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出門前總是反複檢查門鎖、回家多次洗手,是一種病态心理

在生活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明明剛鎖上門,到樓下之後卻總覺得自己沒鎖門,還要再跑上去确認一遍。

明明什麼都帶好了,卻總覺得自己忘記了什麼,還要反複确認。諸如此類的經曆,相信即使你自己沒有,你身邊的人也一定有。

實際上,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作是“強迫症(obsession)”,是一種病态的表現。

“強迫症”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見,當多數人都多多少少有一點,但是,機械性地重複毫無意義的行為,隻會加重個體能量的内耗與内心的焦慮感,久而久之,自然也會影響個體的正常生活。

出門前總是反複檢查門鎖、回家多次洗手,是一種病态心理

當“強迫症”泛化到日常生活中,并且越來越嚴重的時候,個體就會感到痛苦,覺得自己每分每秒都處于煎熬之中。

什麼是強迫症?

強迫症實際上是一種輕微的精神疾病,屬于焦慮障礙的一種,是一種以強迫行為與強迫思維為主要表現的精神障礙類疾病。

這一類的精神障礙類疾病時常表現為強迫與反強迫并存的現象,患有強迫症的人時常會感覺到自己的内心極為沖突,明明知道自己這樣做是毫無意義的,卻還是會被心中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引着,卻重複那些無意的行為。

出門前總是反複檢查門鎖、回家多次洗手,是一種病态心理

近些年來,人們生活壓力的逐漸增強,據心理學家的統計資料顯示,強迫症以及有強迫症引發的其他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呈直線上升的現象,在患有強迫症的人群當中,有1~2個百分點的患者,将一生遭受強迫症的折磨,而大多數強迫症的發病,多在25歲以前。

強迫症的有以下幾種特點:首先,這種強迫思維來自于患者的主觀意識,而并非是源于外界刺激。

以下内容為付費内容61%

第二,患病者會産生極重的心理沖突,一面想要抵制,一面又無法抗拒的重複無用行為。最後,這種想法與沖動将會維持較長時間,久而久之就會給人們帶來嚴重的負面情緒。

出門前總是反複檢查門鎖、回家多次洗手,是一種病态心理

強迫症的形成過程

一般來說,強迫症的形成過程通常分為三個階段:

累積焦慮階段

闖入性想法階段

強化階段

第一階段,累積焦慮的階段是比較好了解的,當一些個體出現強迫思維的時候,總會伴随着一些焦慮的狀态。

這種負面性的情緒體驗會加強強迫症的發生和發展。而當個體内心的焦慮體驗越來越多的時候,自然會采取一些方式緩解自身的焦慮。

當個體内心的焦慮體驗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進入了第二階段,闖入性想法階段。

出門前總是反複檢查門鎖、回家多次洗手,是一種病态心理

闖入性想法的概念指的是個體出現的一些想法和觀念,與現實場景無關,大多數是在突如其來闖進來個體腦海當中的。

在這種前提之下個體的焦慮是毫無依據的,這時人類的自我防禦機制就會啟動,給種種不明原因的焦慮,找一個合适的理由。

簡單來說,你會給你的焦慮找一個合理的發洩出口。但是,你卻又清楚你的焦慮是毫無意義的,這時内心之中的沖突就産生了。

而這種沖突将會把你推進第三階段,強化階段。

你内心之中的沖突,實際上是在引導着你自己關注和重視這個問題當你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這種沖突上時,你強迫症的強度就會被增強。

出門前總是反複檢查門鎖、回家多次洗手,是一種病态心理

因為,當個體反複思考和糾結一個問題的時候,這個問題就難以再被放下了,這會加重個體内心當中的焦慮感,甚至泛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個内心當中自我沖突的過程,會導緻患者長期處于煎熬和痛苦之中,内心之中與兩個聲音拉扯着自己,一個聲音否認自己那些毫無意義的想法,另一個聲音又在為了自己的焦慮找合适的理由,往複循環,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關于強迫症的治療

目前認知療法和森田療法是公認的治療強迫症的最好方法。認知療法通常會通過思維阻斷法和暴露反應預防法來治療強迫症。

出門前總是反複檢查門鎖、回家多次洗手,是一種病态心理

所謂思維阻斷便是依靠外界因素來可以阻斷個體内心當中的強迫思維,讓患者把思維轉移到其他事物身上,打斷那種惡性循環。

而暴露反應預防是一種脫敏訓練,讓患者知道即使自己不做那些重複行為,也不會帶來不好的後果,久而久之,幫助患者停止重複行為。

經過治療,患者的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都會得到改善,不過這種精神障礙類疾病,最好還是在專業醫生的幫助下進行治療。

出門前總是反複檢查門鎖、回家多次洗手,是一種病态心理

不要輕易聽取網絡上的方法,自行治療,以免給自己的精神和心理帶來更大的打擊。

繼續閱讀