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摳廠”理想,終于賺錢了?

“摳廠”理想,終于賺錢了?

深途(shentucar)原創

作者 | 黎明

編輯 | 魏佳

造車新勢力中最會省錢的理想,終于把利潤“摳”出來了。

2月25日,理想釋出未經審計的2021年四季度及全年财報。有幾個資料引起了深途的注意:理想四季度的經營利潤、淨利潤、Non-GAAP淨利潤,全部轉正,曆史上頭一回。

這意味着,理想已經實作了真正意義上的季度盈利,無論是從經營層面還是公司層面。這是中國造車新勢力的第一家。

不過,從2021年全年來看,理想依然是虧損的,隻有在Non-GAAP的口徑下才算盈利。

在業内,理想素有“摳廠”之稱。比起“花錢不眨眼”的蔚來、“不務正業”的小鵬,用最少的人、花最少的錢、賣最多的車,一直是理想的政策。

這個政策很務實,也帶來了正向的财務回報。但究竟有沒有必要,以及能維持多久,業内有不同的聲音。畢竟,理想直到現在隻推出了一款車,而它的對手蔚來和小鵬,分别有六款和四款。

車型單一,意味着研發投入、營運管理、組織消耗的成本都要更低,這是理想率先盈利的重要原因。

另外,在最燒錢的自動駕駛研發上,蔚來和小鵬都比理想布局更早、更全面,花的錢也更多。業内的一個共識是,自動駕駛将是未來智能汽車競争的焦點。

但跟這次财報同時公布的,還有理想CTO王凱離職的消息,此前他在理想負責自動駕駛、算力平台等技術研發工作,是過去兩年理想從外部招來的最進階别高管。

理想,還沒有赢。

理想真的盈利了嗎?

2021年,理想一共傳遞了90491輛車。收入270億元,相比2020年接近翻倍。

一季度通常是汽車銷售的淡季,四季度是旺季。理想的業績也在2021年四季度達到頂峰,季度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元,達到106億元。

收入之外,最值得關注的是另一個名額——經營利潤。

理想在四季度實作了2410萬的經營利潤,首次扭虧。這意味着,在經營層面理想已經不怎麼虧錢了。

在淨利潤層面,四季度理想有2.96億元的盈餘,而前三個季度都是虧損。剔除股權激勵、彙兌損益、部分金融工具價值等變動後,四季度的Non-GAAP淨利潤是6.86億元。

理想自成立以來,在經營層面實作季度盈利,這是第一次;在公司層面實作季度盈利,這是第二次(上一次是2020年四季度)。

“摳廠”理想,終于賺錢了?

制圖 / 深途

是以整體上,四季度的業績,在理想的曆史上都是相當不錯的。

這其中有一個關鍵節點,理想ONE在5月——二三季度交替的時間點,進行了中期改款,6月進行批量傳遞。

這次改款,雖然有些老車主覺得被割了韭菜,但新車主覺得很香。2021款的理想ONE,相比老款最大的差別,是在硬體配置上進行了更新,使用了兩顆地平線“征程@3”自動駕駛專用晶片,毫米波雷達的數量則從1個增加到5個。讓這台車能支援更進階别的輔助駕駛功能,價格上漲了1萬元。

改款對于銷量的促進是很明顯的。6月的銷量就直接跨過了7000輛,7月過8000輛,8月過9000輛。如果不是因為毫米波雷達短缺,9月理想的銷量應該是能過萬的。

“摳廠”理想,終于賺錢了?

也正是從三季度開始,理想的收入和利潤水準得到了大幅提升。

我們在回過頭看年度資料。

首先,從經營層面來說,理想2021年還是虧損的,金額是10億元。這主要是因為一季度和二季度虧的太多,加起來就占了9.4億元。

公司層面也是虧損的,全年虧損3.2億元,這個數字甚至比2020年還要高——2020年是1.5億元。這同樣是因為一季度和二季度虧損太多。

但是如果我們稍微變換一下統計口徑,用Non-GAAP來看,理想2021年竟然是盈利的——淨利潤7.8億元,超過以往任何一個年度。

是以,在不同的統計口徑之下,理想的盈利情況是不同的。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理想現在還沒有實作全面盈利。

從哪“摳”出來的利潤?

無論如何,理想的經營和财務情況在好轉,至少透露了全面盈利的信号。讓人好奇的是,這些利潤是從哪“摳”出來的呢?

