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了讓娃吃藥,這對夫妻的做法絕了,網友:吃個水果還被下藥了

為人父母,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可以說在父母的眼裡沒有什麼能比孩子的健康更重要。是以每次隻要孩子有個頭疼腦熱,家長都格外擔憂。

不過更讓各位寶爸寶媽頭疼的是給寶寶喂藥,相信沒有幾個寶寶是自己主動并且十配置設定合吃藥的,甚至不少寶寶對吃藥這件事十分抗拒,每次給孩子喂藥都要一家齊上陣,使勁渾身解數,連哄帶騙的。

近日,廣東廣州的一對夫妻,為了哄孩子吃藥就費盡心思,别出心裁地想了一個好辦法。

視訊裡一位寶媽先是分享了要給孩子吃的藥:裝在一個小瓶子裡,個頭和芝麻差不多大小的黑色顆粒,并且表示這個藥真的太難喂了。

于是寶爸思來想去,想出了一個“絕招”,把芝麻大小的藥一粒粒沾到火龍果上,僞裝成是火龍果的籽,來哄騙孩子吃藥。

為了讓娃吃藥,這對夫妻的做法絕了,網友:吃個水果還被下藥了

隻見寶爸小心翼翼地拿着鑷子,把藥仔細地粘在火龍果上,再滿懷忐忑地把火龍果喂給孩子吃。懵懂的萌娃一口就吃下了火龍果,并未發現什麼問題,夫妻倆這才松了一口氣。

看完這對夫妻的分享,不少網友紛紛被寶爸寶媽的智慧所折服:“這個藥真的是童年噩夢,我三十歲了都害怕這個藥”,“學到了,我都是藏在飯裡,後來寶寶就盯着飯吃,吃到硬的就吐出來”,“小時候我媽把這個藥放在香蕉裡,導緻我現在都不喜歡吃香蕉”。

為了讓娃吃藥,這對夫妻的做法絕了,網友:吃個水果還被下藥了

都說高手在民間,看得出這位寶媽也是被孩子逼得沒有辦法了。孩子生病家長難免着急上火,如果孩子再抗拒吃藥家長就更加煩惱了,在喂藥的過程中,有時候難免會走進一些誤區。

常見的寶寶喂藥誤區

全家總動員

面對孩子的抗拒,很多家長采取的就是人海戰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全家齊上陣,團團圍住寶寶。爸爸負責控制住寶寶,奶奶負責捏着孩子的鼻子撬開嘴巴,媽媽強行灌藥,爺爺随時待命。

這樣的做法不僅會加深孩子内心對吃藥的恐懼,另一方面當孩子在反抗的時候,強行喂藥還有可能導緻藥水進入氣管、支氣管等,導緻嗆咳,嚴重的還有可能引發氣管阻塞,威脅孩子的生命安全。

混合喂藥

不少家長擔心直接喂藥孩子會抗拒,就想試着“魚目混珠”,就像視訊裡的寶爸寶媽一樣,把藥混在火龍果裡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把藥吃了下去。

為了讓娃吃藥,這對夫妻的做法絕了,網友:吃個水果還被下藥了

其實一些果汁、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這些維生素有可能會破壞或者中和藥物中的成分,家長在混合喂藥之前最好仔細閱讀用藥說明,或者咨詢醫生,否則最好還是涼白開送服,以免影響藥效,或者引起藥物和食物的不良反應。

讓寶寶配合吃藥有訣竅

合理替換藥物

家長平時都知道寶寶的吃藥習慣,如果寶寶明顯特别抗拒吃藥,那麼家長在帶孩子看病的時候,可以明确地告訴醫生,請醫生視情況決定能否替換适合寶寶吃的藥。

很多兒童藥物為了适合寶寶服用,都有加入一些甜味或者水果味,和自己的混合喂藥不同,這些科學配置的口味不會影響藥物的藥效。

先苦後甜

大部分寶寶排斥吃藥還是因為藥物的苦味,有些藥物如果不能替換,那麼家長在喂藥的時候可以選擇先苦後甜的順序,避免寶寶最後因為太苦把前面的藥也一起吐出來。

為了讓娃吃藥,這對夫妻的做法絕了,網友:吃個水果還被下藥了

同時家長也可以告訴孩子,這是最苦的藥,吃完再喝點水就不會那麼苦,接下來的藥都是甜得了,這樣孩子吃過幾次後就懂了也不會那麼排斥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吃完藥馬上就吐了,家長可以适量補充一些藥量,如果吃下後15分鐘再吐出來,一般不需要再補吃藥物。

根據藥物類型,選擇對應方式

不同的藥物适合不同的方式,家長可以借助一些喂藥“神器”,比如不少兒童藥物中都含有喂藥滴灌,家長可以用滴灌快速地把藥擠進寶寶舌根處,減少寶寶抗拒的時間。如果寶寶配合的情況下,還可以讓寶寶自己擠壓藥物,增加趣味性。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家長在給寶寶喂藥之前,一定要仔細閱讀用藥說明,或者咨詢醫生,嚴格按照醫囑給寶寶用藥,不可自己随意增減藥物,或者提前停止服用藥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