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東“好漢”王一平,曾任上海市委書記,兒女卻個個都是工農群衆

作者:曉玥說曆史

作為革命老區,山東擁有優良的革命傳統,革命軍人輩出,不少保家衛國的忠誠衛士都誕生于此,比如諸葛亮、宋江等等,忠誠似乎印在了山東人的骨子。而在近代山東也有不少進階将領,王一平就是其中之一,雖然王一平同志錯過了1955年的授勳儀式,但他這一生為祖國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這些功績不是能夠用軍銜來衡量的。

山東“好漢”王一平,曾任上海市委書記,兒女卻個個都是工農群衆

王一平出生于1914年,他的家鄉位于山東榮成。王一平的父母都是普通的漁民,收入剛好能夠維持開支,為了把兒子培養成材,他們省吃儉用都要把兒子送去學堂念書。家境普通的王一平非常懂事,對于父母的恩情他無以回報,隻能發奮讀書不辜負他們的期望。

考上大學後,作為師範生的王一平本想着聽從父母的建議去為教育事業做貢獻,但最後卻踏上革命道路。

大學期間,馬列主義思想深深影響了王一平,在先進思想的熏陶下,王一平改變了自己的志向,轉身加入了組織,成為了我黨從業人員中的一員,據王一平後來回憶,在他人生無數個選擇中,成為黨員是他最不後悔的一次決定。

山東“好漢”王一平,曾任上海市委書記,兒女卻個個都是工農群衆

抗戰爆發後,王一平開始了戎馬生涯,并且率領部隊取得了顯著成績,為解放軍立下汗馬功勞後榮升政委。

每一次上戰場王一平都身先士卒,沖鋒陷陣在第一線,他這種大無畏的精神獲得了組織的認可,他也是以成為了副兵團級幹部。按照王一平的貢獻,他最低也能被授予少将軍銜,但最後他卻沒獲得任何軍銜,這是怎麼回事?

1955年,在那場盛大的授銜儀式中,不少将軍元帥都獲得了很高的軍銜,而同樣做出突出貢獻的王一平卻沒能參與授銜。原來,當時主席給出了一個建議,認為得到重新配置設定工作的将領不應該再參與授銜,應該把這些軍銜留給其他将領。是以,王一平服從了黨的安排,不再參與授銜,否則他起碼也是一位少将。

雖然未能獲得軍銜,但王一平并不介意,在他心中,黨和人民才是最值得挂念的事。新中國成立後,王一平進入了政壇工作,在新的工作領域中他仍舊兢兢業業、勤勤懇懇。

山東“好漢”王一平,曾任上海市委書記,兒女卻個個都是工農群衆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政績突出的王一平榮升為上海市的市委書記。任職期間,王一平提出了各種舉措,這種舉措為後來上海的經濟騰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提起王一平,上海市民都贊不絕口,這位偉大的人民公仆不為名不為利,隻為為老百姓服務。

當時,身為上海市委書記的王一平成為了人人尊敬的高官,可他并沒有利用職務之便為兒女牟取非法利益,相反對家人十分“冷酷無情”。

在位期間,王一平有很多次機會為自己的妻子張梅修找到一份好工作,可他為了避嫌,最後并沒有幫助妻子提升職位,是以他的妻子這麼多年都在同一個崗位上工作。

在兒女們大學畢業後,很多人都勸王一平為自己的子女安排一份好工作,可王一平卻嚴肅地拒絕了,并表示自己不會做這種龌龊的事。

山東“好漢”王一平,曾任上海市委書記,兒女卻個個都是工農群衆

他的無情曾讓妻子和兒女不滿,甚至好幾年沒有跟他講話,不過最後妻兒都被王一平的威嚴所折服。

在王一平幾個孩子中,大兒子最為出色,在王一平的嚴格教育下,他傳承了良好的家風,最後憑借着出色的能力為自己赢得了一份工作。可正當兒子準備入職時,王一平卻誤以為其他幹部看在他的面子上給他的兒子開了後門,于是他對此進行了阻撓,無論旁人怎麼勸說,他都堅持不讓兒子入職,還讓兒子找了一份勞工工作,兒子雖不樂意,但也拿父親沒有辦法。

除了大兒子,王一平另外幾個子女也沒有獲得一官一職,都是在平凡的崗位上辛勤的勞動。在外人看來,王一平實在是太過于無情了,但隻有王一平才懂得,公私一定要分明,不然可就壞了事。

山東“好漢”王一平,曾任上海市委書記,兒女卻個個都是工農群衆

王一平同志一生清廉公正,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為社會為人民服務上。對于黨和國家而言,他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忠臣良将。對于這樣的革命同志,我們應該向他學習,向他看齊,永遠銘記他的精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