理想的業務其實非常簡單,就是造車賣車,順便賣賣新能源積分、充電樁、PLUS會員等增值服務。跟小鵬把輔助駕駛功能拿來收費不同,理想的這項功能是标配,免費的。賣車的收入在理想總營收中占到98%以上,其他收入在現階段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比如2021年理想總收入270億元,賣車收入就占了261億元。

但這裡有一點需要注意,賣新能源汽車積分獲得的收入,幾乎沒有成本,賣出去就是賺到。

2021年9月,理想把手裡積累的超過7萬個新能源積分全賣了,這些積分對應的是2020年生産的所有汽車,這筆交易給理想帶來了2億元的營收,而且基本都轉化成了利潤。

于是在三季度,理想的其他收入創下曆史新高,公司整體的盈利水準大幅改善。

不過在四季度,理想沒有再賣新能源汽車積分,盈利主要靠的是規模效應、精細化管理。

理想光靠賣車就能賺錢。一個直接證據是,理想的汽車銷售毛利率一直在提升——從2020年一季度的8.4%,提升至2021年一季度的18.7%,再到2021年四季度的22.3%。

“摳廠”理想,終于賺錢了?

雖然距離特斯拉還有差距,但要考慮到理想的年銷量還不到10萬。未來随着銷量規模擴大,這個名額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是賣車這門生意得以成立的前提。

在日常的經營管理上,理想足夠精打細算。

經營費用,是影響一家公司盈利能力最直接的名額,這一塊也是最靈活,企業能發揮的空間最大的。2021年,理想在這方面總共花掉了67.8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為25%。

這已經相當節省了。與之對比,蔚來在2021年前三個季度,就已經花掉了71.7億元,占對應收入的27%。小鵬在前三個季度也花掉了57.5億元,全年肯定超過理想了,而且,小鵬的經營費用占收入比例高達46%。

綜合下來就是,理想把錢都“省”下來了。“摳廠”名不虛傳。是以,理想成為新勢力中第一個盈利的玩家,也就不奇怪了。換言之,“摳廠”不“摳”,理想就不“理想”。

在業務上,理想卻越來越激進,整個2021年都在快速擴張。

2020年底的時候,理想有4181人,一年過去了,這個數字變成了11901人,翻了近兩倍。理想正式跻身員工過萬的公司陣營。

另外,理想的門店數量,從2020年底的52家,爆發式擴張至2021年底的206家,覆寫全國102個城市。今年1月,一個月的時間裡,理想又新開了3個城市,增加了14家門店。

一邊省錢,一邊擴張,理想的賬算得很清楚。

一時賺錢易,長期穩賺難

理想面臨的挑戰在于,未來能否在高速擴張的同時,還能保持高毛利、低費用率,同時技術研發還不掉隊。

首先是産品線擴張。

直到現在,理想都隻有一款量産車型——增程式的理想ONE。一款産品打天下,跟多産品齊頭并進,對應着完全不同的技術能力、組織能力、供應鍊管理能力,其難度也不是一個量級的,當然最後展現在财務報表裡,對利潤率的影響也是不同的。

理想計劃在今年三季度傳遞一款新車型,但還是增程式。純電車型目前還在研發中,推出時間待定。随着理想的産品線越來越複雜,對公司各方面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摳廠”理想,終于賺錢了?

圖源 / 微網誌@理想汽車

另外是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

蔚小理中,理想的車是最晚上市的,對研發的布局也是最晚的。理想ONE的輔助駕駛性能并沒有成為核心賣點,主要依附于第三方供應商。而小鵬和蔚來從一開始就對輔助駕駛高度重視,小鵬早在2018年就開始軟體全棧自研,蔚來在2020年重新開機研發,從硬體和軟體層面都在全棧自研。

理想直到2020年下半年IPO之後,才開始加大自研投入,并大量招人。2020年9月,前偉世通全球首席架構師王凱入職理想,出任CTO。這被視為理想自動駕駛研發加速的标志。

經過2021年的追趕,理想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在2021年12月向使用者推送了OTA3.0車機軟體,2021款理想ONE實作了導航輔助駕駛(NOA)和視覺融合自動緊急制動(AEB)。

接下來理想在自動駕駛方面的追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理想願意投入多少資源,而這或在短期内影響公司的盈利名額。

理想創始人李想已經表露過決心,他說,理想的研發費用占收入的比重,要長期控制在10%以上。财報顯示,2021年的四個季度,這個比例一直都在10%以上,最高達到14%。2021年,理想的研發費用是32.9億元,相比2020年的11億元翻了兩倍。

不過,跟小鵬比起來,理想的自研還不夠激進。小鵬的研發費用一直處于高位,2021年的前三個季度,其占收入的比重都在20%左右,要高于理想。

CTO王凱在這個時候離職,多少會對理想的研發造成一定影響。這至少可以說明,理想從外部挖來技術大牛主導研發的方案,遇到了問題。

還有,線下門店的擴張也需要資金支援。

2021年,理想的線下門店從52家擴張到206家,銷售和營銷團隊從1563人急劇增加至6019人。這是目前理想公司内部人數最多的闆塊,超過研發人員和生産人員的總和。2021年理想花費最多的也不是研發,而是銷售和管理。

對于理想而言,實作季度盈利意義重大。保持良好的财務比率很重要,但着眼于未來的擴張和布局也很重要。從“小而美”到“大而強”,可不隻是多賣幾台車那麼簡單。

*題圖來源于微網誌@理想汽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