來,形成了戰國晚期、東漢晚期、唐宋至明清等多個不同時期城牆标本共存的局面,壽縣可當之無愧為“城牆博物館”的稱号。

總面積約14.6平方公裡

楚都壽春疑似外城範圍初步框定

楚國城牆現身,但壽春城外城城垣方位及範圍依然懸而未決。在此前的勘探中,考古人員發現壽濱古城西牆超出古城範圍向南北繼續延伸。

根據這一線索,2023年8月,壽春城遺址考古隊展開了主動、全面的追索,沿着壽濱古城西牆繼續向南、向北勘探,同時在柏家台建築基址周邊采取打“井”字剖孔的方式尋找夯土城牆。“勘探斷斷續續發現了一些城牆遺迹,将這些城牆遺迹串聯起來,我們初步框定了壽春城疑似外城的範圍。”張義中介紹,疑似外城與壽濱古城共用一部分西牆,南至楚都大道,北至小宋家台子遺址附近,東至淝水西岸,總面積約14.6平方公裡。

這個面積比郢都紀南城小,形狀也并不規則。張義中表示,這是通過勘探初步框定的結果,精确的四至範圍、面積還需要通過進一步的考古發掘工作來驗證和确認。

壽春“襟帶淮汝,控引河洛”,地理位置極佳,在曆代都是戰略要地。據史料記載,楚國遷都壽春之前,在春申君的多年苦心經營下,壽春已經成為當時楚國軍事要塞、造船中心、商業都會。

近期,考古人員在楚都大道以南又新發現了夯土台基和城牆遺迹,圍繞壽春城遺址的考古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壽縣中心工作站站長、壽春城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張義中介紹,在下一步的考古工作中,城垣問題将依然是重點和核心,考古隊計劃通過配合性、主動性考古發掘對目前初步測定的壽春城外城範圍進行進一步的解剖和确認。壽春城遺址過去數十年的考古發掘成果也将進行整理,形成階段性成果公布于世。

随着壽春城遺址考古工作的深入開展,更多關于800年楚國的未知與猜想有望找到答案。

來源:安徽商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