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理想虧損擴大超1倍!車型單一技術不足,重資産下如何前行?

理想虧損擴大超1倍!車型單一技術不足,重資産下如何前行?

理想ONE樣車 度哥攝

2月25日晚間,理想汽車公布了未經審計的2021年全年财務業績。“總收入同比增長185.6%”“淨虧損3.215億元”“全年傳遞車90491輛”“毛利率20.6%”等關鍵詞填滿了這份“成績單”。

從收入和銷量上看,理想汽車的2021年無疑是豐收的,僅憑理想ONE一款車型就抵禦住了全行業供應鍊短缺的“寒流”,連續多月傳遞量超1萬輛。在此基礎上,理想汽車預備今年再接再厲,二季度推出下一代增程式平台的新車。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以高毛利著稱的理想汽車還是虧了,淨虧損較2020财年的1.517億元擴大111.9%,虧損原因與研發投入、管理費用大幅增加有關,另外還受到了銷售網絡擴張和自建工廠的影響。

不少人質疑,“開張吃三年”的理想ONE有些獨木難支,即使新車面世,增程式也始終無法代表電動車的未來,還在不斷建廠擴張的理想汽車最後是否會在狂奔中“失速”?

虧損擴大一倍多

造車是公認的“燒錢”生意,但在一衆造車新勢力中,理想汽車被認為是最能賺錢的一個,單車毛利率超20%,讓不少車企望塵莫及。

财報顯示,理想汽車2021年第四季度總收入為106.2億元,同比增長156.1%;淨利潤2.96億元,同比增長174.9%。2021年全年,該公司總收入為270.1億元,同比增長185.6%,其中2021年的車輛銷售收入占到全年總收入的96.7%。

2021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車的經營現金流量為人民币38.4億元,較2020年第四季度增長110.7%。2021年全年,理想汽車的經營現金流達83.4億元,較2020年增長165.6%。

對于去年的業績表現,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應該是非常滿意的。他表示:“我們在大幅增加研發投入和加速銷售網絡擴張的前提下,第四季度仍然實作了盈利,經營現金流達到了38億元,充分反映理想汽車擁有出衆的經營效率。”

不過,盡管各項财務資料優異,但因前幾個季度處于虧損狀态,理想汽車2021年的淨虧損依舊在擴大,較前一年增長111.9%至3.215億元。

對此,理想汽車在财報中給出了詳細的研發費用和管理費用等資料,透露是因為這些費用的增加才導緻虧損進一步擴大。

去年,理想汽車研發費用由2020年的11.0億元增長198.8%至32.9億元,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由2020年的11.2億元增長212.1%至34.9億元。

與此同時,大幅擴張直營及服務網絡也拖累了利潤。截至2021年底,理想汽車在102個城市擁有206家零售中心,幾乎是2020年底的4倍,售後維修中心及授權钣噴中心則增加至278家。

從研發、管道、市場到基礎設施的全面擴張,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理想汽車虧損擴大也就不難了解了。

單車型獨木難支

從業務上看,理想汽車2021年第四季度傳遞車35221輛,2021年全年傳遞車90491輛,創下曆史新高。

今年1月,理想汽車傳遞了12268輛,較2021年1月增長128.1%,公司預計2022年第一季度車輛傳遞量将達到3萬至3.2萬輛。

與其他造車新勢力所不同的是,理想汽車創立近7年來,傳遞的車型僅有理想ONE一款。

理想汽車在對外宣傳過程中屢屢強調:“理想ONE僅用708天便實作10萬輛的生産下線。”“理想ONE創國内造車新勢力最快單車型破10萬輛紀錄。”“理想ONE創新勢力車企單一車型最高單月銷量紀錄。”……

但是,俗話有說: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押寶單一車型勢必會讓理想汽車的抗風險能力變弱,更何況還是一款已經吃了3年的車型。

相比之下,蔚來、小鵬、威馬早已擺脫單腿走路的問題。目前,小鵬有P7、P5和G3三款在售車型;蔚來在售車型有ES6、ES8、ET7、EC6四款;威馬汽車則有EX5、EX6、W6等車型在售。

不過,對于這一問題,理想汽車方面似乎想法不同。在第三季度财報電話會議上,公司高管表示,“我們将選擇以一種型号大批量銷售,而不是很快就推出很多型号,但銷量很小。”同時透露,将在2022年推出X平台上的首款産品,并于2023年在X平台上推出另外兩款SUV。此外,自2023年起,計劃每年至少推出兩款高壓純電動車型。

