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發育兒科專家:别錯過孩子長個兒最佳時機

建議:家長每年為孩子做一次骨齡檢查

發育兒科專家:别錯過孩子長個兒最佳時機
發育兒科專家:别錯過孩子長個兒最佳時機

近日,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發育兒科主任麻宏偉的診室來了一個特殊的患者。14歲的男孩骨齡18歲,身高163厘米,而他的遺傳身高卻是169厘米,孩子為何沒長高?麻宏偉表示:“這是由于孩子錯過了最佳治療機會。”

随着生活水準的提高,大陸青少年、兒童的平均身高正逐漸升高,家長們對自家娃能長多大個有了更高的期待。如何來判斷孩子身高是否合格?怎樣才能合理幫助孩子長得更高呢?

病例:

14歲的孩子18歲的骨齡

麻宏偉告訴記者,男孩來看病是因為個頭突然不長了。根據檢查,這個14歲的男孩骨齡已經達到18歲,很不正常。他的遺傳身高應該是169厘米,但是孩子錯過了最佳治療機會,骨骼線完全閉合了,留給醫生的時間也就沒有了。

同時,記者了解另一個特殊例子是,父親165厘米,母親155厘米,兒子178厘米。夫妻倆個頭都不高,孩子出生後,他們一直擔心孩子長不高。但是從初二開始一直到現在上高二,孩子一直在長個,如今已經到了178厘米。父母也很疑惑,“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會這麼高?”

分析:

孩子一定遺傳父母的身高嗎?

孩子的身高遺傳父母嗎?麻宏偉說,“遺傳因素隻是決定孩子身高的一個方面,大概占70%的因素。很多後天的疾病,例如生長激素缺乏、染色體病、宮内發育遲緩、‘特發性矮小’疾病等,都會影響孩子的身高。”至于“父母矮,兒子高”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是有的,但隻是個案,大約占20%左右。

還有家長認為,“我的孩子個子矮是還沒到長個的時候”,麻宏偉表示,這種情況确實是存在的,醫學上稱之為體質性青春發育延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想當然的認為孩子一定是晚長,注意及時檢查,讓醫生來判斷孩子是否有體質性青春發育延遲的可能。

建議:

孩子從四歲開始可每年做一次骨齡檢查

麻宏偉介紹,家長一定要重視對孩子身高體重的測量,孩子從四歲開始每年都應該做一次骨齡檢查。同時每半年至少要對孩子的身高和體重做記錄,無論長得快慢、正常與否,都要做記錄,這些記錄對醫生來說有很大價值。

麻宏偉說,一般情況下,骨齡和實際年齡是一緻的。有的小孩身高長得快,同時骨齡進展速度也非常快,但是後勁不足,這時骨齡大于實際年齡了。“很多家長都是在小孩兒不長個的時候才來治療,這時骨骼線完全閉合了,留給醫生的時間也沒了。另外,孩子長得特别快也要來看是不是正常。”

麻宏偉說,身材矮小或者叫生長遲緩,就是一個症狀,它的病因和種類也是非常多的,醫生在診斷過程中,是在鑒别它是由某種疾病引起的,還是一些生活方式引起的,還是和遺傳因素密切相關等。

支招:

健康成長,科學長個,醫生有方法

要想孩子長高需要綜合的因素,不是僅有一點就能做到的,家長們不要盲目地相信某個方法,或者某個檢測與治療,需要綜合來看。以下五點,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長高,是有幫助的。

1.合理營養,規律飲食。

平衡膳食,保證蛋白質攝入。肉類、雞蛋、牛奶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建議每天至少保證250ml牛奶。另外,家長們要注意,孩子不是越胖越好,肥胖的孩子生長激素分泌會減少。不要經常吃零食,尤其是甜食。

2.保證充足睡眠時間。

人體的生長激素分泌高峰一般在入睡後1小時,自然分泌的高峰出現在晚上10時左右,是以要保證睡眠時間,不要熬夜。學齡前兒童每天10-13小時睡眠,學齡兒童至少9小時睡眠時間。

3.增加戶外活動。

運動時生長激素分泌增加,建議孩子多運動,尤其跳躍式運動。例如跳繩、打籃球、打羽毛球,會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另外,戶外活動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呼吸新鮮空氣,增加日光照射。維生素D是骨骼生長必需的維生素,很難從食物獲得。建議冬季補充預防劑量的維生素D,每天400-800機關。

4.減少孩子的精神、心理壓力。

精神緊張、心理壓力大,也會影響生長發育。家庭是兒童生活的主要環境,和睦的家庭氛圍、健康的教育方式有益于孩子身心成長。

5.積極治療相關慢性疾病。

慢性疾病例如長期腹瀉、哮喘、先天性心髒病、腎髒疾病等是影響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積極科學治療原發疾病,可以促進兒童生長發育。

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吳強

來源:沈陽晚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