無明顯技術标簽

不僅僅是車型單一,“核心技術”也是理想汽車一直備受争議的點。業内普遍認為,理想ONE作為理想汽車的第一款車型,本身沒有什麼技術可言,奉行的是“拿來主義”。

比如理想ONE搭載的1.2T三缸發動機源自于長安旗下的東安動力,東安發動機一直存在品質投訴,如今包括長安汽車在内的主流車型都很少采用東安發動機;變頻器和控制器系統等由李斯特、德爾福合作研發;電池以及電芯技術由國内最大電池供應商甯德時代供應。

反觀小鵬和蔚來,小鵬有行業領先的Xmart OS系統和XPILOT軟體,蔚來堅持三電技術自研。蔚來創始人李斌曾說,隻有自研才能保證蔚來不在競争中掉隊。

再來看理想汽車走的增程式路線,雖然很貼心地為使用者避開了裡程焦慮問題,但一直未能真正被電動車市場認可。對比純電動汽車,增程式動力系統的成本更低,被诟病隻是純電車到來前的過渡。

在李想看來,增程式技術在大型SUV、MPV上的應用具有5~10年的優勢。是以,規劃中,理想汽車今年推出的一款全尺寸SUV将繼續采用增程式動力系統。那麼,5~10年後增程式技術是否還有市場,李想又能否保證自己在純電動汽車領域能後來居上?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2月,上海對外釋出一條關于新能源車型政策,即《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辦法》中提到,從2023年1月1日起,不管是個人亦或是機關購買插電式混動車型和增程式車型,将不再發放專用牌照額度。

也就是說,2023年元旦起,購買插電式混動車型和增程式車型将不再享有上海免費專用牌照。這對于定位中高端的理想汽車來說,或是一記重擊。

更令人擔憂的是,财報中理想汽車宣布,公司首席技術官(CTO)王凱因個人原因離職,此前他主要負責智能汽車相關技術的研發和量産工作,包括電子電氣架構、智能座艙、自動駕駛、平台化開發和Li OS實時作業系統等。

重資産下負重前行

産能的短缺也是理想汽車目前所面對的問題之一。在2021年8月的時候,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沈亞楠就表示,由于産能的問題,理想汽車産能一度跟不上市場需求。

據了解,截至目前,理想汽車共有兩個生産基地:一個是位于江蘇常州的生産工廠。該工廠系理想汽車自建工廠,設計年産能為10萬輛,涵蓋沖壓、焊接、塗裝、總裝四大工廠中的房間。

一個是正在改造的北京綠色智能制造基地。該工廠原是北京現代的第一工廠,因銷售不振于2019年4月停産。依托這一工廠,理想汽車計劃總投資60億元,将其打造成為集整車、零部件生産制造的新工廠,整頓好後計劃于2023年投入營運。

而本次财報中,被外界猜測已久的理想汽車第三工廠也浮出水面。理想汽車方面透露,去年12月,公司與重慶市政府訂立了一份戰略合作架構協定,将在兩江新區建造重慶制造基地。

1月27日,理想汽車以4.3069億元摘得重慶市兩江新區一宗準入産業為交通運輸裝置制造業的工業用地。該工業用地土地面積為113.34萬平方米,土地用途為二類工業用地,使用條件産業類别為交通運輸裝置制造業,出讓年限為50年。

第三工廠選址重慶并不令人意外,早在2018年12月,理想汽車就以6.5億元收購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進而獲得了新能源整車生産資質。當年,理想汽車還與重慶兩江新區簽約,計劃投資110億元建設智能汽車制造基地,年産能40萬輛,隻是這一項目最後未能落地,此次可以說是再續前緣。

今年2月,李想立了一個flag:在2025年,理想汽車要占據國内電動車20%的市場佔有率,銷量達到160萬輛,成為中國第一的智能電動車企業。

要實作這一目标,首先需要把産能擴大到這一量級。但與蔚來汽車的代工模式不同,理想汽車是行業内的“重資産派”,堅持自建工廠,是以擁有消化重資産的攬客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如若實作不了上述目标,理想汽車又該如何面對成本與産能消化的壓力?

作者 | 月橼

編輯 | 萬佳麗

來源 | 征探财經(teccj6)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